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库负七层的隔离室内,空气带着灭菌灯照射后的独特气味。林舟低头看着自己的双手——那十根正在逐渐向黑曜石质感转变的手指,在冷白色灯光下泛着类似金属又类似矿石的微妙光泽。自从上次处理完“资讯囤积癖”后,这种异化进程似乎加快了,指尖触及物体时,偶尔会自发地产生微弱的电流感,仿佛内部有隐藏的芯片在运作。
更令他不安的是脑海里的声音。除了持续的背景键盘敲击声(现在听起来更像是机械键盘青轴的清脆响声),偶尔会插入一些意义不明的代码片段闪过他的意识,像是系统错误的日志。而那个“职场精英”第二人格,最近安静得有些反常,但这种沉默反而更像是一种蛰伏,让林舟本能地警惕。
他的个人终端屏幕亮起,打破了室内的寂静。不是紧急任务警报,而是一份由医疗评估部门直接发送的《认知融合副作用监测问卷》,要求他实时完成。问题围绕着时间感知、信息处理优先级和决策模式的变化展开,细致到令人怀疑自己是否还是个完整的人类。林舟耐着性子填写,当回答到“近期是否出现非自愿的、基于概率计算的决策倾向?”时,他犹豫了一下,最终选择了“否”。他不确定那种偶尔会冒出来的“走左边通道效率提升3.7%”的直觉算不算。
就在提交问卷的瞬间,刺耳的二级警报响彻区域。终端屏幕被强制切换至紧急任务界面。
【收容失效警报】
目标: 编号E-04-112,归档名“选择困难具象体”
最后已知位置: 档案馆地下交通枢纽(连接各区域的环形轨道车中转站)
当前状态: 收容失效,正在枢纽大厅内活跃
风险等级: EUcLId级(不可预测性)
描述: E-04-112无形无质,表现为一种强效的概率扰动场。处于其影响范围内的个体,在面对任何包含两个及以上选项的决策时,会陷入极度的焦虑和 paralysis by analysis(分析瘫痪)。该场会扭曲受害者对选项概率和结果的正常判断,无限放大每个选择的潜在风险和微小的不确定性,导致其难以做出任何决定,严重时甚至无法决定先迈左脚还是右脚。长期暴露可能导致认知功能永久性损伤。
介入目标: 重新收容E-04-112,疏散并治疗受影响人员。
林舟立刻动身。地下交通枢纽是档案馆的动脉,一旦瘫痪,整个机构的运转都会受到严重影响。他奔跑在通道中,感觉左手异化的手指在微微发热,似乎对即将到来的“混乱”产生了某种难以言喻的共鸣。
枢纽大厅的景象堪称超现实。并非血腥或破坏,而是一种死寂的混乱。几十名档案馆工作人员僵在原地,如同被施了定身咒。有人站在自动售货机前,手指悬在按钮上方,眼神空洞地注视着琳琅满目的商品,额头上满是冷汗;有人站在岔路口,身体微微前倾后又缩回,循环往复,仿佛在表演一场拙劣的哑剧;更有人瘫坐在地上,双手抱头,面前扔着一张简单的路线选择图,却像面对世界难题一样痛苦。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低频的、由无数个“如果……但是……”组成的犹豫波纹,像是无数个声音在同时进行无休止的利弊权衡。这就是“选择困难具象体”的影响范围。
林舟一步踏入,立刻感受到了那股力量。他的大脑自动开始分析眼前的情况:最优路线是A,但存在0.5%的碰撞风险;备用路线b安全,但耗时增加两分钟;路线c……瞬间,几条路径的优劣对比图在他意识中展开,每个微小的变量都被标注、加权,信息的洪流几乎要将他淹没。他甚至下意识地开始计算自己下一步应该先抬哪只脚更省力。
“不能犹豫……”林舟咬紧牙关,对抗着这种强制性的过度分析。他知道,一旦陷入选择悖论,就会变得和那些僵在原地的人一样。
他尝试调用能力。首先是从“网络杠精聚合体”那里获得的辨析和聚焦能力,试图在纷乱的概率干扰中找到那个无形畸变体的核心逻辑。但“选择困难”的本质就是混淆逻辑,制造悖论,常规的辨析如同泥牛入海。
就在这时,他视野的边缘,那个代表“效能评估”的隐形UI似乎闪烁了一下,一串极快的、代表概率的数字流一闪而过。是副作用?还是……第二人格在暗中辅助?林舟无暇细究,他必须行动。
他改变策略,不再试图去“选择”最佳方案,而是运用对抗“拖延”时获得的那种对“执行”本身的强调。他低吼一声,几乎是靠着蛮力,强行迈出了脚步——没有选择方向,只是朝着人群最密集、受影响最严重的区域中心冲去。
“行动优于完美的规划!”这个念头如同利剑,劈开了缠绕的犹豫波纹。
他的举动似乎激怒了E-04-112。那股无形的力场骤然加强,林舟感到自己的思维像是陷入了粘稠的胶水。每一个动作都衍生出无数可能的结果预测,试图将他拉回分析的深渊。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冲过来的决定是否正确。
【错误……数据不足……风险评估中……】一个冰冷的、类似系统提示音的声音在他脑海响起,带着第二人格特有的淡漠。
“闭嘴!”林舟在心中喝道,奋力集中精神。他将意识聚焦于一个简单的概念:“必要性”。疏散人员、收容异常是必要的,不需要复杂计算。他抬起异化的右手,不再尝试解析,而是将那股追求“效能”的力量,以一种粗暴的方式向外释放——不是优化,而是“强制执行”!
黑曜石般的手指凌空划过一个简单的符号,像是“确认”或“执行”的指令。空气中无形的概率场域剧烈波动起来,仿佛被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强行归拢。那些僵立的工作人员身体猛地一颤,像是从噩梦中惊醒,虽然依旧迷茫,但至少恢复了基本的行动能力,开始在本能的驱使下向外移动。
收容小组趁机突入,用特制的频率发生器稳定了场域,将“选择困难具象体”重新约束。
任务完成,但林舟的状态却很糟糕。过度使用能力对抗这种概念性的畸变体,让他精神透支。更麻烦的是副作用开始显现:他发现自己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面对任何选择,哪怕是要喝咖啡还是喝水,都会陷入短暂的卡顿,大脑会不受控制地闪现一些毫无意义的概率数字(比如:咖啡因摄入效率提升2.1%,但白开水符合健康饮食规范……)。
晚上,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宿舍,尝试用阅读来平静心神。他无意中翻开了那本从旧书摊找到的、《集体潜意识编码基础》的姊妹篇——《社会行为概率模型》。当翻到某一章,论述“重大选择如何像奇点一样扭曲个体生命轨迹的概率云”时,书中夹着的一张老旧借书卡滑落下来。
借书卡上,除了几个陌生的名字,最后一个借阅者签名赫然是——苏晓。 而在借书卡背面,有人用极其纤细的笔迹,写下了一行小字:
“当概率坍缩,唯一的路径显现时,来‘命运交叉小屋’。”
字迹的颜色,是一种熟悉的、略带荧光的暗蓝色,与他之前收到的乱码信息中的某些字符颜色一模一样。
林舟捏着这张薄薄的卡片,感觉冰冷的纸片却重若千钧。妹妹不仅接触过这些高深莫测的知识,她还留下了指向明确的线索。“命运交叉小屋”……这听起来像是某种测试,或者,是一个陷阱。
他看向窗外档案馆永远阴沉的天空,感觉一张由概率、选择和早已注定的路径编织成的大网,正在缓缓收拢。而他的每一次选择,似乎都在这张网的计算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