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接近危险
指尖落下,点击。动作轻微,却在寂静的病房里激起无声的惊雷。
屏幕中央,那个标记着“9.17林卫东殉职案”的加密文件夹,如同一个尘封已久、缠绕着无形锁链的禁忌匣子,应声开启。没有华丽的过场动画,没有繁琐的验证程序,只有一行行冷峻、简洁的目录列表,如同沉默的墓碑群,瞬间铺满屏幕——《现场勘查报告(绝密)》、《法医尸体检验鉴定书》、《证人询问笔录汇编》、《技术侦查记录摘要》、《“9.17”专项行动总结报告(内部)》……每一个文件名,都像一柄冰冷的凿子,在我心头的顽石上,凿下深可见骨的刻痕,铭刻着十五年前那个血色秋日所发生的一切。
一股混合着陈旧纸墨、微尘以及无形血腥的气息,仿佛穿透了时空,透过冰冷的液晶屏幕,扑面而来,沉重地压在我的感官之上。我的呼吸在那一刻骤然收紧,变得浅薄而艰难,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却力重千钧的手死死攥住,每一次搏动都缓慢、沉重,带着令人窒息的痛感。左腿的伤口似乎也完全感知到了这凝滞而悲怆的氛围,不再仅仅是生理的疼痛,而是传来一阵阵沉闷的、如同遥远战鼓被擂响般的、与心跳同步的悸动。
我没有立刻去点开任何一份具体的文件。我只是静静地、近乎贪婪地、又带着一丝无法言说的畏惧,凝视着这些冰冷而沉默的标题。目光逐一扫过,仿佛能透过这些由代码和文字构成的屏障,触摸到那段被时光尘埃深深掩埋的、属于父亲林卫东的最后时刻,感受到他呼吸过的空气,目睹他倒下的瞬间。脑海中,父亲穿着熨烫得笔挺、肩章熠熠生辉的警服,在离家前那个清晨阳光下,笑着用力揉乱我头发时那温暖而充满生命力的画面,与想象中边境山谷里枪林弹雨呼啸、泥土被鲜血浸透、生命骤然凋零的惨烈场景,疯狂地交织、碰撞、湮灭,带来一阵阵强烈的、几乎要撕裂灵魂的晕眩与刺痛。
危险接近。
这危险,是双重的,如同潜藏在迷雾中的两头凶兽。它不仅来自于我们正在全力追查的、隐匿在数字迷雾和现实阴影中的“账房先生”李志斌及其可能存在的境外关联势力,更来自于眼前这即将被彻底揭开的、血淋淋的过往真相本身。每一步的调查推进,每一次的线索发现,都像是在一片布满了陈旧地雷和情感陷阱的雷区中艰难穿行,你永远无法预知,下一步踏出,会引爆哪一颗足以将人现存意志和信念彻底摧毁的情感炸弹。
我深深地、颤抖着吸了一口气,强行将自己从这短暂的、近乎凝滞的悲恸与回溯中挣脱出来。指甲深深陷入掌心,那尖锐的刺痛感像一根救命稻草,将我拉回现实的堤岸。现在不是沉溺于情绪的时候。林峰,你是警察。你坐在这里,是为了寻找证据,寻找线索,是为了让真相大白于天下,是为了让罪恶得到审判。
我的目光,如同经过校准的探针,首先精准地锁定在《现场勘查报告(绝密)》和《法医尸体检验鉴定书》上。这是所有记录中最客观、最不容置疑、最接近事实原点的部分。我必须从这里开始,无论它将带来怎样的冲击。
我点开了它们。
霎时间,黑白与少量彩色的现场照片,带着岁月的模糊质感与残酷的写实风格,一张接一张地呈现在高分辨率的屏幕上。伏击山谷的陡峭地形、散落一地、在阳光下反射着冷光的各种制式弹壳、被密集子弹撕裂摧残、呈现出焦黑与断裂状态的植被、以及……最为刺目的,是地面上那些用白粉笔勾勒出的、已经干涸发黑、却依旧能清晰辨认出人体轮廓和姿态的血迹。法医鉴定报告,则用冷静到近乎残忍的、高度专业化的术语,客观描述了在父亲遗体上发现的各处枪伤的具体位置、射入角度、创道走向、以及最终导致死亡的致命伤情况分析……报告上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数据,此刻都像一把把烧红的、带着倒钩的烙铁,毫不留情地烫在我心头的旧伤之上,带来持续而剧烈的、令人几欲疯狂的灼痛。
我死死咬住牙关,下颌骨因为过度用力而传来阵阵酸胀之感。胃里翻江倒海,强烈的恶心感不断冲击着喉头,但我强行调动意志力,将那几乎要喷涌而出的酸水硬生生咽了回去。额头上、背脊上,瞬间沁出的冷汗,让病号服冰冷地黏贴在皮肤上。必须看下去。必须记住这一切。这是父亲付出的最终代价,是他用生命写下的最后一页报告,是我作为儿子,作为继承他遗志的警察,必须直面、必须刻入骨髓的事实。
我强行让自己的视线跳过那些过于惨烈、足以摧毁普通人心理防线的细节描述,将残存的、几乎要被情感洪流冲散的理智,重新聚焦在报告的技术性分析和逻辑推断部分。弹道分析报告明确指出,袭击者使用了至少三种不同制式、来源复杂的自动武器,形成的交叉火力网极其凶猛,配合默契,战术目的明确,这绝非普通零散毒贩所能具备的火力和组织度,完全符合一支受过训练、经验丰富的武装团伙的特征。现场遗留的弹壳型号、部分模糊但具有特定规律的足迹,以及事后情报综合分析,都高度指向一个在当时活跃于该边境地区、以手段凶悍、行事诡秘着称的武装贩毒团伙——代号 “黑箭”。而这个信息,与我们之前从国际刑警组织旧情报中获取的、提及通过“环宇跨境”空壳公司购买“特种监控设备”的团伙,高度吻合,几乎可以锁定!
一条清晰的、带着血腥气的逻辑链条,在我脑海中初步冰冷地连接起来:佛爷集团(通过“环宇跨境”提供资金和设备支持) -> 武装团伙“黑箭”(负责具体策划并实施伏击) -> 目标:林卫东及其行动小队。
但这还不够。这只是外围冷酷的执行层,是挥出的屠刀。最关键、最核心的一环,那个隐藏在内部、为屠刀指引方向的“眼睛”和“耳朵”,那个叛徒张海,他究竟是如何运作,才能将父亲和他忠诚的队员们,如此精准地、在对方严阵以待的情况下,送入这个精心布置的死亡陷阱的?
我用力闭上眼睛,缓和了一下因长时间紧盯屏幕而干涩刺痛的眼球,然后关闭了令人窒息的现场报告和法医鉴定,移动鼠标,点开了《技术侦查记录摘要》以及相关的《“9.17”专项行动前简报》。
行动简报用简洁的文字,清晰地列明了父亲带队执行那次秘密缉毒行动的计划路线图、精确到分钟的出发时间、参与行动的队员名单与配置、以及预设的几个备用接应点和反伏击预案。这无疑是一次经过周密策划、保密等级极高的突击行动。那么,致命的泄密环节,究竟发生在哪里?是哪个环节出现了叛徒的阴影?
我屏住呼吸,开始快速而细致地浏览与之相关的技侦记录。记录上罗列着行动前对目标区域进行的常规电子信号扫描监控日志、以及对几个已知的、与“黑箭”团伙有关联的毒贩窝点进行的通讯监听情况摘要。粗略看去,记录似乎一切“正常”,没有发现对方有针对此次行动的大规模异动或明确预警的无线电通讯迹象。
一切正常……在己方高度保密的行动被对方了如指掌并精准伏击的前提下,技侦部门的监控记录却显示“一切正常”?
这本身就是最大的不正常!一个致命的、充满讽刺的悖论!
一次如此重要的秘密行动,在核心路线和时间节点都被对方精准掌握、并布下重兵埋伏的情况下,负责区域监控和技术侦查的部门,怎么可能捕捉不到任何异常的兵力调动信号、联络讯号?除非……有内部人员,利用职权,提前过滤、修改,或者干脆刻意忽略、掩盖了这些本该被捕捉到的危险信号!或者,更深一层,对方在内部人员的指点下,使用了某种技侦部门当时未能有效监控的、或者被刻意排除在监控列表之外的、更为隐蔽的专用加密频道进行联络!
张海! 作为技侦支队的副支队长,主管部分监控设备和频率调度,他完全有能力、也有权限做到这一点!他可以利用职务之便,在最终的监控汇总报告中有意无意地“忽略”掉某些细微的、但指向伏击准备的信号特征;或者,他甚至可以更直接、更卑劣地,暗中通知对方,在关键时间段内,使用特定的、他知道不会被重点监控甚至完全不在监控列表上的加密频道或通讯协议进行关键指令的传递!
我的目光如同鹰隼般锐利,死死盯着一份标注日期为行动前两天内部的《边境监测站通讯设备定期维护记录》,在维护负责人签批栏那里,一个熟悉而刺眼的签名赫然在目——张海!记录显示,他以“设备定期维护与系统升级,优化监听效果”为由,亲自带队接触并调整了位于父亲行动路线附近几个关键边境监测站的监听主频率范围以及信号过滤器的阈值参数!
就是这个!这个看似合规合法的职务行为,这个隐藏在繁琐日常工作记录下的微小动作!
虽然这仍然属于间接证据,无法像录音或录像那样直接证明他当场传递了具体的行动情报,但这为他实施犯罪、掩盖罪行提供了近乎完美的机会和操作空间!他利用合法的外衣,以技术优化的名义,悄无声息地为敌人的致命伏击,在关键的时间、关键的地点,打开了一扇致命的、通往地狱的后门!
一股混杂着证实猜想的冰冷寒意和发现关键破绽的灼热激流,在我胸腔里激烈地冲撞、翻腾。我几乎能具象化地想象出,十五年前,张海坐在他那间拥有一定权限的办公室里,一边面无表情地签署着这份看似寻常无比的设备维护记录,一边或许就在内心盘算着那笔即将通过复杂渠道汇入其亲属账户的、沾满我父亲和其战友鲜血的“丰厚酬劳”!这种极致的背叛与冷酷,比直面佛爷的狰狞,更让人感到刺骨的寒意与沸腾的愤怒!
“嘀——嘀——嘀——”
加密通讯器发出的紧急提示音,如同尖锐的、撕裂空气的警报,骤然打断了我在历史卷宗中沉沦的思绪,也将我从那令人窒息、充满背叛感的时间回溯中,猛地、毫不留情地拉回到危机四伏的现实。是老严的专属紧急线路。
我立刻甩了甩头,仿佛要驱散脑海中那沉重得令人作呕的阴霾,用最快的速度将父亲案卷的所有窗口暂时最小化,仿佛那是一个需要被小心封存、不能轻易惊扰的、过于沉重与悲伤的平行世界。现实世界的刀锋,已经抵近咽喉。
“林峰!”老严的声音透过耳机传来,带着明显的风尘仆仆的急促和一种高度紧张压力下发现关键线索时的兴奋,“李志斌这边有重大突破!我们的人持续监控他的网络流量,虽然无法直接破译那个加密邮箱的内容,但通过深度流量特征分析、数据包时间戳比对,并结合一些……嗯,需要保密层级的技术溯源手段,我们成功定位到了一个与他进行稳定加密通讯的境外Ip地址!这个地址经过多次跳转伪装,但最终物理位置,指向缅北一个我们已知的、与佛爷集团有过深度合作、甚至可能存在股权关联的地方武装控制区!”
境外Ip!缅北武装控制区!
我的心猛地向下一沉,如同坠入冰窟。这意味着,“账房先生”李志斌,绝不是一个孤立无援、独自隐匿的技术人员。他仍然与佛爷帝国崩塌后残留的、盘踞在境外的危险势力,保持着活跃且可能是单线联系的通道!我们此刻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隐藏在都市中的程序员,更是一个仍然在运作的、具备境外背景支援和指挥的犯罪网络关键节点!
“能进一步确定这个境外联系人的具体身份吗?或者在通讯中捕捉到任何关键词?”我立刻追问,声音因意识到事态升级而不可避免地紧绷起来。
“身份还在全力破解,对方使用的加密方式和反追踪手段非常专业,而且显然有备而来。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Ip地址在近期,尤其是李志斌开始出现异常举动(求助数据恢复)前后,活动频率显着增加,并且与多个其他位于不同地区的可疑加密节点存在短暂但规律的数据交换。”老严的语气变得前所未有地凝重,“林峰,这很可能意味着我们的调查行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惊动了他们。李志斌的异常访问、他急于修复硬件钱包的举动,可能已经通过这个隐秘的境外渠道,传递到了那边。我们必须立刻调整策略,加快行动节奏,防止对方意识到危险,抢先一步切断与李志斌的所有联系,或者更糟糕的是……对李志斌本人采取极端的灭口措施!”
危险,正在从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两个方向,如同不断收拢的巨钳,同时、急速地逼近!
李志斌,他不仅是追回巨额加密资产的关键,更是连接着佛爷帝国过去罪恶与当前残余网络的、唯一已知的活体桥梁和证人!他一旦出事,不仅巨额资产可能永久丢失,追查父亲案件真相、清算佛爷境外残余势力的关键线索,也可能随之彻底中断!
“立刻提升对李志斌的安全监控等级,从隐蔽监视转为主动防御模式!确保他处于我们绝对可控的保护范围内!同时,通知行动组,准备实施抓捕!”我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当机立断,声音斩钉截铁,“不能再等了!犹豫就是给对方时间!必须在境外势力做出反应、可能下达灭口指令之前,先下手为强,控制住李志斌,撬开他的嘴!”
“明白!行动组所有单位已经就位,随时可以动手!保证在最小动静下完成控制!”老严的回应干脆利落,带着战前特有的肃杀之气。“另外,张海那边,我们的初步外围调查也有了一些反馈。我们查到他办理内退手续前大概半年左右,其直系亲属名下的多个银行账户,陆续有几笔来源模糊、无法合理解释的大额资金存入,总额相当可观,与他当时作为一名公安干警的正常收入水平严重不符。虽然这些资金也经过了多次跨行、跨境的复杂中转,试图模糊来源,但我们的经侦专家通过资金流向模式比对,发现其最终源头,隐隐指向了港澳地区几个与‘寰亚资本’存在隐秘资金往来关系的影子账户!”
又一个强有力的间接证据链!张海涉嫌职务犯罪和经济问题的嫌疑,在资金层面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印证!这与他利用职权为佛爷提供便利的行为模式完全吻合!
“固定所有相关资金流水证据!形成完整的分析报告!张海这条线,继续秘密深入调查,扩大筛查范围,但要务必注意方式方法,绝对保密,严格控制知情范围,绝不能让他或者其他可能存在的关联人员察觉到我们的调查动向,避免打草惊蛇!”我沉声叮嘱道。张海身在境外,抓捕归案需要更周密的部署、更确凿的证据以及复杂的国际司法协作,目前阶段,秘密调查、固定证据是关键。
结束与老严这次信息量巨大、危机感骤增的通话,我感觉自己仿佛同时站在了几个不同的、都在剧烈晃动的悬崖边缘,驾驭着多条缰绳——父亲的历史血案真相、李志斌的当前抓捕与审讯危机、张海的境外调查与证据固定、以及那个刚刚浮出水面、隐藏在缅北武装控制区深处的境外黑手。任何一条线失控、任何一次判断失误,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导致前功尽弃,甚至引发新的流血事件。
我用力地、反复揉搓着胀痛无比、如同要炸开的太阳穴,试图缓解那几乎要超越承受极限的精神压力。目光不由自主地、再次落回屏幕上那个被最小化的、代表着父亲案卷的、仿佛有千钧之重的文件夹图标上。历史的厚重尘埃与鲜血,与现实的重重危机与杀机,在此刻紧密地、残酷地交织成了一片巨大而深邃的、每一步都充满未知风险的迷雾。
我,已经无限地接近了危险,也正在一步步地逼近那被掩埋的真相核心。
无论是十五年前在边境山谷扣动扳机、直接杀害父亲的武装分子,还是如今隐藏在网络背后、操控着巨额黑金的神秘境外联系人,亦或是那个背叛了誓言与荣耀、双手沾满同胞鲜血的内部蛀虫张海……
我都已经看到了你们模糊而狰狞的影子,听到了你们在黑暗中蠢动的声响。
而我,林峰,将带着父亲未尽的使命与信念,带着杨建国叔叔临终的嘱托,带着所有在这场漫长战争中牺牲者的英魂,走进这片迷雾的最深处。
无论里面隐藏着怎样的致命危险,无论前路还有多少艰难险阻。
我都会用这双握过枪、也握过证据的手,将你们,一个一个,从黑暗的庇护所中……彻底地揪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