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咳了咳嗓子,吴双海起身给倒了杯水,又坐了回去。
我喝了口水后笑道:“我的想法有3个,看看吴叔想用那个。”
根据地形来看,我们整个村子2个大队,平坦的地从我家现在盖大棚的那个地方,一路往下,一直到后面那条大冲河,如果在算上我们后面的村子,那整一片,具体多大我不知道,但是估摸着两三百亩应该是有的。不算其他村,就我们自己村,也应该有100多亩。
我拿着笔,画了一个简单的图,给吴双海看,吴双海看完点点头,表示明白。
我第一个建议就是:“我们村,成立合作联社,以公司的模式发展,村民用土地入股,按1亩1股来入,有多少入多少,然后村里用这些地跟银行贷款,用带来的钱盖大棚,然后统一管理,统一采收,统一出售,最后除去所有支出后,剩下的利益按股分钱。但是我家是带头人,所以额外占10股,算是技术入股,这是我家的要求。”
第二个建议就是:“我家不管,村民想盖大棚,也随便,但是想要学技术什么的,来找你,或者你这边安排农技人员下乡,最后售出什么的也是自己看本事。县里要是有想法,那么就县里来弄。等于是各扫门前雪。”
第三个建议就是:“我家出钱,承包村里可以盖大棚的地,所有盈亏我们自己负责,租的地,我们按年给钱,但是丑话说在前面,一旦有人使坏,破坏我家大棚,那么是要赔偿并且负法律责任的。”
我说完,端着茶杯喝了起来,留下沉思的吴双海。
其实从我内心来说,还是考虑第一个建议,形成规模以后,什么事情都好办。
无双海只记了第一个建议,第二个写了几个字就没写了。第三个吴双海就没记,想想可能都不大。看到了收益,脑袋被门夹了,不自己盖大棚,租给你家?
吴双海再次抽出烟,点燃,深深的吸了一口,然后吐出,在看向我问道:“如果是第一个建议呢?你后续还有什么想法?”
我看了一眼无双海,笑道:“叔,说实话,本来我并不想来找你,但是把,伯伯也说了,有什么好的想法,能拉你一把拉你一把,所以我就来了,另外就是,哪怕村里眼红,说三道四或者搞破坏,我也无所谓,我妈的病,暂时不用花钱了,所以大不了,拍拍屁股走人,我全家搬到县城或者镇上住,但是留下的那些人呢?靠在几亩地刨食,什么时候才能脱贫?”
“尤其是跟我哥一般大小的大小伙子,初中毕业了,要么出去打工,要么学手艺,或者跟着父母在地里刨食,我看着有点难受,所以我才提出第一个建议,那样,就可以把这些人全拽回来,如果在有人来教授一些农业种植方面的知识,那么他们就可以留在家里上班赚钱,父母老了,也可以照顾。”
吴双海继续沉默着,烟抽完,狠狠的按在烟灰缸里面。
沉声道:“那按照第一个建议,后续的事情咋安排?”
“首先,路要修,从树栗路口到我们学校那,这一条路宽,所以尽快修好,然后在路边找个荒地,盖一个大仓库,形成仓储交易转车一条龙服务,简单的说,收购商在这里等,我们把蔬菜拉到这里短暂的存储和分拣以后,在过称,然后让收购商交钱拉走。剩下的路也要修,方便我们转运。这个叫统销统筹,价格统一,避免压价导致收益受损。”
“其次,村民按地入股,大棚统一盖,后面进行统一管理,但是这些都是需要人的,比如除草,浇水,施肥,所以合作社就请村民进行工作,按天给钱,不包吃,算是村民的额外收入。这样的好处是,家家都有地入股,家家都有活干,就避免了红眼病和搞破坏。”
“最后,针对入股较少的家庭,我们可以办个养猪厂,在我家菜园子对面,有一片旱地,那里面积不小,但是是斜坡的旱地,盖大棚不行,但是办个养猪厂应该可以,入股少的家庭,可以出钱入股养猪厂。因为大棚会源源不断的产生草,烂菜叶子什么的,养猪刚好。”
“这样就基本上形成了可持续发展战略,2年后,毛竹大棚可以淘汰了,换成钢结构新式大棚,5年后,我的想法是集中修盖房屋,将宅基地释放出来,加盖大棚。”
我一口气说完,吴双海的笔还没停,一直在哗哗的记着。以我从后世的经验来看,真的要这么干,大概率能变成一个新的农村示范点。
吴双海记完,用火热的眼神看着我,估摸着在想,脑袋里咋能想出这么多的事情。
“那我们的作用是什么?县里也没增加收入啊?”吴双海沉默了半晌,还是问出心里的疑惑的问题。
我沉思了一下说道:“这个取决于你们县里的想法,1,我们合作社是要交税的,所以税收是稳定的。2、就是你们也出资金入股,但是占股不能超过15%。但是不能干预运营,只有财务监督权。不过你们入股了,那么就要干另外一件事。”
“什么事情?”吴双海立马问道。
“重新修一条路,直接通往市里和高速,方便快速转运,蔬菜吃的就是个新鲜,你按照现在的路跑,半天才能跑到高速路口,增加了路程不说,也拖慢了时间,更增加了收购商的成本。而且要快,明年年底就要完工,所以留给你的时间不多了。”
吴双海一听到又是修路,再次叹了一口气。
沉默了半响,吴双海才笑道:“我也不瞒你,县里现在肯定是拿不出多少钱的,修路的钱都费劲,我还要跑,不过你说的,我已经看到了光明的未来,放心,我就是跑死,也要把这件事给办下来。”
我点点头,其实我还是想找伯伯帮忙,让那些研究所出点钱,最后想想还是算了,人情这玩意不能一直用,用完就没了,还是让吴双海自己想办法吧。
既然话说完了,我也准备离去,不过吴双海说道,过两天那条路会进行简单的修缮,然后突然想起来,钱还没有捐,然后吴双海给财政局的人打了个电话。随后我跟着无双海去了工商银行。
在银行的办公室里,我当着无双海的面,给县财政捐了100万,备注是修建道路。把财政局的人惊的下巴都掉了,不知道吴双海从哪请的这么个少爷来捐款。
从银行回来,没有在进吴双海的家,坐上吉普车往家赶,而吴双海就站在门口,看着我们消失,摇摇头,回去就钻进了书房,开始写起了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