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则怎么会断言龙骨天书为真,雮尘珠就必然存在?
方余不想绕弯子,略作思考后直接问道:
道兄,不知贵家族对雮尘珠的记载有多少了解?
鹧鸪哨闻言愣了一下,但还是认真回答:
我们家族对雮尘珠的了解实在有限。
商周时期,扎格拉玛全族遭咒,大祭司占卜得知中原有一枚玉眼可以解除此劫,于是举族东迁寻找。
历经千载寻觅无果,先人们几乎要放弃之际,竟在黄河岸边发现一口青铜巨鼎。
鼎身篆刻的文字详述了商王武丁获得宝珠的经过。当时武丁认定此物乃黄帝飞升时遗留的至宝,故而命名为凤凰胆。
至此终于证实神珠确实存在,可惜商朝早已覆灭,这条线索也就此断绝。
直至汉武帝年间,雮尘珠再次现世,随葬于茂陵之内,后来又被赤眉军掘出。
如此稀世珍宝,赤眉军怎会任其蒙尘?定然已经带离陵墓。
说到这里,鹧鸪哨眼中闪过一丝落寞。
从那以后,雮尘珠便彻底失去了踪迹。
因此先祖们推断,既然宝物落入赤眉军手中,必定会被权贵珍藏,死后也会带入墓中。
从此我们一族转为探寻古墓,立誓要踏遍天下陵寝。
这一找,就是整整千年......
言毕,鹧鸪哨热切地注视着方余。
方余沉思片刻,郑重说道:
道兄贵部自西域远道而来,向来独来独往,对中原秘闻知之不多。
我所承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其中记载远不止堪舆之道。
摸金一派代代相传,至张三爷终成集大成者,将历代见闻尽数收录其中。
书中就有关于龙骨天书的记载。
他举起手中的骨片,指着上面的雮尘珠纹样说道:
商王武丁获珠一事确有其事。
据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记载,雮尘珠曾被周文王所得。文王精通十六卦象,通过卜卦推演出宝珠的渊源、用途及后世去向。
可惜他未能使用此珠,便将所知尽数铭刻于龟甲,取名龙骨天书!
后世去向?!
鹧鸪哨突然出声,眼中迸发光芒。
方兄是说,龙骨天书上记载着雮尘珠的命数,也就是它后来的下落?
对于占卜之事,他深信不疑!
扎格拉玛族又被称作先知一族,族中大祭司确实能通过占卜预见未来!
过往的事实也印证了大祭司的预言!
正是!
方余点头,继续道:
不过周文王似乎留下了三块龙骨天书,分别记载雮尘珠的渊源、用途及命数。
“解读龙骨天书的关键,在于商王室流传的十六字天卦秘法。”
“说来也巧,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中正记载了这门秘法,而我恰好精通此道!”
“竟是这般缘由!”
鹧鸪哨轻声回应,目光虽略显游离,眉梢却藏着掩不住的喜色。
若非机缘巧合遇见方余,纵使他取得龙骨天书,怕是终生难解其中奥秘!
偏偏在这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竟与方余相识结伴。
冥冥中似有天意,仿佛有双无形之手在指引他追寻雮尘珠的下落。
“方兄,这龙骨天书上所载,莫非是雮尘珠的下落?”
“非也,此块记载的乃是雮尘珠的渊源。”
“渊源……”
鹧鸪哨闻言稍显失落,转眼却又精神一振。
此块未得线索,未必下一块同样无获。
先前方余曾言,或许已知晓雮尘珠所在。
如此说来,他极可能知晓其余两块龙骨天书的下落!
见鹧鸪哨神色阴晴不定,方余暗自叹息。
实在担忧他会如原定命数那般,忧思成疾,最终咯血而亡。
不过曙光将至,接下来只需探明李淳风墓与献王墓。
对了,还有昆仑魔国遗迹。即便寻得雮尘珠,也需前往魔国举行祭祀,断绝虚数空间与现实相连的通道。
两界通路一封,鬼眼诅咒自当烟消余散。
思及此处,方余眉目舒展开来。
任务奖赏既得,花灵身上的诅咒亦可解除,往后便能寻个僻静处安然度日了。
余待方余说罢,鹧鸪哨紧绷的肩背渐渐松弛。
“方兄可知另两块龙骨天书现在何处?”
“虽不敢断言,但据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所示,李淳风与献王应当各得了一枚刻有天文的龟甲。”
书中记载,唐太宗曾命李淳风寻找雮尘珠,他耗费半生光阴,最终仅寻得一块刻有天书的龟甲。李淳风破译天书内容后将其进献太宗,获赐一面刻有破解之法的金牌。而献王得到龟甲后,为防他人抢夺,索性离开古滇国,遁入深山自立为王。
方余微微摇头,语气略显迟疑。他暗自发誓不再耗费心神编造这些虚实难辨的说辞,实在太过劳神。如此说来...东西是在献王墓与李淳风墓中?
鹧鸪哨闻言神色骤变。对摸金校尉而言,最棘手的莫过于帝王陵寝与风水宗师的墓葬。皇陵规模恢弘,机关遍布。当年赤眉军盗掘茂陵,万人进墓不足千人返还,足见凶险程度。献王虽不及汉武帝尊贵,但作为一方君主,其墓葬规制必定非同寻常。
然而比皇陵更令人忌惮的,是风水大师的长眠之所。这些精通堪舆之术的高手,若要隐藏自己的安息之地,必定会选择出人意料的方位。即便侥幸寻得,也难逃他们布下的天罗地网。毕竟最了解盗墓者的正是这些风水大家,且他们更胜一筹。
鹧鸪哨一时难以抉择,转而请教方余:依方兄高见,我们该从哪座墓入手?
方余闻言露出莫测高深的笑容:自然是择近而取。如今我等身在蒙古,距余南献王墓有千里之遥。而李淳风墓就在陕西境内,与蒙古接壤。
方兄知晓李淳风墓的具体方位?鹧鸪哨眼中精光一闪。
李淳风既已破解龙骨天书之谜,若能寻得其中解密之法,便多一分把握。毕竟周文王留下的三枚龙骨天书未必采用相同解法。
在下正有此意。
方余点头附和,心中暗自叹息。像李淳风这般人物,其墓葬岂是轻易能找到的?即便寻得,也未必能破解其中玄机。他所说的李淳风墓,实则是为一位唐代公主所建。只是那龙岭之中,西周幽灵冢与唐公主墓相互交错,此事说来蹊跷,非三言两语能道尽。
他只能简短提及,确保鹧鸪哨、老洋人与花灵明白其中关键。
若细说缘由,只怕要费许多笔墨,那些比阿祖更俊的看官未必有耐心读下去。
略作讨论,四人便敲定了计划。
先往陕西寻李淳风之墓,取天书龙骨,再去献王墓,收齐最后一块。
鹧鸪哨对方余的安排十分赞同,此番若能集齐三枚天书,离雮尘珠便更近一步。
方余暗自笑了笑,这趟行程过后,鹧鸪哨所求之事便能如愿以偿。
留个悬念也好。
稍事休息,四人启程折返,预备两日后直赴陕西,探寻李淳风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