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黎世郊区的夜晚,比日内瓦更为静谧。远离城市的灯火,这里只有零星散布的庄园和隐藏在茂密林木中的私人领地。磐石资本锁定的那家研究所,就坐落在一片缓坡之上,被高墙和电子围栏环绕,几栋低矮的现代化建筑在夜色中如同蛰伏的巨兽,只有零星几个窗口透出冰冷的白光。
王猛带领的先遣侦察小组,如同融入夜色的幽灵,借助地形和植被的掩护,已经在外围潜伏了超过二十四小时。他们携带的高精度热成像仪和长焦侦察设备,不断将研究所周边的安保巡逻规律、摄像头盲区以及建筑结构的热源分布传回后方的指挥中心。
在日内瓦的酒店套房内,林凡面前的多个屏幕上显示着实时的侦察画面、建筑结构推测图以及张浩团队攻破部分外围系统后获取的有限信息。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滴出水来。
“凡哥,情况比预想的复杂。”王猛的声音透过加密频道传来,压得很低,“外围巡逻是标准的四人小组,配备犬只,每两小时轮换一次,路线固定但几乎没有死角。围墙顶部有脉冲电网,入口是双重认证的防爆门。建筑本身窗户极少,且都是防弹玻璃,内部结构不明,但热成像显示地下有大规模的热源聚集,很可能有重要的实验室或设施。”
张浩的虚拟形象在另一个屏幕上闪现:“安保系统是顶级的,内部网络与外部物理隔离,强行突破网络防线风险极高,容易触发警报。我们通过截获其外部通讯基站的一些零星数据包分析,研究所内部的无线信号屏蔽非常强,常规通讯设备进去大概率会失灵。而且,有迹象表明,他们可能使用了非标准的生物识别技术作为内部权限认证。”
生物识别?非标准?这意味着即使搞到门禁卡,也可能无法通过验证。
“猎人”那边也传来了消息:瑞士警方通过合法渠道对研究所背景的调查遇到了阻力。研究所的注册法人是一个毫无破绽的基金会,表面上的研究项目是“新型材料极端环境模拟”,所有文件齐全,暂时找不到法律上的漏洞。申请搜查令的证据目前仍显不足。
官方途径暂时走不通,强攻风险巨大且违法,伪装潜入因内部情况不明和严密的安保而困难重重。营救行动陷入了僵局。
“我们不能等!”陈宇博士在视频连线中焦急万分,眼圈通红,“丹尼尔在里面多待一分钟,就多一分危险!他们那个‘阿尔法项目’,听起来就非同寻常,谁知道他们在对丹尼尔做什么!”
林凡何尝不着急,但他必须保持冷静。作为决策者,他不能因情绪而贸然行动,那只会将整个团队和丹尼尔博士置于更危险的境地。
“一定有办法……”林凡盯着屏幕上的建筑结构图,大脑在【全局视野】状态的残余效应下高速运转,试图找出那个被忽略的关键点。“耗子,你刚才说,截获的数据包显示内部无线信号屏蔽很强?那他们自己内部靠什么通讯?有线网络?还是……某种特殊的、抗屏蔽的短距通讯协议?”
张浩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凡哥,你的意思是……如果我们能模拟或者干扰他们的内部通讯?”
“不完全是。”林凡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我在想,如此严密的安保和屏蔽,说明里面的研究项目保密等级极高,也意味着内部人员之间的信息传递必须依赖某种可靠的、不易被外部侦测的渠道。如果我们能找到这个渠道,或许就能找到突破口,比如……窃听他们的内部对话,了解丹尼尔的具体位置和状态,甚至……伪造指令?”
这个想法极其大胆,也极其困难。但眼下,似乎是唯一可能在不惊动对方的情况下获取关键信息的途径。
“我需要知道他们内部通讯的基础设施是什么!”林凡斩钉截铁地说,“是专用的光纤网络?还是特定频段的无线电?或者是更先进的……比如量子通讯雏形?”他想到“青云会”可能掌握的超前技术。
“我立刻调整方向,重点分析其外部基站接收到的所有异常电磁信号特征,并尝试探测其地下是否有特殊的光缆出口!”张浩领命,技术团队再次投入紧张的攻关。
时间在煎熬中一分一秒地过去。窗外,苏黎世的夜空开始聚集乌云,一场夜雨似乎即将来临。压抑的气氛弥漫在指挥中心。
突然,张浩那边传来一声压抑的惊呼:“凡哥!有发现!我们监测到研究所区域在每晚固定时间(通常是凌晨两点左右),会向某个位于北美的卫星地址发送一个加密的、数据量极大的信号包!信号非常微弱,使用了复杂的跳频和加密技术,但信号特征与我们之前监控‘青云会’某个秘密通讯节点时捕获的残留信号有高度相似之处!”
北美卫星地址?与“青云会”通讯特征相似?!
这条线索太重要了!它不仅证实了研究所与“青云会”的直接关联,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外部介入的可能性!
“能破解信号内容吗?或者……能定位研究所内部的信号发射源吗?”林凡急切地问。
“破解内容需要时间,而且成功率不确定。但定位发射源……有可能!”张浩快速分析着数据,“信号虽然微弱,但通过多点三角定位,结合我们已知的建筑结构图,或许能大致锁定信号是从哪个区域发出的!如果那个区域恰好是‘阿尔法项目’的核心区,那么丹尼尔博士很可能就在附近!”
“立刻进行定位!要快!”林凡下令。同时,他联系了“猎人”,将这一重大发现通报给对方。“猎人”表示,瑞方可以利用其技术手段协助进行更精确的信号分析和定位,并会设法调查那个北美卫星地址的背景。
就在各方紧锣密鼓地围绕信号来源展开工作时,王猛的前线侦察小组传来了一个意外且令人不安的消息。
“凡哥,我们发现有一辆没有任何标识的黑色冷藏运输车,在十分钟前通过了研究所的第二道门禁,进入了内部区域。车辆经过时,我们的热成像仪显示,车箱后部的温度异常低,远低于普通冷藏车的标准,而且……热源轮廓显示,里面装的似乎不是货物,而是……某种长方形的、类似……维生舱的设备?”
冷藏车?超低温?维生舱?!
林凡的心猛地一沉!联想到柳芸提到的“样本活性”、“医疗团队夜莺”,一个可怕的念头不受控制地涌上心头:对方难道不是在胁迫丹尼尔博士进行研究,而是……在进行某种极端的人体实验或技术提取?需要用超低温维生设备来维持“样本”的“活性”?
这个猜测让林凡感到一阵寒意彻骨!如果真是这样,丹尼尔博士的处境就不仅仅是危险,而是极度凶险了!
“猛子,能想办法靠近一点,确认那辆车最终停靠的位置吗?或者,看看有没有人员从车上卸下什么东西?”林凡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太冒险了,凡哥。内部区域的监控和巡逻密度远超外围,强行靠近几乎肯定会被发现。”王猛无奈地回答。
无法确认,但怀疑的种子已经种下,并且迅速生根发芽,带来巨大的焦虑和紧迫感。
必须尽快行动!不能再等了!
就在这时,张浩的定位分析有了初步结果:“凡哥!信号源大致锁定在主建筑地下二层偏东侧的一个区域!根据热成像和有限的建筑蓝图推测,那里可能是核心实验室或者……高安保级别的控制中心\/数据中心!”
地下二层!东侧区域!
这个信息虽然模糊,但极大地缩小了搜索范围!
几乎同时,“猎人”也反馈了信息:瑞方技术部门确认了信号指向北美卫星地址的真实性,并初步判断该地址与一个被多国情报机构标记为“可能与尖端技术非法转移有关”的太空探索公司有关联。此外,“猎人”透露了一个更重要的消息:通过特殊渠道,他们了解到瑞士联邦情报局(FIS)似乎也开始对这家研究所产生了“兴趣”,原因可能与“涉及国家安全的敏感技术研究”有关。
瑞士联邦情报局也介入调查了?这说明研究所进行的研究可能已经触及了瑞士政府的红线!这或许是一个可以利用的契机!
林凡迅速整合所有信息,做出了一个极其大胆的决定:双线并行,速战速决!
第一, 利用“猎人”的渠道,设法将磐石资本掌握的关于研究所与“青云会”关联、非法拘禁科学家以及可能进行高危实验的证据,巧妙地透露给瑞士联邦情报局,推动瑞方从国家安全角度采取更强硬的行动,甚至争取联合行动的可能。
第二, 做好独立营救的准备。以信号源定位的区域为目标,制定一个极其精密的、利用雨夜掩护的快速渗透与营救方案。方案的核心是“快、准、狠”,在对方反应过来之前,找到丹尼尔博士并迅速撤离。这个方案风险极高,但可能是拯救丹尼尔博士的唯一希望。
“猛子,制定渗透方案,目标区域地下二层东侧。我们需要详细的路线规划、装备清单和应急预案。耗子,全力配合,提供尽可能精确的内部结构推测和安保漏洞分析。同时,想办法模拟那个内部通讯信号,尝试发送一条假的‘系统自检’或‘区域安保升级’指令到目标区域,制造短暂的混乱或松懈窗口。”林凡的声音恢复了冷静和决断。
“明白!”王猛和张浩同时领命。
命令下达,整个团队如同精密的齿轮,再次高速运转起来。窗外,酝酿已久的夜雨终于倾盆而下,密集的雨点敲打着玻璃窗,仿佛战鼓擂响。
林凡站在窗前,望着被雨幕笼罩的漆黑城市,眼神坚定如铁。雨水可以冲刷痕迹,也可以掩盖行动。这个雨夜,注定不会平静。
“丹尼尔,坚持住……”林凡在心中默念,“我们来了。”
雷霆一击,已在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