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科长调任省城信用合作社信贷部主任的消息,像一盆冷水浇在了林卫东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上。办公室里,气氛瞬间凝滞。
“啥?那个姓胡的?”赵大海几乎要跳起来,满脸的难以置信和愤懑,“怎么哪儿都有他?阴魂不散啊!东哥,这还去个屁?他肯定得给咱们使绊子!”
李秀兰也忧心忡忡:“卫东,要不……算了吧?咱们再想别的办法。去找他,不是自投罗网吗?”
苏青鸾在电话里的声音也充满歉意:“林厂长,实在对不起,我也没想到会这样……要不,我再想想别的路子?”
林卫东握着话筒,手指因用力而微微发白。他站在窗前,看着厂院里忙碌的工人和不断进出的货车,“万家香”三个字在夕阳下格外醒目。城东新区的规划图就摊开在他的办公桌上,那代表着未来,但也意味着巨大的资金缺口。
拒绝华创资本,是为了保住“魂”。但如果因为畏惧一个可能的障碍就放弃信用社这条路,那“万家香”可能真的会错过发展的黄金窗口期,最终被淹没在市场竞争的洪流中。前世的失败,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错过了关键机遇。
退缩,不是他的性格。
“去!”林卫东转过身,眼神恢复了平日的沉稳和锐利,“为什么不去?信用社是国家的金融机构,有规章制度,不是他胡科长一个人说了算的私器。我们手续齐全,项目可行,符合政策支持方向,他就算想刁难,也得按规矩来。”
他看向赵大海和李秀兰:“大海,你把咱们准备的所有材料再检查一遍,确保万无一失。秀兰,厂里就交给你了。这趟省城,我必须去。不仅要拿到贷款,还要堂堂正正地拿!”
他的决心感染了众人。赵大海不再抱怨,用力点头:“成!东哥,我陪你!我看他能玩出什么花样!”
再次踏入省城信用合作社那栋略显陈旧却透着威严的大楼,林卫东的心境与之前截然不同。他知道,这一次,他要面对的不是纯粹的商业谈判,而是一场在规则框架内,与个人好恶进行的博弈。
胡主任——曾经的胡科长,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面,穿着灰色的干部服,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他看到林卫东和赵大海进来,脸上没有任何意外的表情,只是抬起眼皮,淡淡地扫了他们一眼,指了指对面的椅子。
“林老板,坐吧。”他的声音平淡,听不出喜怒,“听说,你们‘万家香’想申请贷款?”
“是的,胡主任。”林卫东不卑不亢地将厚厚一摞申请材料放在桌上,“这是我们厂的贷款申请报告,以及近三年的财务报表、资产证明、纳税记录、城东新区工业用地的竞标意向书和项目可行性报告,请您过目。”
胡主任“嗯”了一声,慢条斯理地拿起最上面的报告,随意地翻看着,手指在桌面上有一下没一下地敲着。
办公室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只有纸张翻动的沙沙声。赵大海坐在旁边,感觉浑身不自在,像是有蚂蚁在爬。
“材料倒是挺全。”胡主任终于开口,语气带着一种公事公办的疏离,“不过,林老板,你们这个贷款额度可不小啊。用于购买土地和新建厂房……风险不小。我们信用社虽然支持民营企业,但也要对储户的资金安全负责。”
他开始提问,问题细致甚至有些刁钻,从市场容量的预测依据,到新生产线技术的可靠性,再到未来三年详细的现金流预测……很多问题已经超出了常规信贷审批的范畴,更像是在进行一场商业尽职调查,或者说,是在刻意寻找申请材料中的漏洞和瑕疵。
林卫东早有准备,从容不迫,一一作答,数据翔实,逻辑清晰。他甚至还主动介绍了孙维民工程师的技术背景和省报的正面报道,以增强项目的可信度。
胡主任听着,不时在本子上记录几句,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让人摸不透他的想法。
“你们这个‘万家香’,前段时间,是不是在百货大楼出过质量问题?”胡主任忽然话锋一转,旧事重提,眼神锐利地看向林卫东。
来了!果然在这里等着!
林卫东心中冷笑,面上却依旧平静:“胡主任,那件事已经调查清楚,是有人恶意构陷,这是当时省工业大学材料实验室出具的鉴定报告复印件,以及百货大楼后续恢复我们产品上架的内部通知。我们‘万家香’的产品质量,经得起任何检验。”
他将准备好的证据复印件推到胡主任面前。
胡主任瞥了一眼,不置可否,将报告放到一边,靠在椅背上,双手交叉放在腹部:“林老板,你的能力,我是知道的。不过,贷款审批有一套严格的流程,不是我一个人能决定的。需要经过信贷员初审、风控部门复核、贷审会集体讨论……周期可能会比较长。而且,目前信用社的资金也比较紧张,很多排队等待的企业,条件也都不错……”
他开始打官腔,设置无形的障碍。
眼看谈话就要陷入僵局,被无限期的“研究研究”拖死,林卫东知道,必须打破这种局面。
他深吸一口气,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直视着胡主任,语气诚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胡主任,我理解您的职责和谨慎。但是,‘万家香’的发展,不仅仅是我的个人事业,也关系到江城几十号工人的饭碗,关系到地方民营经济的活力,更关系到‘改革开放、搞活经济’国家政策在基层的落实!”
他拿起那份项目可行性报告,指着上面的数据分析:“我们计划引进的新生产线,能提升三倍产能,带动上下游产业,每年能为地方增加数十万的税收!我们规划的新厂区,将是城东新区第一个落地的实业项目,具有标杆意义!这完全符合中央鼓励实体经济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精神!”
林卫东的声音不高,却句句敲在点子上,将个人企业的贷款需求,提升到了响应国家政策、助力地方发展的高度。他不再纠缠于个人恩怨和具体细节,而是站在了一个更宏观的层面。
胡主任敲击桌面的手指停了下来,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他没想到林卫东会从这个角度切入,这让他之前预设的那些基于个人好恶的刁难,显得有些上不了台面。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一个工作人员探进头来:“胡主任,市里轻工局的王副局长电话找您,说是有急事。”
胡主任愣了一下,看了林卫东一眼,起身去接电话。
“……是,是,王局您说……‘万家香’?对,他们负责人现在就在我这里……哦?省里工商联的调研小组点名要去他们厂参观?还列为重点扶持案例?……是,是,我明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我们的责任嘛……好,好,您放心……”
胡主任接电话的声音隐约传来,虽然听不真切,但“省工商联”、“重点扶持”、“王副局长”这几个关键词,却清晰地钻进了林卫东和赵大海的耳朵里。
赵大海一脸懵,用眼神询问林卫东。林卫东也是心中惊疑,省工商联?他并没有这方面的关系。难道是……苏青鸾那篇报道引起了上面的注意?或者是孙工在行业内的声望起了作用?
电话接完,胡主任再坐回座位时,脸上的表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那股刻意营造的疏离和刁难消散了不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的审视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忌惮。
他重新拿起林卫东的贷款申请材料,翻看的速度明显快了些。
“林老板,看来你们‘万家香’确实做得不错,连省里都关注了。”胡主任的语气缓和了许多,“这样吧,材料先放在我这里。我会尽快安排信贷员进行实地考察,如果情况属实,项目确实可行,我们会优先提交贷审会讨论。”
虽然没有立刻批准,但“尽快”、“优先”这两个词,已经意味着巨大的突破!那堵无形的墙,似乎被撬开了一道缝隙!
从信用社出来,赵大海长长舒了口气,兴奋地一拍大腿:“东哥!有戏!肯定是那通电话起作用了!省工商联啊!咱们这回算是抱上大腿了?”
林卫东却没有他那么乐观,他眉头微蹙,沉思着:“事情没那么简单。工商联只是调研,并非直接管辖。胡主任态度的转变,恐怕更多是顾忌那个王副局长,或者是不想在这个节骨眼上,明着为难一个被上面‘点名’的企业,怕引火烧身。”
几天后,信用社的信贷员果然来到了江城“万家香”食品厂进行实地考察。林卫东和李秀兰亲自接待,全程配合。考察过程非常顺利,厂区井然有序,生产红火,账目清晰,工人们精神面貌也很好。信贷员收集了足够多的正面素材。
考察结束后,信贷员私下对林卫东表示,他会出具一份积极的考察报告,贷款申请通过贷审会的可能性很大。
消息传回,厂里一片欢腾。大家都觉得,这笔贷款十拿九稳了。
然而,就在等待最终批复的焦灼日子里,林卫东接到了一个意外的电话,是周老板打来的。
“卫东啊,听说你在跑信用社的贷款?”周老板的声音压得很低,“有件事,我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周老板,您请说。”林卫东心中一动。
“我听到点风声,”周老板语气有些犹豫,“‘福满香’那个郑总,好像跟信用社的胡主任……私交不错。前两天,有人看到他们在一起吃饭……我担心,就算你这边手续没问题,最后关头,也可能……”
后面的话周老板没明说,但意思已经再清楚不过。
林卫东的心猛地一沉。福满香!郑总!他们果然和胡主任有牵扯!这意味着,即使前期流程顺利,在最后的贷审会上,胡主任依然可能利用他的影响力,从中作梗!
刚刚看到的曙光,再次被阴云笼罩。对手不仅在市场上竞争,更是将触角伸向了关键的金融领域!
就在林卫东苦思对策,如何应对这最后可能出现的刁难时,李秀兰拿着一封信,脸色古怪地走进了办公室。
“卫东,有你的信。从深圳寄来的。”李秀兰将信递给他,信封上没有任何寄件人信息。
深圳?林卫东疑惑地拆开信封,里面只有一张薄薄的信纸。上面没有署名,只用打印机打着一行简短的字:
“小心华创。梁哲与福满香郑,关系匪浅。”
林卫东拿着这张匿名纸条,瞳孔骤然收缩,一股寒意顺着脊椎爬升!
华创资本!梁哲!福满香郑总!
这条突如其来的警告,将之前所有散落的线索瞬间串联起来!华创资本同时接触他和“福满香”,梁哲与郑总私下有联系,胡主任与郑总关系密切……这绝不仅仅是巧合!
一个模糊却令人不寒而栗的阴谋轮廓,渐渐浮出水面。难道从一开始,华创资本的接触,就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局?他们真正的目标是什么?
这张突如其来的匿名警告信,又是谁寄来的?是善意提醒,还是……别有用心的挑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