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巧梅把陆旷昨天拿过来的小米糊糊用开水冲了点。
给娃娃喂了下去。
喂完的时候也才凌晨3点才过。
“我给孩子抱西屋去。”秦巧梅有点起床气,下炕的时候还瞪了陆旷一眼。
试问你凌晨三点要起来干活,你男人还闹腾你半宿,你生不生气。
陆旷讪讪地摸摸鼻子没说话。
自觉的去叠褥子。
秦巧梅送完孩子回来的时候,陆旷还给秦巧梅也冲了一碗小米糊糊。
秦巧梅仰头喝了,剩下半碗给陆旷。
置气归置气,但也不能让自家男人饿着肚子上工。
再说了,喝一碗小米糊糊也不顶饿。
“你等下。”
秦巧梅一出声,陆旷就立刻停下。
秦巧梅都怀疑这男人的耳朵是不是长在她身上了。
“今儿是不是要在地里干一天?”
她没割过麦子,之前就算下地也是天亮之后跟着一群老太太捡麦穗。
但印象里,秋收那段时间差不多青壮年劳动力都快住到地里了。
陆旷点头,“我以为你知道。”
他昨天看秦巧梅蒸窝窝头,还蒸那么多,以为她知道。
窝窝头是特意备的下地干粮。
秦巧梅:“……”
一说窝窝头她想起来了,她昨天好像忘了点什么。
她记得昨天是想给杜超送过去两个窝窝头的……
算了,老话说得好,活人还能让尿憋死不成?
窝窝头还剩五个,正好能做今天的干粮,再灌上两壶水,就差不多了。
两个人出门的时候差不多才三点半,要打着电棒才行。
现在上工比前两天还要早,要趁着早上有露水没有蒸发掉,麦穗潮湿的时候收割。
这样能减少麦穗的损失。
到了庄稼前,已经有人了,都是壮年劳动力和妇女,老人和孩子要等天亮之后才来。
即使今年干旱,但一到收成的时候,大家还是很激动。
更因为大井挖的及时,土地得到及时灌溉,也没有造成大规模的虫害。
尤其是这个小麦,种的早,收的早,中间还浇了几次水,算是受干旱影响最小的一个农作物。
这可是来年一年的口粮,大家能不激动吗?
个个都站在地头上精神头十足,炫耀自己手上的镰刀有多快。
秦巧梅也很激动,终于等到秋收了,她也能在之后想办法借着挣钱了。
农忙的时候她也想挣钱,可有心无力。
在生产队干活,劳动力的强度真的不低,赚钱也只能往后拖。
而且她早早就打算好,秋收的第一笔钱要从哪里赚起来了。
一想到这,她心情难免有些亢奋。
地头的李江已经开始清喇叭了。
今年知青下乡,人手比以前多了,地头上已经站了不少人,李江索性不再等了。
他吹了一声哨,拿着大喇叭开始分工,“从东边第一垄沟开始,男割女捆,一人六垄沟,后来的人一个一个从东往西排,不要乱!”
这次没有固定搭配,相熟的人立马就开始找伙,秦巧梅当然就和陆旷组成了一组。
她和陆旷刚数好垄,旁边就有人有些热情地跟她打招呼,“巧梅。”
秦巧梅正在扎裤腰,闻言有些诧异地抬眼,“你出月子了?”
是李钰华,她身后还背着她家女娃。
女娃在妈妈身后睡得正香。
“有30天了,休息的差不多了。”李钰华笑笑,没觉得有什么。
剖腹产不应该起码得休息40天吗?
秦巧梅心想。
30天刀口都不见得能好利索。
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现在小李又和婆婆分家了,这个小家要是只靠张亮一个人维系也确实比较艰难。
而且她昨天去借奶,看小李气色挺好的,今天瞧着,也是干劲十足。
再苦再难都为了自己的生活奋斗,何况前头有个李钰青给她家送礼,她不知道小李知不知道这事。
但有那事之后,秦巧梅心里要说没有疙瘩是不可能的,现在就更不好说什么了。
最后只点点头,弯腰开始捆麦子。
两个人说句话的功夫,陆旷刷刷刷地割出去三四米了。
落了张亮一米多,可见速度之快。
她也得抓紧了。
陆旷割好的麦子夹在双腿上,快夹不住的时候,才把腿间的一小捆放下。
秦巧梅要做的就是,把这些陆旷放好的一小捆一小捆的的麦子,用芨芨草捆成一大捆。
等着大队安排人赶驴车和牛车,用叉子把这一大捆麦子叉到车斗里。
最后运去场院打场。
干了好一会,天边才开始透光。
秦巧梅注意到了一些变化。
就是以往都是农民一堆,知青一堆。
这次却不一样了。
有的农民旁边挨着知青,有的两个知青中间还夹着两个农民。
看来李江之前的努力没有白费。
大家都开始慢慢地真心接纳彼此。
“你也发现了吧。”小李在旁边插了一嘴。
秦巧梅一回头,发现小李背着个孩子一点没被她落下。
是小李太快了,还是她干活慢?
秦巧梅有些疑惑的往左边看,昨天的比陆旷先割,结果往左边看,没看到人。
往回看,才看见左边的人被陆旷落下了差不多有十米。
看来两个人的速度都不算慢,是小李比她干活更麻利些。
小李本来就健谈,好久没跟人闲唠嗑,手和嘴都不闲着。
“我可听说了,李江让大家伙一起抬水一起挖井。”
“咱不懂为啥非得给知青和咱们硬掺和在一起,但我哥说李江这么做是为了给大拧成一股绳,然后提高凝聚力。”
秦巧梅点头,李江这方面确实是深谋远虑。
“还不止呢。”李钰华凑进来秦巧梅身边,有些神秘地说,“咱们队里的知青有在学校教书的事你知不知道?”
秦巧梅点头,这事她知道,是江天,之前秦二跟她说过,还说让她帮忙找江天给秦四讲初中课本。
她还没找机会说呢。
“李江特别高兴,说知青给大家带来了知识,带来了一部分思想解放,他跟我哥一合计,说来年开春给知青们在盖几趟房子,给知青结婚生子用。”
秦巧梅:“……”
这一个刚出月子的产妇怎么什么都知道。
“但这事你别跟别人说啊,我也是偷偷看见我哥写的申请,说他要赞助几车砖头,再盖几间房当学校。”
秦巧梅:“……”
“挺好,咱们村的学校也该修了。”
那个学校破的都快成塌房了。
小李跟她说李钰青,她有点不太想接话。
“是吧。”李钰华点头,“但他前两天来信又和我说,上边知道这个大井挖成了,不用他赞助了,乡里赞助,到时候直接就把砖拉过来了。”
“顺路也给我拉几车,我家房子得扩一下,我让他多给我送了两车,到时候那两车给你家,当我谢谢你。”
秦巧梅:“?”
这是什么话?给她家送两车砖?
小李没注意到秦巧梅已经停下来望着她,自顾自地说了下去,“上次你那么帮我,我都没好好谢谢你,我之前让李钰青给你还钱的时候,想买点好东西给你送过去。”
“结果李钰青就买了两瓶酒和一包糕点给你们送过去了,气死我了。”
能听出来小李是真的生气了,刚刚还她哥她哥的喊着呢。
到这就变成连名带姓了。
秦巧梅听完倒是不自觉地眉头一松。
看来小李不知道李钰青给她们送礼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