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崖”海岸线和“矿区77”的坐标如同烧红的烙铁,清晰地印在了林薇的脑海中。然而,卫星影像和信号分析只能勾勒出宏观的轮廓,对于即将展开的“断刃”行动而言,他们需要更细致、更接地气的情报——那里的地形细节、武装人员的布防习惯、巡逻规律、乃至当地的气候和人文环境,任何一丝疏忽都可能导致行动失败,甚至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就在陆沉渊调动“守夜人”外部资源试图渗透的同时,林薇想起了多年前在“影网”时,一次涉及东南亚任务中偶然接触到的一个名字——“丛林鼠”。
那是一个游走在缅北丛林地带的情报贩子,据说在当地有些门路,能搞到一些官方渠道难以获取的零碎信息。但此人在“影网”内部的评价极低,档案里充斥着“唯利是图”、“信誉堪忧”、“情报真伪混杂”等负面标签。他就像丛林里的真正的老鼠,为了生存和利益可以出卖任何人,包括他的买家。与他接触,无异于与虎谋皮。
但在目前缺乏更可靠渠道的情况下,这只“老鼠”或许能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哪怕是需要仔细甄别的碎片信息。关键在于,如何联系上他,并且不被反噬。
林薇没有动用陆沉渊的资源,她决定动用自己保留的、属于“幻影”的隐秘渠道。她在深网中一个早已废弃的、层层加密的匿名节点上,留下了一段用特定密码编写的、看似无关紧要的“旧货交易”信息。这套密码和这个节点,是她与“丛林鼠”这类边缘人物曾经约定的、极其原始的紧急联络方式之一,理论上应该还未被“鼹鼠”的系统完全清理。
信息内容含糊地提到了需要“坎邦地区,特别是秃鹫崖附近的‘土特产’市场行情”,并留下了一个一次性的、无法追踪的加密通讯通道地址。
这是一个极其冒险的举动。这个节点可能早已被监控,信息可能根本送不到“丛林鼠”手中,或者更糟,会直接暴露她的位置给“影网”的追猎者。但获取当地情报的迫切性,压过了风险。
信息发出后,便是漫长的、令人焦灼的等待。林薇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小心翼翼地检查那个一次性的通讯通道,每一次都如同在拆解一个可能引爆的炸弹。
数十个小时过去了,就在她几乎要放弃这条线时,那个沉寂的通道突然接收到了一段极其简短、同样用密码加密的回复。内容杂乱无章,像是随手敲击的:
【老价钱翻倍。秃鹫崖风大,蛇多,晚上别出门。77号矿坑有恶鬼,吃人不吐骨头。最近有新老板运来硬家伙,守得严。要更细的图,得加钱,用老方式付。】
信息戛然而止,没有署名,没有更多内容。
林薇的心跳却微微加速。“丛林鼠”回复了!虽然话语颠三倒四,充满黑话,但信息量却不小:
“风大蛇多”暗示环境危险且势力复杂。
“晚上别出门”可能指夜间巡逻或活动频繁。
“77号矿坑有恶鬼”直接印证了“矿区77”被严密控制,且手段凶残。
“新老板运来硬家伙,守得严”则与“幽灵船”运送武器的情报吻合,并补充了对方戒备森严的细节。
他提到了“更细的图”,说明他可能拥有更详细的地形图或布防图,但这需要额外的、用“老方式”支付的报酬——那是一种通过特定地下渠道进行的、无法追踪的加密货币交易方式。
林薇没有立刻回复。她将这条信息反复解读,试图从中剥离出真实的情报和可能的陷阱。“丛林鼠”的贪婪和不可靠是确定的,但他提供的基础信息,与已知情报相互印证,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她将“丛林鼠”的回复内容(隐去了联系方式和交易细节)整理后,通过加密频道共享给了陆沉渊。
【通过旧有渠道,获取坎邦地区线人初步反馈,与‘幽灵船’及‘矿区77’情报存在印证。该线人声称可提供更详细情报,但需交易,且信誉存疑。是否进一步接触,请指示。】
她将决定权交给了陆沉渊。一方面,这是尊重合作中的权限;另一方面,她也想看看陆沉渊会如何权衡这种高风险情报源的价值。
缅甸的“联系人”已经搭上了线,尽管另一端连接的是一只贪婪而危险的“老鼠”。但这只“老鼠”钻营的洞穴,或许正通向他们急需窥探的秘密核心。下一步该如何走,需要这对临时搭档共同做出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