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倾听完恰尔涅茨基对自己过往的讲述,卡尔被震惊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恰尔涅茨基已经不小了,在1646年时,恰尔涅茨基就已经四十多岁了,他的人生已经过半,许多人可能在这个岁数已经失去了改变自己的能力。
但恰尔涅茨基却拥有在跌入低谷之后从头再来的勇气,只看这种经历,就足以让卡尔为恰尔涅茨基献上他的尊重了。
卡尔不知道自己是该安慰,还是该赞美,最终,卡尔只好发自内心的感叹:“没想到,将军您这些年来经历了这么多。”
恰尔涅茨基微微一笑,没有多说什么,对着卡尔点了点头,恰尔涅茨基就指了指窗外,意示要去外面:“末将去外面约束一下士兵,卡尔大人,您在车内休息就好。”
“嗯。”
……………………
1654年,东欧平原的春天来的要比西欧晚一些,四月份,华沙向北的广大平原地区除了晌午会暖和一些,清晨与傍晚,依旧是寒气逼人。
这种有些较冷的气温,可想而知,会伴随着卡尔车队的一路向北而继续持续一段时间。
从小时候,体质就一直不怎么好的卡尔在现在前往莫斯科的路途中也是被这种忽冷忽热的温度变化而逼的直接在马车车厢里度过了大多数旅途的时间。
这种极其无聊且煎熬的旅途一直持续了两个月,当卡尔抵达莫斯科时,时间已然来到了1654年的六月。
此刻的莫斯科气温正是全年最为舒适的一段时间,二十度左右的温度让人十分舒服,莫斯科城中的市民穿着宽松的衣服,享受着独属于高纬度地区的凉爽夏日。
…………………………
1654年,俄国当政的,是罗曼诺夫王朝的第二位君王,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这位年富力强,雄心勃勃的沙皇对现如今中欧与西欧的国际局势十分感兴趣,因此,当他听到大名鼎鼎的奥地利代摄政,拿着波兰人的帖子,被波兰人护送到莫斯科后,这位沙皇立刻就来了兴趣:“哦?你说谁来了?”
大贵族杜马,伊利亚·米洛斯拉夫斯基作为阿列克谢最为亲近的顾问,时刻侍奉在他的身旁,为其答疑解惑:“沙皇陛下,是来自哈布斯堡家族的卡尔布莱,听说是为了波兰而来莫斯科进行游说的。”
伊利亚解释后,阿列克谢立即冷哼起来:“哼哼,这倒有趣,早不来晚不来,偏偏乌克兰人的代表团在的时候游说,这个卡尔倒是有趣~~”
阿列克谢意味深长的皱了皱眉,似乎将卡尔的这次出使附加上了额外的深意。
阿列克谢的脑回路可能在不知情的人眼中是有些奇怪的,但当我们知道,赫梅利尼茨基派出的乌克兰代表团在卡尔抵达这里的一周前也来到了莫斯科,而这支乌克兰代表团此次前往莫斯科的外交目的,便是以乌克兰地区的宗主权换取俄国出兵波兰,帮助乌克兰地区脱离波兰的统治。
对于乌克兰人来说,虽然战后还是别人的狗,但当俄国人的狗,可远比当波兰人的狗要好的多的多的多。
对于这个交易,一直怀揣着扩张野心的沙皇阿列克谢没有任何可以拒绝的理由,按照正常流程,也就是最近三四天,俄国这边就打算跟乌克兰人签订条约了。
可就是这个时间节点,卡尔的车队高调进入莫斯科,这也就不怪阿列克谢多想了。
“伊利亚,你说……这卡尔布莱,准备用什么条件来让我放下即将送进口里的这块肉?”阿列克谢语气轻松的向一旁侍奉着的伊利亚调侃着对莫斯科现状浑然不知的卡尔一行人。
而面对自家君主的调笑,伊利亚自然是不会驳了阿列克谢的兴致,也轻笑着回答道:“臣猜测,或许卡尔布莱会推举您为下一任德意志皇帝。”
听到这话,阿列克谢瞬间就爆出一阵大笑,对伊利亚的幽默拍手叫绝:“哈哈哈哈哈哈!你啊你!伊利亚,哈哈哈哈哈!太会说了!”
伊利亚见阿列克谢这么开心,也不忘继续补充两句分析:“毕竟,哈布斯堡现在都自身难保了,就算那卡尔布莱说的再漂亮,又能如何?等陛下您夺下乌克兰,再从波兰夺过一大块领土,整个东欧平原便再也没有谁是我俄罗斯的对手了。”
听罢,阿列克谢又是一阵狂笑:“哈哈哈哈哈哈!说的对!说的对!…………”
…………………………
…………………………
“果真说的对吗?!沙皇陛下?!”
一天后,面对无比乐观的阿列克谢,卡尔罕见的直接就是给了一桶凉水。
卡尔刚刚说完,伊利亚就直接忍不住回怼:“你什么意思!你难道以为我们还打不过波兰人吗?!”
在克林姆林宫的大厅之上,被伊利亚指着,卡尔却忽然着魔一般大笑起来:“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这怪异动静立马就引来了阿列克谢额的好奇,当即询问道:“你笑什么?!”
“我笑,偌大的俄国,竟没有目光长远之人,全是一群只顾眼前利益的庸人!”
……………………
本章,完。
(历史上,沙皇阿列克谢,拥有着强烈的领土扩张热情,一度将俄国的东部边境扩到外东北,与清朝的冲突也开始产生,后来演变为边境冲突,再后来便是1689年的《尼布楚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