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据上的地址是一个偏远的小村庄。
刘海波和警方迅速赶往那个村庄。
村庄里的人得知他们是来调查文物犯罪的警察后,都表示会尽力配合。
经过一番打听,他们得知村里有一个外来的陌生人。
那人的行为举止十分可疑,经常神出鬼没。
刘海波和警察们判断这个陌生人很可能就是眼镜男。
他们在村民的指引下,找到了陌生人居住的房子。
房子周围看起来很安静,但刘海波和警察们不敢掉以轻心。
他们悄悄地包围了房子。
就在他们准备破门而入的时候,房子里突然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
刘海波和警察们迅速冲进去,发现眼镜男正准备销毁一些文件和物品。
警察们立刻将眼镜男控制住。
刘海波则焦急地四处寻找玉佩。
在房间的一个暗格里,刘海波终于找到了那块玉佩。
他小心翼翼地将玉佩拿出来,仔细端详着。
玉佩散发着温润的光泽,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刘海波一眼便认出,那是自己当年送给杨秀清那块玉佩,顿时就松了一口气。
他知道,自己终于完成了一个重要的任务。
他带着玉佩回到家中。
虽然吴洁还是对他和杨秀清的事情心存不满,但看到他为了寻找东西如此尽心尽力,态度也稍微缓和了一些。
第二天一早,刘海波带着玉佩来到酒店,走进杨秀清入住的房间,将玉佩交到了杨秀清的手中。
杨秀清接过玉佩,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
她对刘海波充满了感激,有些激动地说:“海波,真的太感谢你了,你帮了我这么大的忙。”
刘海波微笑着说:“秀清,不用这么客气,能帮你找到玉佩我也很高兴。你可以安心地将它交给景升了。”
杨秀清拿着玉佩,陷入了回忆之中。
她想着曾经刘海波逃离石板田村,将这块玉佩送给她时的情景,想着儿子看到玉佩失而复得时,会有怎样的反应,心中充满了期待。
而刘海波则在一旁默默地祝福着她,希望她和儿子能有一个美好的团聚。
就在这时,房门口传来一阵敲门的声音。
杨秀清前去将房门打开,骇然看见吴洁出现在房门口。
吴洁满脸怒气。
她的眼睛死死地盯着杨秀清手中的玉佩,又看向刘海波,质问道:“刘海波,你还真把这玉佩找回来了?我看你就是心里还惦记着她!”
原来,吴洁在见到刘海波出门后,就一路跟踪而来了。
杨秀清有些慌乱。
她没想到吴洁会突然出现,赶紧解释道:“吴洁,你误会了,海波只是帮我个忙,我们真没什么。”
吴洁冷笑一声:“帮忙?说得好听,谁知道你们背地里还有多少事。刘海波,你跟我回家,别在这和她纠缠不清。”
刘海波皱了皱眉头,说道:“吴洁,你别闹了,我只是单纯帮秀清找回玉佩,这玉佩对她和景升意义重大。”
吴洁双手叉腰,提高了音量:“意义重大?那我对你就没意义了?你心里到底还有没有我这个老婆?”
房间里的气氛变得十分紧张。
杨秀清看着他们争吵,心里满是愧疚和不安。
她咬了咬嘴唇,轻声说:“吴洁,真的是我不好,给你们带来了这么多麻烦。这块玉佩我拿到了,我也该走了,以后我不会再打扰你们的生活。”
吴洁哼了一声,说:“算你识相,你最好说到做到。”
刘海波有些无奈地看着吴洁,又对杨秀清说:“秀清,你别往心里去,吴洁就是脾气急了点。你之后打算怎么办?如果去京城有什么困难,尽管跟我说。”
杨秀清摇了摇头,说:“不用了,海波,我自己能解决。这次真的太感谢你,我会尽快去京城把玉佩交给景升。”
吴洁拉了拉刘海波的胳膊,催促道:“行了,别在这假惺惺的了,赶紧跟我回家。”
刘海波叹了口气,对杨秀清说:“那你自己多注意安全,有什么事随时联系我。”
说完,他跟着吴洁走出了酒店房间。
在回家的路上,吴洁依旧气鼓鼓的。
刘海波试图缓和气氛:“老婆,你消消气,我和秀清真的没什么,我只是尽我所能帮她解决困难。”
吴洁扭过头,不看他,说:“我不管你们有没有事,以后你离她远点。你要是再因为她和我闹矛盾,咱们这日子可真没法过了。”
刘海波点了点头,说:“我知道了,老婆,我以后会注意分寸的。你就别生气了,气坏了身体可不好。”
吴洁哼了一声,但脸色也稍微缓和了一些。
而杨秀清在他们走后,坐在床边,抚摸着玉佩,眼神有些落寞,但想到马上就能和儿子团聚,眼中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于是,她收拾好行李,退了酒店的房间,乘坐出租车前往火车站,购买车票,踏上了一列从海城开往京城的列车。
列车缓缓启动,窗外的景色逐渐向后退去。
杨秀清疲惫地靠在列车座位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那块温润的玉佩,眼神渐渐变得迷离。
她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的往事。
那时的刘海波在石板田村当知青,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住的是简陋的土坯房,吃的是粗茶淡饭,但因为有刘海波的陪伴,那段岁月反而成了她记忆中最温暖的时光。
他们一起下地干活,一起在后山那片小树林里约会,刘海波总是能用他乐观开朗的性格驱散生活中的阴霾。
如今时过境迁,刘海波早已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
杨秀清深知自己不能也不应该介入他的生活,更不能因为一己私欲而破坏他现在的幸福家庭。
想到这里,她的心里就会涌起一阵酸楚,但随即又被理智压了下去。
然而,值得庆幸的是——
她和刘海波的儿子杨景升已经是个大小伙子了,现在在京城工业大学读大三,眼瞅着就要毕业了。
想到儿子即将步入社会,开始自己的人生,杨秀清的脸上不自觉地浮现出一丝欣慰的笑容。
十几个小时的漫长旅程终于结束。
随着列车缓缓驶入站台,杨秀清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即将见到儿子,她的内心既充满期待又带着些许忐忑。
列车完全停稳后,杨秀清拖着行李箱,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缓步走出火车站。
此刻,京城的阳光透过站台的玻璃顶洒在她身上,让她不由得眯起了眼睛。
突然,她在接站的人群中,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