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满心以为,眼前会出现苏夭夭被秦狗剩跟他的狐朋狗友围在中间,遭受着凌辱与欺负的凄惨画面。
苏夭夭或许会衣衫不整,发丝凌乱地散落在满是泪痕的脸上,眼神中满是恐惧与绝望,就像一只被暴风雨肆虐过的可怜小白兔。
然而,当跟着众人一起找到秦狗剩跟李四时候,秦招娣的瞳孔猛地一缩,脸上的表情瞬间凝固。
怎么可能?!
苏夭夭怎么可以完好无损的高高在上,身上的衣服一尘不染,戏谑的眼神,像是在看一场什么笑话似的。
仿佛把秦狗剩两人打得哀嚎不断,不过是一场无关紧要的闹剧罢了。
秦招娣紧紧咬着下唇,几乎都要咬出血来,双手也因为紧张,不自觉地攥成了拳头。
一双眼几乎要喷出火来!
凭什么?
凭什么苏夭夭还能安然无恙,衣衫整洁的站在他们跟前。
不甘的情绪如同潮水一般,一波又一波地冲击着她的内心,让她几乎要失去理智。
莫名的怒火“噌”地一下窜上秦招娣的心头,冲向脑门:
“苏夭夭,你这个恶毒的女人,害了我不说,现在还把我弟弟打成这样?就你这样,还想继续跟我家狗剩处对象,简直是做梦。”
“秦招娣,不会说话就把嘴闭上。”
桂花婶子皱着眉,十分的不悦,事关女同志的名声,是可以任由她这么随意抹黑的吗?
被呵斥的秦招娣即便再不甘,也只能忿忿的闭上嘴。
秦清明没理会秦招娣的话,眼神一直落在秦狗剩跟他同伙身上。
秦狗剩被大队长那如鹰隼般锐利的目光紧紧锁住,心里再次发怵,全身止不住的打颤,像极了枝头上挂着的枯叶,随时有被山风吹散的可能。
“胜利,你们几个把这三人全都给我带回大队去。”秦清明眼神如炬,目光扫过还躺着的秦狗剩跟李四,还有被他们押着上来张三。
连一旁的秦招娣被他的不容置疑的眼神扫过。
没吃过肉还能没见猪跑吗?
三个游手好闲的浪荡子尾随苏夭夭这么一位知青出现在荒郊野岭,还挨了打。
再加上这个最近时不时就找苏夭夭麻烦的秦招娣突然去招呼他们说似乎在山上看到苏夭夭被人欺负了。
只要不是糊涂头顶,都能猜到到个八九十。
“大、大队长,误、误会,这都是误会。”
秦狗剩忍着嗓子里的铁锈味,努力的扑腾着想要上前去抓住大队长的裤脚。
却被秦胜利给拽住后领,像拎小鸡似的给拎到一旁。
“误会?有什么好误会的。”
苏夭夭眼神清冷如冰霜,“若是你们今天尾随的对象不是我,而是其他女同志的话,怕是早就遭了你们的毒手,这会上吊都找不到裤腰带了。”
秦清明:……
虽然但是,这苏知青到底是去哪里学来这么些话的?
“不不不,真的是误会,是秦招娣。对,就是秦招娣,她说苏知青家里之前住了俩男人,坏了名声,没男人要。
只要我开口,她肯定会答应嫁给我……”
秦狗剩也不管秦清明等人信不信他的话,他不想因为流氓罪而被枪毙。
再说了,他们没碰到苏夭夭一根手指头就被她打得哭得喊娘的,不是吗?
“我呸,”桂兰婶子一马当先,一口老痰正正的啐在秦狗剩脸上,“家里没镜子,自己还能不能撒泡尿照照吗?
就你这熊样、就你们家破草房、就秦招娣那张张口就喷粪的嘴,小苏能看得上你?”
别说她家儿子,就算是大队长家的秦华灿,人小苏知青都不一样看得上眼。
这秦狗剩长得这么寒碜,还敢肖想小苏,这是想恶心谁呢。
听到苏夭夭家住俩男人的事,秦清明脸黑如锅底灰:“陆同志跟魏同志是我在大队安排他们租住苏知青家,你有什么意见可以直接来大队说。
别学这种娘们唧唧背后嚼舌根的举动。
还有秦招娣,你是怎么回事?秋收忙完了没事干闲得慌也跟着报名去修堤坝、清理沟渠。
好好的杏花大队就是被你们这些不知所云的人给搅得乌烟瘴气。”
“胜利,把人都给我带下山,秦招娣,你也跟着一块走。”
眼看甩锅无望,秦狗剩的脸着急得通红,额头上的汗珠大颗大颗的顺着鬓角滚落。
他挣扎着扭动身子,朝着秦清明大喊:“大队长、大队长、秦叔、秦叔,你相信我。我真的是什么都没干。
真的是秦招娣说苏夭夭害得她那个城里对象没了,她心里记恨,要我、要我们帮她报仇。”
秦招娣一听,立刻跳起来,尖着嗓子大喊道:“秦狗剩,你血口喷人!明明是你自己早在去年就看上苏夭夭这个贱人。
今天也是你自己说看到苏夭夭这几天都是独自上山,点你都踩好,逼着我去喊大队的大娘大婶们上山撞破你们的‘好事’,我才去喊的人。”
秦招娣大有破罐子破摔的意味,尤其是说到“好事”,还特别加重了语气。
事已至此,她还不如直接跟苏夭夭撕破脸。
之前只能阴阳怪气损她,现在直接当着众人的面子骂她贱人,心里不知道有多爽。
“秦招娣,是不是不想回去了?当着这么多人的脸诬蔑我,信不信我让奶奶打断你的腿?”
秦招娣冷笑:“怕,我可怕得要死。为了给你这个没用的废物传宗接代,他们都要把我卖山里给傻子当媳妇了,我还怕你娘的怕。”
要不是昨天偷偷听到她奶跟娘的打算,她被她们蒙在鼓里。
还以为她们不让自己轻易嫁出去,是为她着想。
哪里会想想到是觉得对方彩礼给少了。
张三李四越看越发现苗头不对,秦狗剩跟秦招娣这对姐弟怎么莫名其妙的相互攀咬了?
两人眼珠子四处乱瞟,企图能有一丝逃跑的希望。
可惜,他们还没知道任何机会,小宝跟杨子诚就带着一群小孩子过来。
一人手中一根棍子,仰首挺胸,走出了“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