秋末的长安,晨光刚漫过朱雀大街的青石板,西市最热闹的 “翰墨书坊” 就已挤满了人。掌柜的将新抄录的《将进酒》贴在门板上,朱砂写就的字迹遒劲有力,引得文人墨客们围在跟前,或轻声吟诵,或提笔临摹,连路过的商贩都忍不住驻足,听身旁的书生念上两句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眼里满是赞叹。
“这裴校尉真是奇才!竟能写出这般气势磅礴的诗句!” 一个白面书生抚掌赞叹,指尖在 “黄河之水天上来” 那句上反复摩挲,“你看这意境,这气魄,哪里像个武将写的?倒比咱们这些苦读十年的文人还有才!”
旁边一个老儒捋着胡须,点头附和:“此诗不仅有豪放之气,更藏着盛唐气象!‘人生得意须尽欢’是真性情,‘与尔同销万古愁’是真豁达,裴校尉年纪轻轻,竟有如此心境,难得,难得啊!”
书坊外的 “醉仙楼” 里,更是热闹非凡。店小二拿着快板,把《将进酒》编成了曲儿,在大堂里唱得绘声绘色,桌前的酒客们听得兴起,纷纷举杯附和,连酒保都跟着哼上两句,一时间,“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的歌声,伴着酒香飘出老远,成了长安街头最鲜活的晨曲。
这股 “《将进酒》热”,不仅在民间风靡,更吹进了太极宫的朝堂。辰时三刻,太极殿内檀香袅袅,文武百官按品级分列两侧,明黄色的龙椅上,李世民身着衮龙袍,目光扫过阶下群臣,嘴角带着难以掩饰的笑意 —— 自昨日听内侍禀报,裴安的《将进酒》在长安传唱甚广,连皇子们都在书房临摹,他就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
大唐自开国以来,武勋辈出,秦琼、尉迟恭等老将威震四方,可文坛却总少了些能撑起气象的佳作。如今裴安一个武将,竟写出这般传世之诗,不仅为朝堂添了彩,更让天下人看到,大唐不仅有金戈铁马,更有文采风流,这正是他一直追求的 “文治武兴” 啊!
“诸位爱卿,近日裴安所作《将进酒》,想必大家都已听闻。” 李世民的声音洪亮,透过殿内的回声,传到每一个官员耳中,“此诗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堪称传世佳作。今日朝会,朕想听听诸位的看法,这诗,好在哪里?”
话音刚落,文官列中,房玄龄率先出列,躬身行礼:“陛下,臣以为,《将进酒》之妙,在于‘气’与‘情’。‘黄河之水天上来’一句,开篇便有吞山河之势,将我大唐的雄浑气象写得淋漓尽致;‘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句,又藏着豁达自信,恰如我大唐臣民的精神风貌。裴校尉以武将之身,写出这般文人难及的诗句,实乃我大唐之幸!”
魏征紧随其后,语气恳切:“房相所言极是。臣以为,此诗更妙在‘真’。不矫揉,不造作,‘莫使金樽空对月’是真性情,‘与尔同销万古愁’是真豁达,恰如陛下治国,重实情,轻虚饰,这才让大唐有今日之盛。裴校尉能写出这般真诗,足见其品性正直,是个可塑之才。”
文官们纷纷附和,有的赞诗句的意境,有的夸裴安的才华,连平日里最严苛的御史大夫,都难得地说:“裴校尉不仅护主有功,更有如此文采,实乃文武双全,可为百官表率。”
武将列中,程咬金早就按捺不住,粗着嗓子喊道:“陛下!咱武将虽不懂什么‘意境’‘气象’,但听这诗就觉得提气!‘会须一饮三百杯’,够豪爽!‘岑夫子,丹丘生’,够义气!虽然咱不知道这岑夫子,丹丘生是谁,但裴安这小子逛青楼,没给咱武将丢脸,反而长了脸!以后谁再敢说咱武将是‘粗人’,咱就把这《将进酒》甩他脸上!”
这话引得殿内一阵哄笑,连李世民都笑了起来,指着程咬金道:“你这老匹夫,还是这般粗中有细。不过说得没错,裴安确实给武将争了光。” 尉迟恭也点头道:“陛下,裴安两次舍命护主,如今又有这般文采,臣以为,当重赏,以激励更多文武双全之才!”
李世民点点头,眼神愈发明亮:“诸位爱卿所言极是。朕今日召诸位来,不仅是议诗,更要召裴安入宫,朕倒要看看,这能写出《将进酒》的年轻人,还有多少本事。传朕旨意,宣右领军卫翊麾校尉裴安,即刻入太极殿见驾!”
“遵旨!” 内侍高声应道,转身快步退出殿外,那急促的脚步声,像一道惊雷,很快传到了宫外。
此时的高阳公主府校场上,正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裴安身着玄色明光铠,手持长枪,正带领府卫操练 “长枪突刺”。秋阳下,他的额角满是汗水,甲片上的银纹被晒得发烫,却依旧身姿挺拔,每一个动作都标准有力,身后的府卫们跟着他的节奏,“喝哈” 的喊杀声震得地面微微发颤。
“校尉,您这枪法又精进了!” 秦虎站在一旁,看着裴安利落的突刺动作,忍不住喝彩,“要是再上战场,您定能像当年的秦将军一样,一枪挑了敌将!”
裴安收枪而立,擦了擦脸上的汗水,笑着摇头:“还差得远。秦将军是开国功臣,我这点本事,不过是班门弄斧。” 他心里却还在盘算着云儿的事 —— 昨日高阳虽答应护住云儿,答应事成之后便赐予他为妾,可裴安担心夜长梦多,如能尽快凑足千金赎出云儿,是最好的,他正琢磨着再 “写” 几首诗,找书坊或酒楼卖掉,凑够赎金。
就在这时,一个内侍骑着快马,风风火火地冲进校场,手里举着明黄色的圣旨,高声喊道:“陛下有旨!宣右领军卫翊麾校尉裴安,即刻入太极殿见驾!不得延误!”
裴安心里一紧,赶紧翻身下马,跪接圣旨:“臣裴安,遵旨!” 他站起身,心里满是疑惑 —— 陛下怎么突然召他入宫?难道是为了《将进酒》的事?还是刺杀案有了新进展?
“校尉,快赶紧换身衣服!” 秦虎赶紧提醒,“这铠甲太沉,入宫见驾得穿朝服。” 他一边说着,一边让人去取裴安的朝服,又叮嘱道,“陛下召你,定是好事,你别紧张,好好应答,别忘了你现在可是咱公主府的脸面!”
裴安点点头,跟着亲兵快步回住处换衣。朝服宽袍大袖,腰间系着玉带,佩着皇帝赏赐的横刀,虽不如铠甲轻便,却透着几分庄重。他对着铜镜整理了一下衣冠,深吸一口气 —— 不管陛下召他何事,都得打起十二分精神,尤其是想到高阳托付的 “毁掉房遗爱形象” 的任务,若是能在陛下面前再得些信任,后续行事也能更顺利。
“校尉,马车备好了!” 小禄子在门外喊道。裴安快步走出,坐上马车,马车轱辘滚滚,朝着太极宫的方向疾驰而去。路上,他的心跳越来越快,脑子里反复琢磨 —— 陛下若是让他再作诗,该写些什么?总不能再写《将进酒》那样的豪放之作,陛下今日召他,定是想看看他能否写出贴合朝堂、贴合皇家的诗句。
他忽然想起李世民的生平 —— 平定天下,扫平群雄,登基后轻徭薄赋,纳谏如流,开疆拓土,让大唐迎来盛世。若是以陛下的文治武功为背景作诗,既符合陛下的心意,又能体现对陛下的敬重,定能讨得欢心。
马车很快到了太极宫门外,裴安下了车,跟着内侍快步走进宫。穿过层层宫门,太极殿的轮廓渐渐清晰,殿外的侍卫个个身姿挺拔,殿内传来百官的议论声,气氛庄重而肃穆。
“宣,翊麾校尉裴安入殿!” 内侍的唱喏声响起,裴安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朝服,大步走进殿内,对着龙椅上的李世民躬身行礼:“臣裴安,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李世民的声音带着笑意,“裴安,朕听闻你近日作了首《将进酒》,在长安传唱甚广,连朕的皇子们都在临摹,你可知此事?”
裴安起身,躬身答道:“回陛下,臣只是一时兴起,随手作了首诗,没想到竟能得到陛下与诸位皇子的青睐,臣惶恐。”
“惶恐什么?” 李世民笑着摆手,“朕看你这诗,写得好!有气势,有风骨,更有我大唐的气象!朕今日召你,就是想让你再作一首诗 —— 嗯,就写一首能体现我大唐盛世的诗,你可敢应?”
殿内瞬间安静下来,文武百官的目光都聚焦在裴安身上,有期待,有好奇,也有几分担忧 —— 毕竟以帝王的文治武功为题,稍有不慎就可能触怒龙颜,更何况裴安还是个武将,能写出《将进酒》已是意外,能否再写出好诗,谁也说不准。
裴安心里却松了口气 —— 幸好路上早有准备。他定了定神,目光扫过殿内的文武百官,又看向龙椅上的李世民,朗声道:“陛下平定四海,开创盛世,臣不才,愿以诗赞之!”
他略一思索,开口吟道:
“隋末烽烟起四方,群雄逐鹿乱朝纲。
秦王策马挥长剑,横扫六合定八荒。”
开篇两句,直接点明李世民当年平定天下的功绩,殿内的老臣们纷纷点头 —— 他们大多经历过隋末乱世,对李世民当年的征战记忆犹新,这两句诗,恰如其分地写出了那段历史。
李世民的眼里也闪过一丝赞许,示意他继续。裴安深吸一口气,声音愈发洪亮:
“登基纳谏开言路,轻徭薄赋抚农桑。
仓廪丰实民安乐,路不拾遗夜不防。”
这几句写的是李世民登基后的文治 —— 纳谏、轻徭薄赋、百姓安乐,正是大唐盛世的真实写照。房玄龄、魏征等文官听得连连点头,尤其是 “纳谏开言路” 一句,恰是对他们这些文官的肯定,心里满是欣慰。
裴安没有停顿,继续吟道:
“北逐突厥拓疆土,西通西域达敦煌。
万邦来朝尊天可汗,大唐声威震远方。”
最后几句,写的是李世民的武功 —— 北逐突厥、西通西域、万邦来朝,将大唐的赫赫声威展现得淋漓尽致。程咬金、尉迟恭等武将听得热血沸腾,忍不住低声喝彩,连秦琼都微微颔首,眼里满是认可。
“好!好一首赞歌!” 李世民猛地拍案而起,脸上满是激动,“裴安!你这首诗,不仅写出了朕的生平,更写出了我大唐的盛世气象!‘万邦来朝尊天可汗’,说得好!说得好啊!”
殿内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声,文武百官纷纷躬身道:“陛下圣明!裴校尉才思敏捷!我大唐文治武兴,实乃天下之幸!”
李世民走到裴安面前,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里满是赞赏:“裴安,你两次舍命护主,有勇;能写出《将进酒》与今日之诗,有才。朕今日就封你为‘忠武将军’,擢升右领军卫中郎将,赏黄金五百两、锦缎五十匹、田宅一处!另,赐你入宫议事之权,日后朝中若有军事议谈,你可随时入宫参与!”
“臣裴安,谢陛下隆恩!” 裴安赶紧跪地谢恩,心里满是激动 —— 忠武将军,右领军卫中郎将,这不仅是官阶的提升,更是陛下对他的信任!黄金五百两、锦缎五十匹、田宅一处,变卖的当,或许能解了他赎买云儿的燃眉之急!
“平身吧。” 李世民扶起他,笑着说,“你不用谢朕,这都是你应得的。朕希望你日后能继续发扬文武双全的本事,既能领兵护卫,又能为我大唐文坛添彩,做一个真正的栋梁之材!”
“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裴安郑重应道,目光坚定 —— 有了陛下的信任与赏赐,他不仅能尽快赎出云儿,更能在高阳托付的任务中多几分底气,改变历史的希望,似乎又近了一步。
朝会结束后,裴安走出太极殿,文武百官纷纷围上来祝贺。房玄龄拍着他的肩膀,语气温和:“裴将军年轻有为,日后定能大有作为,若有需要老夫帮忙之处,尽管开口。” 魏征也点头道:“裴将军既要领兵,又要兼顾文采,需谨记‘谦受益,满招损’,日后方能走得更远。”
程咬金更是直接,拉着他的手哈哈大笑:“好小子!咱武将里终于出了个能文能武的!以后再有人敢小瞧咱武将,咱就把你这两首诗甩他脸上!今晚老夫做东,在‘醉仙楼’摆酒,咱好好喝几杯!”
裴安一一谢过,心里满是暖意 —— 从一个穿越而来的普通人,到如今的忠武将军,他在大唐的根基,终于越来越稳了。
回到公主府时,夕阳已经西斜。校场上的府卫们早已得知消息,纷纷列队等候,见裴安回来,齐声喊道:“恭喜将军!贺喜将军!” 声音震得校场的旗帜都微微晃动。
秦虎快步走上前,眼里满是激动:“校尉…… 不,将军!您可真给咱公主府长脸!陛下封您为忠武将军,这可是多少人一辈子都达不到的高度啊!”
裴安笑着点头,心里却想着赶紧去见高阳 —— 他知道,高阳让他毁掉房遗爱形象,目的就是不想嫁给房遗爱,如今他得了陛下的信任,正好可以借着这个机会,找高阳商量具体的对策。
刚走到东苑门口,就看到小清和夏荷站在那里。小清手里还拿着之前扔掉的护腕,看到裴安,眼神复杂,却还是走上前,轻声道:“恭喜你,裴将军。” 夏荷也笑着点头:“裴将军,你真厉害,以后我们再也不用怕别人欺负了。”
裴安看着小清,心里满是愧疚:“小清,之前的事,是我不对,我……”
“过去的事,就别提了。” 小清打断他,把护腕递给他,“这个护腕,我已经补好了,你拿着吧。以后你是将军了,要注意身份,别再像以前那样任性了。”
裴安接过护腕,心里满是感动 —— 他知道,小清虽然还没完全原谅他,却已经开始松动,只要他以后好好待她,定能挽回她的心。
走进东苑书房,高阳正坐在案前喝茶,见裴安进来,笑着打趣:“忠武将军,恭喜啊!陛下封你为将军,赏了黄金田宅,这下你赎云儿的钱,不用愁了吧?”
裴安躬身行礼:“多谢殿下之前的提醒,臣确实得好好感谢殿下。不过,臣今日来,是想跟殿下商量一下房遗爱的事 —— 如今臣得了陛下的信任,正好可以借着这个机会,想办法毁掉房遗爱的形象,让陛下和皇后娘娘改变主意。”
高阳放下茶杯,眼里闪过一丝锐利:“哦?你有什么主意?说来听听。”
裴安走到案前,压低声音,把自己的想法一一说出 —— 他知道,这不仅是为了高阳,更是为了他自己,为了他心爱的女人们,为了改变那注定悲剧的历史。
夕阳透过窗纱,洒在两人身上,将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书房里的谈话声越来越低,却透着一股坚定的力量 —— 一场围绕房遗爱、围绕高阳婚事的计划,正在悄然酝酿,而裴安知道,这不仅是他完成高阳任务的关键,更是他守护自己未来的第一步。
秋风吹过东苑的翠竹,发出 “沙沙” 的声响,像是在为这场即将到来的较量,奏响序曲。裴安看着高阳眼中的期待,又想起云儿温柔的笑容、小清复杂的眼神、夏荷关切的模样,心里愈发坚定 —— 他一定要成功,一定要让高阳不嫁给房遗爱,一定要让自己和心爱的女人们,在这个大唐,安稳地度过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