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假期结束,尼山书院的学子们陆续返校。谢璃换回青布长衫,束起长发,又变回了那个傲气十足的“谢公子”,只带着贴身侍女青柠踏上了回书院的路。
刚踏入书院大门,就撞见了迎面而来的马文才。
“谢兄,假期过得可好?”马文才率先开口,目光却不自觉地在谢璃身上打量,试图从她的言行举止中找到那日巷口那抹水绿色身影的痕迹。
谢璃:“托福,马兄假期想必也颇为惬意。”
马文才看着她这副模样,心中的疑虑更甚。那日的身影与眼前的“谢璃”太过相似,可眼前的人明明是男子装扮,言行举止也与书院里别无二致。难道真的是自己看错了?他压下心中的疑惑,与谢璃寒暄几句后,便回了住处。
而此时的建康,却是一片喜气洋洋。谢道韫回到建康后,袁崧便在休沐时常登门拜访。两人或在庭院中探讨学问,或一同漫步于建康的郊外,聊起对未来的期许,竟是惊人地一致。袁崧欣赏谢道韫的才华与勇气,支持她讲学授徒的想法;谢道韫也爱慕袁崧的温文尔雅与志同道合,两人的感情日渐深厚。
谢安回京后,得知袁崧与谢道韫情投意合,心中十分欣慰。他亲自约谈了袁崧,见他谈吐不凡,对学问有着独到的见解,对谢道韫更是真心实意,便彻底放下了心,同意了这门婚事。
很快,谢家便与袁家定下了婚期。消息传到尼山书院,谢璃得知后,仿佛已经看到了姐姐穿着嫁衣,与袁崧并肩而立的幸福模样。
可让她没想到的是,马文才不知从何处得知了谢道韫即将成婚的消息,竟在一次与谢璃独处时,状似不经意地问道:“谢兄,听闻令姐谢先生即将与杭州刺史府的袁主簿成婚?”
谢璃:“正是。袁公子与家姐情投意合,乃是天作之合。”
马文才看着她眼中的笑意,忽然话锋一转:“说起来,那日我在杭州街头,竟看到一个与谢兄身形极为相似的女子,走进了谢家府邸。不知谢兄在杭州,可有姐妹?”
谢璃:“文才兄,我家中确实有几位姐妹,或许是她们中的一位吧。”
马文才: “哦?是吗?可我瞧着那女子的身影,与谢兄简直如出一辙。尤其是那走路的姿态,还有回眸时的神韵,若不是知晓谢兄是男子,我险些就要认错了。”
谢璃:“文才兄说笑了。世间身形相似之人多如牛毛,更何况女子与男子身形有别,许是你看花了眼也未可知。”
马文才却不打算就此作罢,他向前倾了倾身子,目光紧紧盯谢璃:“或许吧。不过,那日我还看到,那女子身边跟着的丫鬟,与你身边的青柠姑娘也颇为相像。谢兄,你说这算不算巧事?”
谢璃心中暗叫不好,没想到马文才观察得如此细致。她强压下心中的慌乱,脸上露出一丝不耐烦:“文才兄今日怎的如此八卦?家姐婚事在即,我一心只想着回去喝喜酒,倒是没空琢磨这些儿女情长之事。若是马兄无事,我便先回房温习功课了。”
说罢,谢璃便起身要走。马文才却突然伸手拦住了她:“谢兄别急着走啊。我只是觉得,谢兄似乎有很多秘密瞒着大家。比如说,你为何总不愿与我们一同沐浴?为何每次受伤,都不愿让大夫仔细诊治?”
谢璃:“马文才,你什么意思?”
马文才见她反应如此激烈,心中的疑虑更甚,却也没有直接点破,只是缓缓收回手:“没什么意思。只是觉得,谢兄若是有什么难处,不妨说出来,或许我们还能帮上忙。”
谢璃看着他眼中的疑虑,知道自己今日若是不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恐怕难以打消他的疑虑。她缓缓开口:“实不相瞒,我自小身体孱弱,大夫叮嘱过不可受凉,也不可让外人触碰身体,否则容易引发旧疾。至于青柠,她是我家中特意派来照顾我的,行事向来谨慎,或许是因此让文才兄误会了。
谢璃话锋一转,“对了,文才兄,今日夫子要讲《左传》,我们还是快些去经堂吧,免得迟到了。”
马文才见她不愿再谈,也不好追问下去。与谢璃一同朝着经堂走去。可他心中的疑虑,却并未完全打消。
到了经堂,学子们已经陆续坐好。谢璃与马文才找了个位置坐下,刚一坐定,就看到梁山伯与祝英台走了过来。
祝英台:“谢兄,假期过得怎么样?我听说令姐要成婚了,真是恭喜啊!”
谢璃:“多谢英台兄。家姐能得偿所愿,我也替她高兴。”
梁山伯也说道:“谢兄,令姐与袁公子真是天作之合。我听说袁公子不仅学识渊博,为人也十分正直,令姐嫁给他,定会幸福的。”
谢璃:“是啊,袁公子确实是个不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