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都的深秋,雨总下得黏腻如浆,把望龙门老城区的青石板泡得发乌,连空气里都飘着股霉味,混着长江边特有的湿冷,往人骨头缝里钻。
我站在烂尾楼废墟前,脚下的碎砖硌得鞋底发疼。这是我和老头子当年住过的地方,墙体斑驳得露出里面的红砖,北墙根下长满半人高的野草,草叶上的水珠顺着叶脉滴进泥土,溅起细小的泥点,像在数着时光的痕迹。
指尖拂过一块嵌着黑布的砖,那是老头子民国时做档案管理员穿的制服碎片,布角磨得发白,上面绣的“镇“字银线被雨水泡得发灰,像道褪不去的旧疤。后来才知道,这银线里掺了硝酸银粉末,是当年档案加密的常用手法。
林奶奶一周前的电话还在耳边:“九锁走前把钥匙埋在老槐树下,说烂尾楼北墙根有个铜箱,得等你能独当一面时再看。“
我按着记忆里老头子画的草图,在北墙根下用工兵铲慢慢挖,半米深时,铁锹突然撞上冰凉的金属,震得虎口发麻。扒开泥土,铜箱裹着厚厚的锈,锁芯是黄铜的,还卡着半粒松烟墨渣——是老头子当年锁箱时蹭上的,墨香混着泥土的腥气在雨里漫开,像跨越半世纪的呼应。
铜锁早锈死了,我掏出特制的酸性探针,这是老头子日记里提过的解密工具,针尖对着锁芯轻轻一触,氧化层瞬间溶解,“咔嗒“一声脆响,锁芯弹开,像是推开了一扇通往民国的门。箱盖内侧贴着张泛黄的纸,是老头子的笔迹,力透纸背:“箱内之物涉玄阴会秘辛,非遇红衣案异动,不可轻启。“深吸一口气掀开箱盖,雨丝斜飘进箱底,打湿了最上面的物件——半张暗红色的纸片。
捏起纸片的瞬间,指尖传来纸张受潮后的冰凉触感。这张纸长约七寸,宽三寸,边缘卷翘得像被火燎过,上面用银粉画着扭曲的线条,比寻常密写符号更复杂:顶端是倒写的“阴“字,笔画里嵌着细小的灰白色碎屑,后来才认出是加密用的荧光粉;纸面绕着十二道细痕,每道痕里的银线在潮湿空气里若隐若现;底部画着个小陶罐,罐口有十二道淡影,像是刻意晕开的墨痕。
纸背用松烟墨写着几行字,老头子的笔迹里藏着压抑的颤抖,墨痕在“童魂“二字处晕开:“民国三十八年初,雾都望龙门,玄阴会以特殊药物致幻,每收集十二名孩童反应数据成一阶段,药发则扰心神、乱言行。吾追至此处,与玄阴会执行者缠斗三日,终因阿秀安危分心,让其携半张密符逃脱,留此半符为记。后世若见此符重现,必当彻查,勿让无辜者遭害,勿让阿秀之憾重演。“
“阿秀“两个字像道惊雷炸在脑子里。
老头子日记里提过这个女儿,当年才十六岁,会帮他整理档案,袖口总绣着小小的平安符。林奶奶说,民国三十八年初,阿秀放学路上失踪,现场只留了一只绣平安符的红鞋,鞋尖沾着些深色污渍,后来经检测是某种致幻药剂残留,旁边有个三角形印记——玄阴会的组织标记。老头子追了好几年,始终没线索。原来,阿秀的事和这个犯罪组织有关。
我攥着密符出神,裤兜里的手机突然急促震动,是望龙门片区的李警官,语气凝重:“张司长,快来老巷!有户人家的十岁男孩突然意识模糊,躺在床上没力气,床边放着红衣红鞋和半张怪纸。他爸妈说,这几天孩子总说窗边有穿红衣服的人跟他说话,我们怀疑有人使用致幻药物作案。“
心脏猛地一沉——红衣、红鞋、怪纸,还有孩子说的幻觉,每一点都和老头子密符上的记录对上了。李警官还补了句:“巷口最近总来个穿灰色长衫的人摆摊,说望龙门阴湿,穿红衣能避邪,现在想想,可能是在筛选目标。“
我没敢耽搁,立刻拨沈青梧的电话,指尖因紧张发颤:“青梧,带齐检测设备跟赵莽来望龙门老巷,这里有玄阴会活动的迹象,有个孩子出现药物反应,得赶紧来排查!“
半日后,沈青梧的越野车停在烂尾楼外,雨刷器刮着窗上的雨痕。她穿黑色冲锋衣,手里握着青铜外壳的化学检测仪,仪器屏幕正闪烁着数据:“查了局里的加密档案,民国三十九年望龙门有十二起孩童异常事件,当时都记为突发不适,现在看,都是玄阴会用致幻剂做实验的痕迹。“
赵莽抱着缉毒犬“平安“从副驾下来,这只德国牧羊犬的红毛被雨水打湿,却还是对着烂尾楼嗅了嗅,喉咙里发出低低的警示声——它受过特殊训练,能嗅出挥发性致幻药物的气味,灵敏度比电子仪器还高。“这玄阴会也太不知收敛,隔这么久还敢出来作乱!“赵莽攥着缠了采样试纸的伸缩杆,这是用来收集空气样本的工具,杆梢的海绵正渗出保存剂,防止样本氧化。
我把铜箱里的东西收进防水背包:半张密符、老头子的残页日记、手绘的望龙门地图,还有一小包松烟墨——墨包上绣着个“九“字,是老头子的代号。地图上红笔标着“望龙门老巷 37号“,正是李警官说的男孩家地址。
“走吧,去现场。“我拉上背包拉链,声音沉了些,“不能让老头子当年的遗憾,再重演一次。“
车往老巷开时,雨下得更大了,路边老房子的窗透出昏黄的光,像一双双关切的眼睛。“平安“趴在我腿上,鼻子贴着车窗,时不时对着外面轻吠——它闻到了空气中残留的东莨菪碱气味,这种致幻剂会让人产生幻觉。我摸着口袋里的环境监测仪,这东西原本是检测室内污染的,此刻屏幕上的 tVoc数值正在异常飙升,提醒我们前方存在挥发性化学物质。
路过巷口时,我瞥见那个空棚子——竹竿搭的架子还在,地上留着堆黑色香灰,灰里嵌着半张黄色纸片。沈青梧用镊子夹起纸片,对着便携式光谱仪扫了扫:“和你手里的密符有相同的荧光反应,上面有东莨菪碱和荧光粉成分。“她调出屏幕上的分析结果,“这不是迷信符号,是记录药物配方的加密图谱。“
雨还在下,密符上的银线在车灯下泛着冷光,像一串待解的密码,在雨里等着我们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