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之眼”, “观察者协议”, 陆寒琛……这些信息如同沉重的铅块,压在苏晚晴的心头。安全屋核心区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只有设备运行发出的微弱嗡鸣提醒着时间的流逝。叶深依旧沉默地站在她身侧,如同一座可靠的堡垒,但他紧抿的唇线和锐利的眼神,同样泄露了他内心的波澜汹涌。
陆寒琛提供了初步的“诚意”——一份关于“涅盘”计划已知行动模式的更详细分析,以及文先生目前最可能藏匿的几个安全屋的坐标(部分与周慕深提供的重合,部分则是新的)。他没有催促,只是安静地走到一旁,给自己倒了杯水,留给苏晚晴思考的空间。
接受,意味着在对抗文先生和周慕深的同时,背上一个来自“深空之眼”的、随时可能审视甚至干预她的“枷锁”。她的复仇,她夺回一切的意志,都将被置于一个更高维度的评判标准之下。
拒绝,则意味着她将失去一个潜在强大盟友的关键支持,独自面对“涅盘”的疯狂反扑和周慕深的算计,风险无疑倍增。
苏晚晴没有思考太久。她走到控制台前,调出了陆寒琛刚刚提供的坐标信息,目光锁定在其中一处——位于邻市一个废弃污水处理厂地下的疑似据点。这个坐标是陆寒琛独家提供,未曾与周慕深的信息重叠。
“叶深,”她开口道,声音打破了沉寂,“验证一下这个坐标。用‘蜂鸟’无人机,最高倍光学变焦,远程扫描,注意隐蔽。”
“蜂鸟”是他们手中技术含量最高的微型侦察设备之一,数量有限,极其珍贵。用在此处,既是验证情报真伪,也是一种对陆寒琛的试探——看他是否真的愿意提供实质性的帮助,以及他对此类行动的反应。
叶深立刻执行。无人机的操控画面被投射到主屏幕上,夜色下的废弃污水处理厂如同一个匍匐的巨兽。随着镜头的拉近和穿透性扫描,画面逐渐清晰——工厂深处的地面有经过伪装的车辆进出痕迹,几个不易察觉的通风口附近有微弱的热源信号,且其排布模式与已知的“诺亚生命”安全屋特征高度吻合!
情报是真的!陆寒琛没有撒谎,至少在这一刻,他展现出了合作的诚意。
验证了情报的真实性,苏晚晴心中有了决断。她转向陆寒琛,目光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锋芒:“陆先生,我接受‘观察者协议’框架下的有限合作。但我需要明确‘限度’的具体边界。比如,在我接下来针对这个坐标的可能行动中,‘深空之眼’能提供什么级别的支持?信息?装备?还是……直接的人员介入?”
她要将这无形的“枷锁”,尽可能具体化,变成可以量化的筹码。
陆寒琛放下水杯,走到她面前,神情严肃:“信息支持,包括目标内部结构推测、安保力量评估、可能的科技陷阱预警,这是基础。可以提供一些‘深空之眼’淘汰下来,但远超市面水平的非致命性装备和电子对抗设备。至于直接人员介入……”他摇了摇头,“除非出现协议定义的‘文明断裂级’风险征兆,否则,‘观察者’不会直接参与任何形式的武装冲突或刺杀行动。这是铁律。”
他顿了顿,补充道,语气带着一丝深意:“而且,苏小姐,你必须明白,‘观察者’的资源也并非无限。每一次支援,都需要消耗‘协议’的‘能量’,或者说……信用额度。过度依赖,或者将支援用于明显超出应对当前风险所需的领域,都会导致支援力度下降,甚至触发重新评估。”
这既是一把剑,也是一把需要谨慎使用的、消耗品性质的“钥匙”。
界限已然划清。苏晚晴得到了她想要的答案——有限的,但有价值的支持。同时,她也更清晰地认知到了“观察者”存在的意义和其行事逻辑。他们不是保姆,更不是打手,他们是冰冷的风险评估者和底线守护者。
“我明白了。”苏晚晴点了点头,“那么,合作开始。首先,我需要关于这个污水处理厂地下设施的尽可能详细的结构推测和安保评估报告,以及……一套适合潜入使用的、最高级别的环境拟态伪装服和对应的信号屏蔽设备。”
她没有索要武器,而是选择了更侧重于渗透与情报获取的支援,这既符合她接下来的行动计划,也似乎在向陆寒琛表明,她并非一味追求暴力毁灭。
陆寒琛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似乎看穿了她的部分意图,但他没有点破,只是点了点头:“可以。资料和设备会在两小时内准备好。”
他转身走向通讯台,开始联络。
苏晚晴看着他的背影,眼神深邃。接受了“观察者”的枷锁,她也握住了他们递来的剑。接下来,她要在这危险的平衡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去完成自己的复仇,去守护父亲留下的遗产,同时……也要确保自己不会在过程中,触碰到那条可能导致“干预”的、未知的底线。
与文先生的最终对决尚未开始,与周慕深的博弈仍在继续,现在,她又多了一个需要小心应对的“盟友”。前方的路,每一步都需如履薄冰。但她别无选择,只能握紧手中所有的筹码,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