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璃刚跨出寝室门,就见梁山伯站在廊下等候,见她出来,连忙上前:“谢兄,你可算出来了,谢二哥都在山长书房等好一会儿了。”
谢璃跟着梁山伯往书房去。刚走到院门口,就见一道挺拔的身影立在那,腰间佩着长剑,眉眼间带着几分武将的凌厉,正是她的二哥谢琰。
谢琰:“虞之,许久不见,倒是清减了些。”
谢璃:“二哥怎么会来?”
谢琰:“军中正好有要务路过杭州,顺便来看看你。山长已允我带你出去住几日,收拾一下东西,跟我走。”
谢璃刚应了声“好”,身后就传来了马文才的声音:“谢兄这就要走?”
两人回头。
谢琰:“这位是?”
不等谢璃开口,马文才已拱手道:“在下马文才,乃谢兄的同窗。”
谢琰:“马太守之子?”(他在军中早有耳闻,马太守为人圆滑,其子更是恃才傲物。)
马文才没想到他竟认出自己:“正是。不知阁下是?”
谢琰“在下谢琰,虞之的二哥。听闻马公子近日与我家‘弟弟’走得颇近?”
马文才:“同窗之间,互相照应罢了。”
谢琰:“照应?我谢家人,无需外人‘特殊照应’。马公子,往后还请离我家虞之远点,免得惹不必要的麻烦。”
马文才心中不服,却也知道谢琰是武将,不好硬抗,只得表面应下。
谢琰不再看他,转身对谢璃道:“走吧。”
谢璃跟着谢琰走出书院,青柠早已提着收拾好的行囊候在门口。两人上了马车。
谢琰:“在书院,是不是有人怀疑你了?”
谢璃:“马文才似乎察觉到些异样,但我没承认。”
“马文才……”谢琰眉头微蹙,“此人城府不浅,你需多加提防。这次带你出来是堂姐婚期将近,父亲也想让你松快松快。”
提及谢道韫的婚事,谢璃:“堂姐能得偿所愿,我也放心。”
马车驶进杭州城,谢琰带着谢璃回了暂住的驿馆。
谢璃:二哥,为何不回我们谢家在杭州的府邸呢?
谢琰:“驿馆离城中文武官员住处近,我军中事务尚未了结,往来议事更方便。”
他转头看向谢璃:“再说,你既着男装在书院读书,回府邸难免要见旧仆,万一露了破绽反而麻烦。驿馆人来人往,倒少些闲话。”
说着,他从袖中取出一枚玉佩递给她:“这是父亲让我带给你的,说是戴在身上能安神。堂姐的婚事定在七日后,这几日你便安心在驿馆待着,我处理完公务就陪你去准备贺礼。”
谢璃:“好,听二哥的。”
说话间,三人已走到驿馆的院子里。谢琰指着一间靠里的房间道:“那间便是你的住处,青柠住隔壁,有什么事随时吩咐驿卒。我住前面的房间,有事便来寻我。”
半个月后
建康谢家府邸,处处张灯结彩,红绸漫天。
谢璃站在堂姐谢道韫的闺房内,看着镜中身着大红嫁衣的堂姐,眼眶微微发热。谢道韫的眉眼间满是娇羞与期待,月白色的内衬衬得她肌肤胜雪,凤冠霞帔加身,宛如从画中走出的仙子。
谢璃:“堂姐,你真美。”
谢道韫:“傻丫头,以后姐姐嫁去袁家,你在书院可要好好照顾自己,别再像以前那样莽撞了。”
谢璃:“知道啦,有青柠在呢,再说,我也不是小孩子了。”
正说着,外面传来一阵喧闹,伴随着迎亲队伍的吹锣打鼓声。袁崧身着喜服,亲自骑马前来迎亲,身姿挺拔,笑容温和。
谢瑶和谢琰站在府门前,看着袁崧下马行礼,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谢家的亲友们纷纷上前道贺,整个府邸一片喜气洋洋。
谢璃跟着谢道韫来到前厅,看着袁崧小心翼翼地牵着堂姐的手,一步步走向花轿。她站在人群中,心中既有为堂姐高兴的喜悦,也有一丝莫名的空落。
忽然,她想起了尼山书院的马文才。若是他此刻在这里,看到这般热闹的场景,不知会是什么表情?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谢璃强行压了下去。她摇了摇头,暗骂自己不该在这个时候想起那个讨厌的人。
花轿缓缓抬起,吹锣打鼓声渐渐远去。谢安带着家人和亲友们前往袁家赴宴,谢璃也跟着坐上马车,一同前往。
到了袁家府邸,更是热闹非凡。宾客们络绎不绝,举杯欢庆。
宴席过半,谢璃有些闷得慌,便起身到院子里透气。她想起在尼山书院的日子,想起与祝英台一同求学的趣事,也想起了与马文才之间的种种纠葛。
谢琰:“在想什么?”一道声音从身后传来。
谢璃猛地回头,只见谢琰站在不远处,手中拿着一杯酒。
谢璃:“二哥。”
谢琰:“在想书院的事?”
谢璃:“嗯,想起了英台,还有……一些其他的人。”
谢琰自然知道她口中的“其他的人”指的是谁:“马文才此人,虽城府深了些,但对你……似乎并非全无真心。不过,你是谢家的女儿,将来的婚事自然由家族做主,无需考虑这些。好了,别想太多了。明日我们便回杭州,你也该回书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