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让你管咱家的账本,说到做到,一会还可以叫你妈给我们做下见证。”
生无可恋的姜子浩,没人办法,打又打不过,为了不被打断腿,只能含泪拿起了课本。
杨依洋很满意他的选择,不管有没人用,9年义务教育得要让他完成。
让他从小学三年级的课本开始学起,杨依洋打算一会等他先预习一下就给他讲一下课,然后给他布个作业。
晚上吃完饭,姜爸就叫住了想要离开的杨依洋两口子。
“今晚开个会。”
杨依洋想,来了!另一只鞋子总算掉了下来了。
全家一听开会,全都围着桌子坐了下来。
姜爸说“我把你们三个当儿子的都养大了,全都娶上媳妇了,钱也全花光了,那家里从这个月开始就每房都交伙食费和生活费。”
“谁不交就不用吃饭了。”
姜妈听到嘴巴张的大大的,看了杨依洋一眼,又被她给说中了。
姜大嫂问“那一房交多少?”
姜爸说,“之前每个月的花费大概在30-35块钱左右,现在加多了一个大人,最少要40元。”
姜大哥立马就说“那就是说一个大人要5块钱一个月,刚好8个大人,40元。”
他们父亲可是答应了他们,到时拿到钱就会还给他们两房一些。
杨依洋问“这个生活费交给谁保管。”
姜爸说“自然是交给我保管,之前一直都是用多少我就给你们妈拿多少?”
杨依洋心想,你打的可是好算盘,只要自己在又怎么会让你如愿呢?
“爸,这事情不妥,天天是妈买菜做饭,那就该让妈保管,免得到时用过头了让爸再往里面垫钱,还有为什么孩子就不交钱,是不是孩子们都不吃不喝不用水,不用家里的东西。”
姜大嫂立马跳出来“怎么哪里都有你,你就是个搅家精,孩子能吃多少喝多少?”
杨依洋微眯着眼睛看着她,眼神很是犀利。吓了姜大嫂一跳。
“大嫂觉得孩子吃的不多,那就你们自己买自己做给你们的孩子吃,洗澡洗衣服是不用水,还是用的比大人少多少?”
眼神再扫了大家一圈“孩子吃的是少,但是你们有没有发现孩子要吃的更好,花的钱更多。”
这话一出,大房二房就更加不愿意了。
就这样吵了起来。
最后姜父大力的拍了一下桌子,然后大喊了句
“都给老子闭嘴。”
大家才安静下来了。
姜爸说“每个孩子一个月交2块钱,不交的不要吃喝家里的。”
杨依洋说“行,那就大家一样的吃喝,谁家孩子要加餐,得自己买回来或者加钱,妈你记住了。”
等大家都交了钱,杨依洋现在只有2块多的现金。
“我们两个人的明天晚上当着全家人的面交。”
姜爸刚想把大家交到的钱收起来,杨依洋一手快的抢了过来。
然后塞到了姜妈的手里“妈,你每天花用,钱直接由你保管。”
姜爸气的要死。“我帮你妈保管。”
姜妈记得洋洋说叫她如果有机会要把钱抓紧来。
她一下就放进口袋里面。
“老姜,我们是夫妻,谁保管还不是一样,拿来拿去又费劲,每个月的水费电费还不都是我去交的,菜也是我去买的,每人月的粮食也是我去领的呢?”
杨依洋说“大家要是信不过,等妈每天花了多少钱让爸给她记个账。”
其他人就算不同意也没有办法了。
杨依洋肯定知道,这吃食上面还是有油水捞的。
那就算姜妈的工资了。
大房和二房可不干,他们爸爸可是答应了收到的生活费会给回他们的,现在给了后妈收着,他们还能要得回来吗?
又想闹起来,这下杨依洋发脾气了“你们怎么回事,说要交钱的是你们,现在交了钱又闹,不行就分家。”
这一句分家,大家都静了下来。
姜爸想,现在可不能分家,要是现在分了,那些钱可就是一分都要不回来了。
两个哥嫂家也不愿意分,分了谁做饭谁养孩子,现在还有公公在前面顶着花钱呢?
姜爸想到只能一会回房后再叫妻子把钱交给他就行了,现在不能再吵了。
“好了,就这样子办。谁也不要再有任何意见。”
杨依洋拉着婆母到她们的房间,从空间里找了个用过的本子拿了支铅笔给她做了个简易的记账本。
姜母想了想一会老姜肯定会让她把所有的钱给交出来,她自己没有本事保管好。
“洋洋,这些钱给你保管,我就留个2块钱,用完我再问你要。”
杨依洋没想到婆婆这么信任她。
想想也是,姜老头明显是偏心那两房。
“行,我先帮你放着。”
然后悄悄教姜妈怎么样可以挣差价,教姜妈认数字和写。
姜妈买了几十年的菜,肯定知道什么时候去哪里买能买到最便宜的菜,哪个时候哪个地方要贵一些。
经过杨依洋一点拨,立马心跳都加快了。
姜子浩就这样看着他妈跟他媳妇学着坏主意。
只要每天填上花费的数字就行。再有让姜爸帮她写,或者叫她儿子写也行。
就这样等姜妈回房间后,姜爸让她把钱交出来,她只交上一个每天记账的本子,
“老姜,钱我都藏好了,谁也找不到,放心,我每天把买了什么,买了多少钱都报给你,你给我记这本子上。保证不会乱花一分钱。”
姜爸被她这一操作气的都要吐血了。
差点都对姜母动起手来了。
最后硬生生的忍了下来。
姜爸在想,现在要怎么办,本来只想着用交生活费的形式让老四家把钱慢慢交出来,现在好了,全家都交了。
钱还回不到他手上,那他答应给老大老二会退回他们交的钱要怎么办。
这还真是偷鸡不着佘把米。
杨依洋心里就开心了,他们一起来算计她,结果把他们全算计回去了。
等到她找到经济来源,到时一定要搬出去,跟这些人长期住一起就是在内耗。
她从很早以前就知道有些事情得有取舍,绝不能内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