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内,胡春梅等人齐齐竖起耳朵。
并不约而同地将笔尖落在面前的笔记本上面。
他们知道,陈长河接下来要说的,既是这场会议的核心内容,也会是经济研究中心未来的发展思路。
必须要认真听、牢牢记,回去仔细琢磨研究。
同时,他们心里也不禁好奇。
在将标准定为“国内顶尖甚至国际一流经济研究机构”的情况下,陈长河的“三步走战略”,会是什么呢?
在众人的注视下,陈长河抿了口茶水,沉着开口。
“第一步,我称其为——夯实基础,筑巢引凤。”
“这一步的任务是引入资金进行基础建设,打造能够吸引和支撑顶尖人才的硬核基础设施与制度环境,其重点在于数据建设和人才吸引两个方面。”
“数据建设方面,成立‘计量经济学研究室’,并建设‘全国微观经济数据库’、‘经济文献数据库’。”
“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说,当今,我国正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有无数复杂问题需要回答。
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效如何评估?对外开放对国内产业有什么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否有效?
计量经济学能够为回答这些问题,提供一套科学的评估工具。
通过严谨的实证分析,可以为决策提供基于证据的支持,减少政策失误,让改革更有的放矢。”
“从经济研究的角度来说,在计量经济学在国内出现之前,国内的经济研究多以定性分析、逻辑推演和现象描述为主。
计量经济学的引入,推动了‘用数据说话’的实证研究范式,使我国的经济学研究能够与国际学术界在同一套语言体系下对话,极大地提升研究质量和可信度。”
“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说,计量经济学是连接理论与现实的桥梁。
不掌握计量工具,学生就无法进行严肃的实证研究,也无法真正理解和批判现有的学术文献。
因此,发展计量经济学是为我国培养下一代经济学家和高级经济管理人才的必由之路。”
“但,目前国内计量经济学方面的发展才刚刚起步。”
“教育方面,包括我们江北大学在内的少数顶尖高校才开始在研究生阶段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本科阶段几乎为零。
教学内容多以经典的线性回归模型为主,对于当时国际上前沿的面板数据、时间序列分析、微观计量等涉及甚少。
教材主要使用中文编纂的教材,或影印的英文经典教材,但更新缓慢,远离学术前沿。
极度缺乏系统接受过现代计量经济学训练的教师,很多教师是由数学或数理经济学背景转型而来,对计量的经济学直觉和前沿方法掌握不足。”
“研究水平方面,部分实证研究停留在普通最小二乘法,对模型的内生性、选择性偏误等关键问题缺乏认识和解决工具。
很多研究是为了使用新方法而使用,计量分析与经济理论结合不够紧密。
至于软件,虽然我们曾采购了一批软件,比如tSp、ShAZAm,但这些都只能算是早期软件,功能有限。
目前国际上流行的SAS、LImdEp、StAtA,我们并没有引入,更不用说需要编程的mAtLAb了。”
“数据的瓶颈,则是最大制约因素。当前用于经济研究的公开宏观数据时间序列短、频率低、指标不全,没有大规模、系统性的企业和家庭微观调查数据,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也是普遍担忧的问题……”
“鉴于以上情况,我决成立‘计量经济学研究室’,具体计划采购一批高性能电脑及服务器,增购增购StAtA、SAS等国际通用计量软件及授权,并招聘2-3名计量经济学背景的教授或博士,组成技术支持团队……”
“‘全国微观经济数据库’的建设方面,则从‘国企库’和‘家庭库’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将现有国企调研资料数字化,并设计标准化年度调查表,覆盖财务、用工、管理、产权结构等。
第二,以扶贫工作课题组为根基,在2-3个贫困县里启动500户家庭的追踪调查试点……”
“至于‘经济文献数据库’,是指大规模采购海外学术期刊数据库,并系统性地数字化国内建国以来的学术期刊,形成一个电子化的文献库……”
说到这里,陈长河稍作停顿,供大家记录并消化以上信息。
然后继续。
“说完数据建设,再说人才吸引。”
“这方面,我有三个打算。”
“第一,设立‘讲席教授’席位,制定席位章程,用年薪加科研经费的高额经费,吸引计量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发展经济学领域有建树的海外华裔专家学者来我校开办讲座、授课或研讨会。
随着双方彼此了解的加深,我们还可以邀请他们直接来我校任职,并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第二,创办‘青年研究员基金’,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薪酬,吸引3-5名刚在海外拿到博士学位的青年才俊来到我们这里就业发展。”
“第三,建立‘访问学者项目’”,邀请国家计委、体改委、央行、扶贫办等关键部门的干部来中心做半年至一年的访问学者,如此既可以为我们带来最一线的政策关切,也可以增加决策者对我们中心的了解……”
他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讲完,抿了口茶水,环视众人:“第一步大概就是这些内容,大家有什么想法,讲一讲。”
随着他话音落下,会议室里陷入了一片短暂的寂静。
陈长河这番规划的信息量实在太大,太具冲击力。
从计量经济学研究室到全国微观经济数据库,再到高薪延揽海外顶尖人才,每一步都远超当前国内经济研究机构的常规操作,其视野和魄力让在座所有人都感到震撼。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夯实基础”,而是要以国际一流标准,重新打造一个研究中心的根基。
众人面面相觑,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
最终,还是胡春梅率先打破了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