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亮了。
一夜过后,卫时觉此刻才回味过来。
为何人人与自己说话隐晦。
为何处处碰壁。
自己是众所周知的疯子啊。
装的太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哎呀,需要时间。
呈缨上午没事,两人在被子里窝着睡懒觉。
卫时觉潜意识的叛逆性格,一直没放弃,依旧在思考如何借使团做事。
“娘子,你家大人那边就没什么新的命令?”
眯眼的呈缨喃喃说道,“东主做事不会急切,等郎君从辽西回来,双方才会谈事。”
“这么磨蹭吗?等我回来他们都致仕了。”
“做官一辈子是官,郎君应该看长远。京官不允许带妻妾上任,教坊司的外室都这样,传话的人要十分可靠,而且孩子要被家里接受。”
卫时觉慢慢瞪眼,“你…你说什么?教坊司的外室?”
“郎君很吃惊?教坊司周围的胡同二百多口,全是朝臣的外室,妾身好像听说,外城某个地方也有百多口。”
卫时觉汗毛都竖起来了,“什么…什么人的外室?”
“都有吧,妾身不知道,她们不出门,彼此不联系,隔着一堵墙也没交流,但均有子嗣,男人去世才会离开,或者患病后自我了结。”
“我去,这产业厉害了,必须是世袭罔替的实权高门才能庇佑。”
呈缨在他耳边低声道,“妾身不知道,但不止一家。”
了然,两家都不行,说不准是五家。
封建王朝,高门贵族,这八个字此刻是血淋淋的现实。
他在这里靡靡的时候,小侯爷邓文明用禁卫统领的腰牌,从东安门入皇城,到御马监找到了宣城伯。
把昨晚的情况说了一遍,宣城伯很恼火,但他关心的是三弟的‘病情’。
“愚蠢的狗东西,跑到三弟面前商量买卖。”
邓文明问过了,也想过了,“卫兄,那酒楼正好位于各处联系的中间,又靠近教坊司,是个潜意识,恰巧时觉在里面。”
“愚蠢,三弟癔症了,骂他疯子没事,小看他不行,是个逆反性子,越不允许他怎样,他越要怎样,我告诉他可以抢亲、可以坑杀清流,他就不愿做,跟他说话得反着来。”
邓文明很苦恼,“卫兄,不是这么回事。”
“就是这么回事,文映想让他回心转意,就不要去见他,过段时间就好了,若是等不及,那就赶紧出嫁,侯爷都同意了。”
邓文明痛苦挠挠头,“小弟的事怎么办?东三卫若长时间无提督,人心就散了,咱们搂住也没意思。消息没卖出去,差点把两人吓死,公爷不会再安排,我这里两头都接不上。”
“让三弟的那个女人去办。三弟出门的时候,最好让文映去谈谈,承认她外室的身份,教坊司后面的掌柜自然明白什么意思,会联系到齐楚浙三党。”
邓文明还是小侯爷,没操作过暗处交易的事,心里没底,“这…这就可以了?”
“你得稳住三弟,先保住消息,与他们谈妥,上奏安排提督,圣旨自然会让定远侯提督东三卫,当然,文映又牵扯进来了,反正她也不想改嫁,那就拖着吧。”
“我…我看时觉很难出呈缨馆,他待三天,时间上就来不及了。”
宣城伯捏捏眉心,简单的事情,让你们搞得好麻烦。
卫家现在提督的顺义皇庄、外城皇店,其实是定远侯转出来的。
宣城伯需要把东三门的提督转给定远侯。
这是后军内部的职权转移,你情我愿,不能称为交易。
卫家都提督东三门一百多年了,除了英国公,谁去都不好使,谁去都得接手那些部曲,得获取他们的信任。
英国公提督的兵马太多,整个神机营和漕运兵马都是英国公直接提督,不能再增加了。
别人强硬接手没任何意义,会与三家结仇。
双方暗中交接,英国公乐见其成,但需要圣旨。
兵权需要真正的圣旨,不是顾命的‘圣旨’。
正式圣旨的程序很啰嗦,需要人上奏,皇帝开口,内阁廷议,内廷批红,给事中封存。
若有人反驳,需要多人弹压。
武勋不能一直与东林搞交易,会把双方深度捆绑,未来很难分开。
齐楚浙是唯一的选择。
你帮我提督东三卫,我护卫你们出使,大家只合作一次。
就这么简单,水到渠成,被卫时觉碰到了。
还没开始就夭折了。
邓文明猜对了。
卫时觉果然两天都没出呈缨馆。
朝事却在按既定计划发展,首辅致仕了。
兵部尚书跟着请辞,次辅叶向高马上会成为首辅,正在走程序。
定远侯要想尽快获得圣旨,就得在兵部尚书和吏部尚书辞官前搞定。
否则单靠清流操作,时间很难控制。
就在定远侯准备让女儿去呈缨馆的时候,卫时觉反而办事了。
有人求见。
在呈缨卧室躺尸的卫时觉很奇怪,而且对方不愿透露姓名。
按说是不需要见,但他闲的发毛,没事也想找事,自然去见。
见面的地方在街口酒楼后的客房小院。
卫时觉带着斡特砝壳而来,只有一个儒袍,而且是个送信的,请他等一会。
对方这是不确定他是否会来,派人来探路。
大概过了半个时辰,有个猥琐的中年人点头进门。
“卫公子好,在下薛凤翔,祖籍凤阳亳州,迁居济南府滨州,忝为兵科给事中。”
齐党核心啊,齐党如今大多是给事中,官小权大,清流中的顶流。
卫时觉伸手请他落座,淡淡回应,“不知薛给事中何事指教?”
“不请教,不指教,交个朋友。”
“哦?卫某喜欢交朋友,您说。”
“今晚外城,薛某有个酒宴。听说卫公子偏爱舞姬,雅俗共赏。”
“噗~”
……
注:给事中。
明朝给事中初定五品,后改为御史同阶七品。
品卑而权重,是可以越级升迁的职位,跳五六阶常见,连跳九阶也不少。
掌侍从、谏诤、补阙、拾遗、审核、封驳诏旨,驳正百司所上奏章,监察六部诸司,弹劾百官,与御史互为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