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印第安纳波利斯,本该是篮球的淡季,空气中却弥漫着一股不同寻常的火药味。这味道不是从训练馆里传出来的,而是从《印第安纳星报》的体育版头条,从本地球迷电台的热线电话,从各大篮球论坛爆炸的帖子里散发出来的。
“独家:步行者拒绝对李特提供顶薪续约,诚意存疑!”
这条由马修“不小心”泄露给相熟记者的消息,像一颗炸雷,把原本还在悠闲讨论夏季联赛表现的步行者球迷给炸懵了。
“什么?不给顶薪?管理层脑子被门夹了吗?”
“李特可是我们未来的核心!没有他,雷吉的戒指能那么顺利拿到?”
“看看其他02届的都续约了!姚明、小斯都是顶薪!我们李特哪里比不上他们?就因为他是黄皮肤?”
“唐尼·沃尔什滚出来解释!”
康塞科球馆的对外电话几乎被打爆,接线员的声音从职业的甜美变成了沙哑的无奈。训练基地外围,开始有球迷举着自制的牌子聚集,上面写着“公平对待李特!”、“顶薪留下我们的77号!”。甚至有人把伯德和沃尔什的照片p成了守财奴的样子,在网络上疯狂传播。
这股来自球迷的怒火,让步行者管理层有些措手不及。他们预料到李特团队会施压,但没料到反应会如此激烈和直接。
然而,处于风暴中心的李特,却异常平静。他依旧每天准时出现在训练馆,在李建国教授越发严苛的科学训练体系下打磨自己。汗水是最好的镇静剂。他只是通过马修,向外界传递了一个清晰无比、毫不妥协的信号:
顶薪,一分不能少,一条激励条款都不加。
这份强硬,让联盟各个球队更加兴奋了。亚特兰大、孟菲斯、金州……报价和试探性的方案依旧像雪片一样飞向步行者办公室。纽约的伊赛亚·托马斯更是直接在媒体上放话:“有些球队拥有珍宝却不自知,纽约的大门永远为真正的超级巨星敞开!”
压力,如同不断上涨的潮水,一波接一波地拍打着步行者管理层那间略显老旧的会议室。
“不能再拖了!”唐尼·沃尔什揉着发胀的太阳穴,看着桌上堆积如山的球迷来信(其中大部分措辞激烈)和媒体简报,“球迷的情绪需要安抚,联盟其他球队在看我们的笑话,李特那边……寸步不让。”
拉里·伯德坐在他对面,脸色一如既往的冷峻,手指间夹着一根没有点燃的雪茄。他面前摊开着的是厚厚一叠球探报告和数据分析。
“顶薪?”伯德哼了一声,“杰梅因的顶薪合同才刚刚开始执行,现在已经超出奢侈税了,如果我们再给李特一份顶薪,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未来至少几年,薪资空间被彻底锁死!没有任何灵活性!一旦伤病,或者状态下滑,我们连补强的机会都没有!小球市的悲剧,你们想再经历一次吗?”
他顿了顿,拿起一份夏季联赛的报告:“再看看这个,丹尼·格兰杰。”
他的语气带着一种发现宝藏的笃定。
“看到他在夏季联赛的表现了吗?防守端,尺寸足够,移动出色,意识很好。进攻端,有稳定的投射,能持球突破,无球跑动聪明。他才二十一岁!年薪不到两百万!他身上展现出的潜力和即战力,完全可以填补李特离开后,我们在锋线上的空缺!甚至,在某些方面,比如纯粹的防守专注度和无球威胁,他可能比李特更符合我们现有的体系!”
伯德的话,像是一把冰冷的解剖刀,将情感因素剥离,只剩下赤裸裸的利益计算。
“李特很好,非常非常好。”伯德总结道,“但他要的价码,超出了我们这支球队能承受的风险阈值。而格兰杰,他代表着一种更‘经济’,也可能更‘安全’的未来。我们为什么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去赌一个可能让我们未来几年动弹不得的合同?”
会议室里陷入沉默。沃尔什当然明白伯德的逻辑。从纯粹的球队经营和风险控制角度,放弃李特,扶正性价比更高的格兰杰,同时利用李特的价值通过先签后换捞取一些未来资产(选秀权、到期合同),这确实是一个符合商业理性的选择。
但……那是李特啊。是那个在新秀赛季就敢可以肉搏皮尔斯,第二年东决迈过活塞,用一记记关键投篮和防守帮助球队拿下冠军,是那个在奥本山宫殿混乱中拉住阿泰斯特的年轻人。他的市场价值,他对球队化学反应的影响,他那肉眼可见的、尚未完全开发的天赋上限……这些,是冷冰冰的数据模型无法完全涵盖的。
“球迷那边……”沃尔什叹了口气。
“球迷是健忘的。”伯德打断他,语气冷酷,“只要我们能赢球。如果格兰杰能打出来,如果杰梅因能保持健康,如果我们用换来的资产补强了阵容,继续保持在东部的竞争力,谁还会记得一个不愿意‘降薪’留队的李特?”
一场内部会议,看似没有最终决议,但风向已经再明显不过。步行者管理层,在情感与商业理性之间,选择了后者。他们不愿意赌上球队的未来灵活性,去满足一个20岁年轻人的顶薪要求。他们更愿意相信,一个更便宜、似乎也“够用”的丹尼·格兰杰,加上可能换来的其他筹码,足以维持球队的竞争力。
算盘,已经打响了。
消息灵通的马修,几乎在会议结束后就嗅到了味道。他立刻拨通了李特的电话。
“李,情况不妙。伯德那老家伙,铁了心要保他的薪资结构,他看好那个叫格兰杰的新秀,认为他能替代你!他们不想赌两个顶薪!”
训练馆里,李特刚完成一组极限投篮训练,汗水浸透了他的背心。他听着电话,脸上没有任何意外的表情。父亲的分析,之前的种种迹象,早已预示了这个结果。
他走到场边,拿起一瓶水,慢慢喝着。
“知道了。”他平静地说。
“那我们……”
“等着。”李特打断马修,“等着他们做出最终决定。也等着……纽约,或者其他什么地方,拿出他们的‘诚意’。”
挂掉电话,李特看着空荡荡的球场,灯光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他想起米勒的话:“你应该走出去。”想起父亲白板上罗列的分析。想起托马斯充满诱惑的承诺。
最后一点对印第安纳的温情和留恋,似乎在管理层那拨响的算盘声里,悄然消散了。
僵局,已然形成。而打破僵局的锤子,似乎并不在印第安纳这边了。他深吸一口气,将篮球精准地投进远处的垃圾桶。
“哐当”一声,清脆,决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