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大学为杜恒和林可安排的居所安静而隐蔽,与其说是家,不如说更像一个安全的观察站。透过防弹玻璃窗,能看到校园里蓬勃的生机,但那喧嚣仿佛隔着一层无形的屏障,无法真正渗透进来。
杜恒大部分时间待在书房里。意识封锁并未剥夺他的智慧,反而像是一种奇特的“净化”,将他从那些危险知识的重压下解放出来,让他能够以更纯粹的视角,去审视那些从“先行者”遗迹中带回的、不涉及核心禁忌的其他信息。
巨大的光屏上,不再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毁灭方程或诡异的能量签名,而是浩瀚如烟的数据流——有关“先行者”文明的数学、物理、艺术、哲学、社会结构乃至他们对宇宙的认知模型。这些知识同样先进得令人窒息,却不像“终末方程”那样散发着不祥的气息。
林可端着一杯热咖啡走进来,轻轻放在他手边。她没有打扰他,只是安静地看着屏幕上的数据如星河般流淌,看着杜恒时而凝神思索,时而快速记录,眼神专注而明亮,仿佛又回到了在明德图书馆初遇时,那个沉浸在知识海洋中的天才少年模样。
只是他偶尔会停下,手指无意识地按着太阳穴,眼中闪过一丝极短暂的迷茫,仿佛试图抓住某个就在眼前却又模糊不清的关键点——那是意识封锁区传来的、无法解读的回响。每当这时,林可便会轻轻握住他的另一只手,指环微光流转,无声地传递着稳定与支持。杜恒会回过神,对她露出一个安抚的、略带歉意的微笑,然后再次投入工作。
“他们最宝贵的遗产,不是力量,而是智慧。”一天傍晚,杜恒忽然开口,声音带着一丝发现真谛的感慨。他指着屏幕上一段关于“先行者”如何处理无限能源与有限生态承载力矛盾的哲学思辨,“你看,他们在技术爆炸的初期就意识到了平衡的重要性,他们的艺术创作充满了对生命和宇宙的敬畏……他们并非生来就是疯狂的毁灭者。”
林可顺着他的指引看去,那些超越了人类当前理解框架却又蕴含着普世美感的艺术图案和哲学论述,让她仿佛触摸到了那个逝去文明的灵魂深处,感受到了他们的辉煌、挣扎与最终的悲壮。
“力量导致了他们的毁灭,但智慧……是跨越时空的馈赠。”她轻声道。
“是的。”杜恒的眼神变得坚定,“我们不能让这份智慧随着他们的湮灭一同被埋葬,更不能让它只成为我们几个人沉重背负的秘密。它应该被分享,被研究,被用来启迪……而不是恐吓。”
一个计划在他脑中逐渐成型。
接下来的日子,杜恒和林可,在杨振提供的极其有限的、绝对安全的资源支持下,开始了另一项秘密工作。
他们像最谨慎的考古学家和密码学家,小心翼翼地筛选、整理、翻译那些来自“先行者”的知识碎片。他们剥离掉所有可能指向具体危险科技或“终末方程”的痕迹,只保留那些最基础、最富启迪性的理论、数学证明、艺术范式哲学思辨。
然后,杜恒利用他惊人的数学能力,结合从“先行者”数据中破译出的某种独特的、基于分形和量子随机性的加密算法,为这些知识包裹上了一层又一层的“匿名外壳”。它们将被拆解成无数碎片,通过无法追踪的暗网节点、加密的学术论坛种子、甚至伪装成艺术作品的数字水印,悄无声息地注入全球的网络信息海洋。
林可则负责最后的“投送”。她的“锚点”特质和对能量签名的敏感,能确保这些信息包在传播过程中不会留下任何属于他们个人或“探知者号”的痕迹,仿佛它们本就是自然涌现的“灵感”或“发现”。
他们没有署名,没有寻求认可,更没有留下任何关于来源的暗示。
于是,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全球科学界和艺术界悄然掀起了一阵微妙的、难以追溯源头的“灵感风暴”: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一位年轻研究员,在一次失败的碰撞实验数据中,意外发现了一种全新的、优雅至极的粒子衰变模式数学描述,其简洁和美震撼了整个理论物理学界,为困扰已久的模型难题提供了全新视角。
一位挣扎于创作瓶颈的数字艺术家,在深网某个角落下载了一个神秘的压缩包,里面充满了他无法理解却深感震撼的几何结构和色彩理论。他以此为基础创作的系列作品《星尘的乐章》,一举夺得顶级大奖,其作品中蕴含的“非人类”审美倾向引发了广泛讨论。
非洲的一个开源软件社区,收到了一份匿名的、关于高效分布式计算和能源管理的算法提案,其核心思想迥异于现有任何技术路线,却能在极端低功耗下实现惊人效率,为偏远地区的技术发展带来了曙光。
哲学界开始悄然流传一些关于技术伦理、文明周期律的匿名短文,其思想深度和历史纵深感远超当下主流讨论,悄然影响着新一代学者的思考范式。
这些“天降的灵感”彼此之间看似毫无关联,却像一颗颗投入水面的石子,在全球的知识池中漾开层层涟漪。有人称之为“集体潜意识的爆发”,有人猜测是某个匿名天才组织的恶作剧或行为艺术,更有人坚信这是“外星智慧存在的证据”。
只有极少数最敏锐、且接触过某些边缘领域(比如对“明德大学事件”的零星档案研究)的人,才隐约感觉到,这些分散的、突破性的灵感背后,似乎存在着某种难以言喻的、统一的“古老”气息。
杜恒和林可透过加密频道,默默关注着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反馈。没有荣耀,没有掌声,但他们看到那些因为新思路而兴奋激动的论文,那些因为新灵感而诞生的美丽作品,那些因为更高效算法而受益的社区……
一种淡淡的、却真实存在的欣慰感,冲淡了始终笼罩他们的沉重。
“他们最宝贵的遗产,不是力量,而是智慧。”杜恒重复着那句话,看着屏幕上一条来自南美洲的报道,关于一个贫困小镇利用匿名传来的高效水净化设计改善了饮水质量。
“而智慧,”林可接话道,嘴角泛起一丝久违的、真实的微笑,“是最好的火炬。”
它或许无法直接驱散所有黑暗,但它能照亮前进的道路,让文明在摸索中,或许能少走一些弯路,或许能更早地看到前方可能存在的悬崖。
他们悄然点燃了知识的火炬,并将其传递了出去。
至于这火炬最终将照亮什么,又将由谁继续传递下去,已不是他们能控制的事情。
他们完成了播种者的使命。
剩下的,交给时间,交给人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