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群”协议的阴影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遗迹上空。被动防御绝非良策,苏晚晴深知,必须在风暴来临前,尽可能地提升己方实力,并掌握主动权。
核心控制室内,苏晚晴与叶深相对而立,中间是全息投影展示的、经过遗迹系统多次扫描和推演后形成的冰渊区域及周边三维地图。几个关键点被高亮标记:遗迹位置、新生冰渊、寒冰回廊入口,以及几处能量异常或可能存在隐蔽监视的点位。
“我们时间有限。”苏晚晴的声音冷静而清晰,“‘蜂群’协议一旦启动,我们面临的可能是数量庞大、配合精密的自动化作战单位,或者是更棘手的、类似‘幽影基金会’成员的精英小队。硬碰硬,我们胜算渺茫。”
叶深点头,目光锐利地扫过地图:“所以,我们需要利用所有优势。地利,以及你新获得的力量。”
“没错。”苏晚晴指尖点在投影上,划过冰渊和寒冰回廊入口的区域,“这里,是我们的主场,尤其是冰渊附近,极寒能量浓郁,我的能力可以得到最大发挥。我们要将可能的战场,预设在这里。”
她开始阐述初步计划:
第一,强化遗迹防御与隐匿。利用她对Lv.3权限更深的理解和新获得的力量,对遗迹的外部能量屏障和隐匿场进行升级。她打算将“冰核”的极寒特性与“基石”的稳固结构结合,创造出一种兼具“物理防御”、“能量偏转”和“低温侵蚀”三重效果的复合防御层。同时,加强隐匿场的波动频率,使其更难被常规或未知的探测手段发现。
第二,布置外围预警与陷阱。以遗迹为中心,在半径十公里范围内的关键节点,设置能量感应信标和被动式监控设备。这些设备将由叶深负责布设,利用他对地形和潜行的精通,确保其隐蔽性。更重要的是,苏晚晴将尝试在一些关键通道或适合伏击的地点,预先编织小范围的、蕴含强烈“静滞”或“极寒爆发”特性的能量场,作为迎接“蜂群”的第一道“惊喜”。
第三,主动侦查与信号干扰。在确保遗迹安全的前提下,由叶深主导,对冰渊周边区域进行更细致的排查,寻找可能存在的“引导信号”发射源,或者“幽影基金会”可能提前部署的其他装置。同时,苏晚晴将研究如何利用遗迹的能量系统或自身能力,对特定频段进行大范围干扰,尽可能拖延或破坏“蜂群”的引导机制。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进一步提升个人战力。苏晚晴需要尽快完全掌握“冰核”本源带来的能力,并将其与“基石”传承融会贯通。叶深也需要利用遗迹中的训练设施和可能找到的资源,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实战能力,尤其是在极寒环境和应对高科技装备方面的适应性。
计划既定,两人立刻分头行动。
苏晚晴再次进入半闭关状态。她坐在石碑前,精神力与遗迹核心深度连接。淡金与幽蓝的能量自她体内涌出,如同织工的丝线,开始按照她的意志,细致地“编织”入遗迹的防御体系中。这个过程极其复杂,需要她对两种能量的特性有着入微的掌控,才能避免冲突,达成完美的协同。
她将极寒的“静滞”之力融入能量屏障的外层,任何试图强行突破的物体或能量,在接触的瞬间都会受到强烈的减速和冻结效应;将“基石”的稳固结构特性作为屏障的内核,确保其整体强度;同时,还在屏障中设置了能量回路,一旦遭到攻击,不仅能防御,还能将部分攻击能量吸收、转化,反射出低温能量冲击。
升级过程持续了整整一天。当最后一道能量回路被点亮并融入整体系统时,整个遗迹微微一震,一层肉眼难以察觉、但感知中却厚重如玄冰堡垒的能量场悄然形成,将遗迹牢牢守护其中。隐匿场也同步升级,遗迹的存在感在能量感知中变得更加模糊,仿佛融入了冰川的背景辐射之中。
完成这一切,苏晚晴稍作调息,便开始了对“局部时空凝滞”能力的深度开发和应用构思。她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单体凝滞,开始尝试能否进行小范围的多点凝滞,或者将凝滞效果附着在能量攻击上,形成“迟缓箭”之类的效果。同时,她也开始构思,如何将这种能力与能量场编织结合,创造出更强大的复合陷阱。
另一边,叶深的身影如同鬼魅,穿梭在冰原与冰川裂隙之间。他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直觉,在苏晚晴标注的关键节点上,巧妙地布下了一个个微型感应器和能量信标。这些装置都被做了完美的冰雪伪装,并与遗迹的主控系统建立了隐秘链接。
他还冒险靠近了之前发现“幽影基金会”活动痕迹的冰蚀裂隙带,进行了更深入的侦查。果然,在裂隙深处,他发现了一些被遗弃的、更加先进的设备包装残骸和能量残留,证实了对方曾在此进行过长时间、多批次的潜伏和观测。他小心地清理掉所有自己留下的痕迹,没有打草惊蛇。
在训练方面,叶深利用遗迹中模拟出的极寒环境和能量乱流,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他尝试在能量受限的情况下进行高强度格斗,适应在冰面上和复杂冰川地形中的移动与战斗技巧。苏晚晴也将部分关于能量感知和对抗的心得与他分享,帮助他提升对“幽影基金会”那种诡异装备和能量的应对能力。
时间在紧张的准备中飞速流逝。
五天后,当叶深完成最后一处外围预警信标的布设返回遗迹时,苏晚晴也刚好结束了又一次的能力演练。
两人在控制室再次汇合。
“外围预警网络已建立,覆盖了主要方向和潜在接近路径。”叶深汇报道,同时调出了预警网络的监控界面,“暂时没有发现‘引导信号’的明确源头,但我们在西北方向,距离冰渊约十五公里的一处冰架边缘,检测到几次非常短暂、能量特征与‘幽影基金会’同源的微弱信号闪烁,无法精确定位,但怀疑那里可能有一个隐蔽的前哨或中继点。”
苏晚晴看着地图上标记出的信号闪烁区域,眼神微凝:“那里地形复杂,适合隐藏。看来,他们比我们想象的更靠近,也更耐心。”
她感受了一下体内圆融了许多的能量,以及意识中那些已然纯熟的复合能量场结构和应用技巧,缓缓道:“我们的准备,已经做到了目前能做到的极限。‘蜂群’不知何时会来,那个前哨点,或许是我们获取更多信息,甚至主动扰乱对方计划的关键。”
她看向叶深,眼中闪烁着决断的光芒:“在‘蜂群’降临之前,我们或许……该去探一探那个‘前哨’的虚实了。”
被动等待,从来不是她的风格。星火之名,当以主动进击来铸就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