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正是杨秀清日思夜想、深深牵挂的儿子杨景升。
杨景升身旁还站着他的同父异母妹妹林朵儿以及女朋友乔欣语。
一见到他们,杨秀清的眼眶瞬间湿润了。
她快步朝着儿子走去。
杨景升也看到了母亲,脸上露出惊喜的笑容。
他连忙迎上前去,接过母亲手中的行李箱,有些激动地说:
“妈,您可算来了。”
杨秀清看着眼前高大帅气的儿子,心中满是喜悦和感慨。
她伸出手轻轻抚摸着儿子的脸庞,说:“景升,你瘦了!”
“没有,我哪里廋了啊?”杨景升摇头笑了笑,眼里泛着光,“妈,您一路上累了吧?我们早到一小时了,在这等您半天。”
这时,林朵儿和乔欣语也走上前来。
林朵儿甜甜地喊了一声:“杨阿姨好。”
乔欣语也礼貌地微笑着向杨秀清问好。
杨秀清笑着回应她们。
接着,她从怀里小心翼翼地掏出那块玉佩,递给杨景升,说道:
“景升,这玉佩是当年你爸交给我的,我不慎中了周永生的圈套,将它卖掉了,现在我赎回来完完整整还给你。”
杨景升接过玉佩,仔细端详着,眼中满是感动:
“妈,您辛苦了!”
“不辛苦,”杨秀清摇摇头,温柔地说,“这玉佩对你来说意义重大,我就是砸锅卖铁,也得将它赎回来。”
杨景升甚是感动,随即将玉佩递到女朋友乔欣语跟前,说:“欣语,我答应过把这块玉佩送给你的,你就收下吧!”
乔欣语连忙摆手说:“不行,这是刘叔叔送给阿姨的礼物,承载着他们太多的回忆与牵挂,简直是太贵重了,我不能收!”
杨景升却执意将玉佩塞进乔欣语的手中,说:“这块玉佩不仅承载着父母的回忆,也是我对你承诺的象征。我相信爸妈一定会理解的。”
乔欣语低头看着手中的玉佩,眼中闪过一丝感动。
随后,她轻轻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林朵儿在一旁笑着说道:“欣语,你就收下吧,我景升哥决定把它当定情物送给你,不会改变的。”
杨秀清看着眼前这一幕,欣慰地笑了。
她伸手拉住乔欣语的手,温柔地说:“欣语,既然景升这么坚持,你就收下吧,也算是替我们祝福你们。”
乔欣语轻轻握紧玉佩,低声说道:“谢谢阿姨,谢谢景升哥,我一定会好好珍惜它的。”
杨景清点点头,随后看向儿子,轻声说:
“景升,时间不早了,你们回学校去吧,你妹妹一个人在家里,我不放心,我得尽快乘坐火车回太平镇。”
杨景升一听,连忙说道:“妈,您大老远来一趟京城,怎么能说走就走呢?您先跟我们回学校附近的酒店住下,我们好好陪您几天。”
林朵儿也在一旁附和:“是啊,杨阿姨,您难得来京城,就多留几天嘛。”
乔欣语也拉着杨秀清的手,温柔地说:
“阿姨,您就听景升的吧,我们也想多跟您亲近亲近。”
杨秀清望着他们关切的神情,眼角微微湿润,轻叹道:“你们的心意我领了,可是,我真的放心不下若溪,她马上就高考了,我得,回去给她好好做顿饭,照顾她的生活。她现在正是关键时期,我这个当妈的不能不在她身边。你们的好意我心领了,等若溪高考结束了,我再找时间来京城好好陪陪你们。”
杨景升见母亲态度坚决,也不好再强行挽留,便说道:
“妈,那行,我尊重您的决定。不过,您回去之后,一定要跟我们经常联系!”
杨秀清爽快地说:“没问题!”
随后,他们来到火车站售票处,买好了最近一趟回太平镇的车票。
在火车站餐厅吃了一顿简餐后,他们来到了候车室。
杨景升叮嘱母亲说:“妈,路上要注意安全,到了家记得给我报平安。”
林朵儿和乔欣语也在一旁关切地说着注意身体之类的话。
很快,检票的时间到了。
杨秀清与杨景升、林朵儿和乔欣语一一拥抱告别。
她强忍着泪水,转身朝检票口走去。
当她走到检票口回头望去,看到杨景升他们还站在那里望着自己。
她忍不住又红了眼眶。
上了火车,杨秀清找好座位坐下。
火车缓缓启动,她望着窗外逐渐远去的京城,心中既有对儿子他们的不舍,也有对女儿朱若溪的牵挂。
她在心里默默想着,等若溪高考结束,一定要带着她来京城好好玩一玩,也让她的哥哥、姐姐和未来的嫂子多亲近亲近。
经过二十几个小时的旅程,火车终于抵达了离太平镇十几公里外的县城火车站。
杨秀清拖着行李箱走出火车站。
接着,她乘坐一辆出租车回家。
回到家,若溪正在房间里复习。
听到母亲回来的声音,她立刻跑了出来,扑进杨秀清的怀里:
“妈,您可回来了,我好想您。”
杨秀清紧紧地抱着女儿:“妈也想你,这几天学习累不累啊?”
若溪摇摇头:“不累,妈,您在京城见到哥哥了吗?”
杨秀清笑着说:“见到了,你哥哥可好了,还交了个漂亮的女朋友。妈把玉佩也交给你哥哥了。”
若溪兴奋地说:“太好了,妈,等我高考结束,您带我去京城找哥哥玩吧。”
杨秀清点头:“好,等你高考结束,妈就带你去。现在你要好好复习,争取考个好成绩。”
若溪坚定地点点头:“妈,您放心吧,我一定会努力的。”
唧唧!
就在这时,杨秀清的手机响了。
她低头一看,是杨景升发来的信息:
“妈,您到家了吗?若溪怎么样?”
杨秀清笑了笑,立刻回复道:
“到家了,若溪很好,还说等高考完要去京城找你。”
发完信息,她望着若溪认真复习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欣慰与期待。
这个家,虽然分散在两地,心却始终紧紧相连。
窗外的月光如水般倾泻而下,温柔地洒落在朱若溪的书桌上,为她的课本镀上一层银色的光晕。
杨秀清轻手轻脚地走到窗前,小心翼翼地拉好窗帘,生怕发出一点声响打扰到正在专心学习的女儿。
她转身回到房间,在若溪身旁的椅子上轻轻坐下,目光柔和地注视着女儿伏案苦读的身影。
看着若溪时而皱眉思考,时而奋笔疾书的模样,杨秀清的心里涌起一阵复杂的情绪。
为了这个家,为了女儿们的未来,她必须振作起来,把日子过得更有盼头,给儿女儿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