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来自四面八方、无形却又无处不在的压力,袁天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和战略定力。
他没有选择去省里大吵大闹,也没有急于召开会议统一思想、强力弹压,而是做出了一个让很多人意想不到的决定——更加深入基层,聚焦微观。
周三一早,他没有通知任何媒体,只带着秘书和两名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再次来到了“杨柳”片区。
与上次来时相比,这里已经有了一些积极的变化。
几处堵塞最严重的下水道已经开始动工改造,新的路灯管线正在铺设,那个脏乱差的公共厕所也被列入了首批拆除重建的计划。
袁天没有听汇报,而是直接走进了街边一家生意冷清的剃头铺子。
店主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师傅,看到一下子进来几个干部模样的人,显得有些拘谨。
“老师傅,生意怎么样?”袁天拉过一张旧凳子坐下,语气随和地问道。
“唉,马马虎虎,糊口呗。”老师傅叹了口气,“这地方,年轻人都不爱来了,嫌破旧。听说政府要改造?也不知道啥时候能真的动起来。”
“已经在动了。”袁天指了指窗外正在施工的角落,“您看,那不是已经开始修下水道和装路灯了吗?”
老师傅伸头看了看,脸上露出一丝希望:“是啊,是动了。要是真能把这里弄好点,我这铺子或许还能多撑几年。”
袁天又详细询问了片区老人居多、买菜看病不方便等具体问题,让随行人员一一记录。离开剃头铺,他又随机走进几户居民家中,查看实际情况,倾听他们的诉求。
随后,他召集街道、社区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就在片区里一个临时腾空的旧仓库里,开了一个现场办公会。
“大家都看到了,也听到了。”袁天的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基层干部的脸,“‘杨柳’片区的群众,要求并不高,就是希望生活环境能有所改善,能更方便、更舒心。这是我们政府最基本的责任。”
他指着外面正在进行的工程:“改造已经启动,但速度还要加快!资金的问题,市里会想办法统筹;审批的流程,该简化的简化,该并联的并联!我要的不是解释困难的报告,我要的是解决问题的进度和效果!”
他当场拍板了几项具体措施:成立片区改造临时指挥部,由一名副市长牵头,相关职能部门派人常驻,现场解决问题;设立改造资金专用账户,确保专款专用,加快支付效率;引入居民监督小组,对工程质量和进度进行全程监督。
没有空话套话,只有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指令。这种务实高效的作风,让基层的干部们精神为之一振。他们感受到,这位年轻的市长,是真正来解决问题的,而不是来做表面文章的。
接下来的几天,袁天又接连调研了城北的老旧工业园区转型升级情况,考察了准备承接“数字科创走廊”溢出效应的几个近郊区县的产业基础,并与多家中小科技企业的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了解他们在技术研发、市场开拓和人才培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他将调研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比如传统产业转型中的职工安置、中小企业融资难、高层次人才引进配套不足等,一一纳入市政府的工作议程,要求相关部门研究制定针对性的扶持政策。
他的身影频繁出现在项目工地、企业车间和社区街巷,用脚步丈量着京州的每一寸土地,用行动传递着一种坚定的信号:无论上面有多少无形的枷锁,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京州发展的脚步绝不会停止,为民服务的初心绝不会改变!
这种沉入基层、聚焦实干的姿态,如同一股清流,在一定程度上涤荡了弥漫在官场中的焦虑和观望情绪,重新凝聚了人心,也为他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赢得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在积极应对眼前困局的同时,袁天也在悄然布局,为可能到来的更大风暴做准备。
他通过绝对安全的渠道,与母亲王小莎进行了一次深入沟通。
并非寻求直接的资金援助(那会授人以柄),而是请其动用旗下的商业情报网络和国际人脉,密切关注与胡金茂、慕容田关系密切的某些境外资本和商业势力的动向。
尤其是他们在能源、地产、金融等敏感领域的异常交易和资金流转情况。他知道,对手不可能永远躲在幕后,迟早会露出马脚。
同时,他指示吕孟庆和陶永河,在配合省里各项工作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内部规章制度的完善和风险防控体系的建设,尤其是对重大项目决策、财政资金使用、公共资源交易等关键环节,要做到全程留痕、透明公开,经得起任何形式的检验和审计。
他还特别叮嘱安欣,继续密切关注胡金茂与慕容田阵营的动态,尤其是他们之间是否出现了新的裂痕,或者是否有联合其他势力对他进行新一轮打压的迹象。
袁天很清楚,眼前的平静只是假象,无形的枷锁背后,是更加深邃的黑暗和更加猛烈的惊涛骇浪。
他必须利用这难得的喘息之机,积蓄力量,巩固阵地,准备好迎接下一轮,或许将是决定性的较量。
京州的天空,秋意已深,寒风渐起。
但这座城市的心脏,在重重束缚之下,依旧跟随着那位年轻掌舵者的节奏,顽强而有力地搏动着。
风刀霜剑,已悄然加身。
砥砺前行,是唯一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