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有言:“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念;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这如明镜一般的箴言,仿佛照见了人心的幽微曲折之处,也让我忆起曾目睹的两幅画面。
那是几年前,我在小超市里无意间撞见了一个少年偷钱。他瘦小的身躯蜷缩在角落,紧紧捏着一张纸币,两只眼睛慌乱地扫视着四周,手指则微微颤抖着,纸币边缘已经深深嵌进他的掌心。当我的目光和他相撞的一刹那,他整个身子猛地一颤,眼中瞬间涌满了惊惧,那张纸币像烫手的火炭一样从他手中滑落,掉在地上。他随即如受惊的小兔般飞快地逃出了超市。
就在这一刻,我的脑海中突然闪现出了另一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在繁华喧嚣的街头,一位身着华服、打扮入时的贵妇人正站在一群衣衫褴褛的乞讨者中间。她的手中紧握着一沓厚厚的钞票,然后毫不犹豫地将它们像雪花一样洒向空中。与此同时,她还高声呼喊着,那尖利的声音在嘈杂的环境中显得格外刺耳:“都来拍呀,拍清楚点儿!”
在这一瞬间,四周的相机镜头都被吸引过来,闪光灯如雨点般不停地闪烁。而那位贵妇人似乎对这一切感到非常满意,她的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然而这笑容却如同涂抹在脸上的油彩一般,只是浮在表面,无法掩盖其内心深处的焦躁与干涩。
我凝视着她,不知为何,脑海中突然浮现出刚才在摄像机照不到的角落里看到的一幕:她对着一面小镜子,重新涂抹口红。那鲜艳的口红颜色,就像是刚刚被撕开的一道伤口,触目惊心。
少年因惧怕而放弃偷窃,恶行中尚有羞耻的微光;贵妇行善却焦灼地渴望宣扬,那善举里却埋藏着私欲的种子。两幅画面,竟如此鲜明地映照出人心深处那明与暗的交战。一念之间,微小的善念如星火在罪恶的暗夜中燃起;然而一旦善行沦为表演的道具,善之根便已悄然被虚荣所蛀空。
原来人性之中,善恶并非如泾渭般分明。少年在月光下惊惶逃遁的身影,那月光仿佛温柔地映照出他心中尚存的良知;而妇人华美妆容上闪烁的灯光,则刺目地照见了其善行底下的深深裂痕。真正使人心明亮的,或许恰是我们直面幽暗时的坦诚——当那点对羞耻的敬畏未灭,便是善念的余烬尚存;而若行善只为博取他人眼中浮光掠影的赞美,则已然将善举异化为伪善的祭品。
由此方知,我们每日映照的这面心镜,须时时拂拭,不为尘世浮光所蔽。善念若发乎本心,纵使微如萤火,亦能照彻暗室;善行若汲汲于外求,则如名贵的琉璃盏,盛满的不过是虚空回响。每一次俯身向善,皆需勇气直面那深渊中映出的自己——其中微光与暗影的交织,正是我们跋涉于尘世最真实、最深刻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