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行事准则与屁股下的位置息息相关,县里和镇党委的事情他管不了,镇政府的政务必须由他这个当家人做主。
“广荣镇长。”苏弘扬声音严肃而有力:“这次施工队伍和相关物品采购由你这个分管副镇长负责,我来签字。我有两个要求,一是工程保质保量,不要搞豆腐渣工程。二是采购价格货比三家,要公开透明、质优价廉。
至于其他方面的压力,你推到我身上即可!”
白广荣闻言,被苏弘扬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深深折服。
同时他也开始担心起来,永坪镇的情况他太清楚不过了,县里长时间不进行干部调整、人事轮转。导致一些领导干部见升迁无望,便开始谋取私利。
倘若镇长破坏“潜规则”,势必要引起一些人的不满。要知道,现在苏镇长前面还有个“代”字没去掉,虽然明面上没人敢对抗组织。
但背后使绊子,消极怠工的情况肯定会有。
“镇长,你这么做......”
“这些事你不用担心,我来扛!”苏弘扬清楚白广荣要说什么,不想继续说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你打个65万的资金申请报告,等我忙完手头上的事情,我们一起去市里,另外准备两条好烟,两瓶好酒,在准备个‘信封’。”
苏弘扬真正要准备的是三份,市交通局、市农业局以及市教育局。
“行,我就这回去准备。”
苏弘扬叫住即将起身的白广荣:“广荣同志,今天你回去休息,明天再准备来得及,工作嘛,要懂得劳逸结合,若是累坏了身子,反而得不偿失。”
白广荣即将退休,按照常理,很快就要退居二线,给其他人腾地方,这也是史明远不想拉拢他的原因。
一个脾气又臭又硬,即将退休的下属,拉拢他不是白费力气?
白广荣微微一笑:“行,我听镇长的,我这把老骨头还能干一二年,争取协助镇长将镇里的文教卫工作搞起来。”
临行前,他温声说道:“镇长,别光说我,你也要注意休息。”
别看永坪只是两万余名人口的乡镇,各项事务一点不比县里少。
苏弘扬工作到午夜12点,才返回宿舍睡觉。
3月2日,休息过后的苏弘扬,身体焕发着青春的气息,宛如被打了鸡血一般,神采飞扬、精神奕奕。
他刚到办公室不久,便接到了李立的电话。
“老苏,我和我爸还有半个小时到镇政府。”
苏弘扬脸色一喜:“行,我恭候大驾。”
半个小时后,李立和父亲李大为走了进来。
父子两人如同套娃一般,无论是身材还是长相,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肯定和隔壁老王没有关系!
都不需要做dNA鉴定,便能确定李立是李大为亲生的。
苏弘扬热情的与李大为握手,笑着说道:“李叔,麻烦你大老远跑一趟。”
李大为一手握手,一手不断拍着苏弘扬的手背,亲切地说道:“弘扬,咱们是自己人,不要客气。”
不愧是商人,三言两语间,便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言谈举止间,没有一丝生分。
苏弘扬动手泡了两杯茶,便开始解释为李立量身定做的方案。
“李叔,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待食品安全与食品质量更为重视,从之前的吃得饱转向吃得好。
我前两天专门去了趟安南市,群求农业局的帮扶。农业局蒋胜局长亲口答应,将联合水产局不日到镇里研究‘稻蟹共生’生态养殖模式的可行性。
一旦证实可行,镇里将大力推广,给予村民相应的补助,鼓励村民积极参与。
到时候,永坪镇的稻米将打上绿色生态大米的标签,在辅以品牌化运营,生意很有前景。”
做了几十年的副食生意,李大为明白一个道理,当机会摆在自己面前时,应该毫不犹豫的抓住。
就像站在风口的猪,都能迎风起飞!
现在项目还在筹划阶段,正式介入的最佳时机,他毫不犹豫地说道:“弘扬,我这个人做生意历来爽快干脆,你提出的‘稻蟹共生’养殖思路十分新颖,我觉得十分有搞头,这个项目我投了!”
顿了顿,他继续说道:“你提出的生鲜超市同样是一个不错的点子,我可以和村民签订合同,大棚产出的果蔬和河蟹都有我们公司收购。”
苏弘扬心中大定,说道:“李叔,多谢您支持我的工作!”
李大为摆摆手,诚恳地说道:“你和李立是好兄弟,他脑子有点笨,以后你多照拂他。”
李立闻言,急忙说道:“爸,我哪笨了?”
苏弘扬笑道:“李叔,不管今天谈的如何,李立是我的兄弟,他有事我责无旁贷!”
三人又聊了一会,针对后续的各项计划,苏弘扬给出了很多建议,包括工厂和超市今后的发展方向,如何转型等等。
聊过之后,苏弘扬开口道:“李叔,咱们一起去包书记那谈谈,最后的拍板,还要由他决定。”
随后,三人径直前往包良才办公室。
进入办公室之后,苏弘扬先是将双方介绍一番,听到李大为想要在永坪投资建厂,包良才立即笑脸相迎。
双方客套一番后,苏弘扬简单说了情况之后,诚恳说道:“包书记,李总不仅准备投资建设一家粮米加工厂,还准备在县里办一家生鲜超市。镇里大棚产出的果蔬,都由李总公司负责收购。并且可以和村民签订合同,按照当时市场价收购。”
包良才脸上笑容更深,开口道:“感谢李总对永坪镇的支持!眼下镇里的工业发展确实陷入了停滞,如一潭死水般缺乏活力,唯有引入民营经济这股活水,才能从根本上激活全镇的经济发展动能。
这次招商引资的成功给全镇干部提个醒,那种“等靠要”的惰性思想早已行不通,世上从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安稳位置,更没有牢不可破的铁饭碗。
倘若始终固守旧念、不愿转变思路,最终只会被时代发展的滚滚洪流所淘汰,被历史甩在身后。”
随后双方谈起了各项优惠政策,而后李大为与镇里初步签订投资意向书,李大为计划投资300万元成立兴盛生态粮米加工厂,可以解决80个就业岗位。
无论苏弘扬说的如何天花乱坠,对于李大为来说,一次性拿出300万元投资未来,也有一定风险性。
但他作为商人,视角与普通人不一样,他能投资永坪,完全是看在苏弘扬的潜力。和儿子一样的年纪,就已经贵为一镇之长,以后的成就绝对不可限量。
自己在苏弘扬出来初到永坪,就给他送来政绩,就算赔钱又如何?
随着苏弘扬今后不断的发展,从指尖稍稍露个缝,就够他吃个盆满钵满。
所以说,他投资首要看人,其次才是市场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