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了吗,贝莱?”
“还没,怎么了?”
“…………睡不着。”
“有心事吗?”
“嗯。”
“要不要跟我说说?”
“………………算了,我去喝点酒吧。”
“……好,记得穿上衣服,别冻着了。”
“嗯。”
…………………………
1651年冬,维也纳,卡尔家中,距离卡尔在1650年夏的那次政变已经过去整整一年半。
作为如今整个奥地利公认的权力最大的男人,帝国辅政大臣,卡尔,此刻正坐重新点燃的壁炉前,裹着厚厚的毛毯,一口接一口的喝着来自俄罗斯的高度烈酒。
这是他最近几个月的常态了——与斯芭尔上床后,等待一两个小时,卡尔会像刚才那样试探两句,确保斯芭尔睡着,随后便一个人偷偷来到客厅喝酒。
今天虽然斯芭尔没睡,但应付两句后,同样不妨碍卡尔出来。
将自己裹在毯子里,卡尔怔怔的望着眼前迸跳的火焰,一言不发。
31岁的卡尔此刻哪怕喝了整整半瓶高度伏特加,醉醺醺的他也再也不会像曾经一样,一喝醉就会说个不停,卡尔只是沉默。
学会在任何时刻都闭上嘴是他在维也纳学会的一个重要的能力。
他一直在这昏暗的火光旁待到天边泛白,才默默的放下酒瓶,摇摇晃晃的回到房间,闭上了眼——明天将会是克里斯托夫的葬礼
这场葬礼是卡尔与克里斯托夫的约定,从一年半以前,克里斯托夫就在准备,为自己的葬礼准备。
…………………………
一天后的清晨,卡尔早早起床,梳洗穿戴整洁后便像往常一样踏入霍夫堡皇宫当中。
“卡尔大人,送葬的队伍已经准备就绪了,您看我们什么时候出发?”问话的是约翰·冯·埃尔德斯,接替埃根贝格的新一任奥地利行政总理大臣。
卡尔轻轻点头,随后便向埃尔德斯问道:“全国各地来观礼的贵族们都到了吗?”
“回卡尔大人,都到了,现在他们正在皇宫外围等着呢。”
“让人给他们送些御寒的衣物,然后,克里斯托夫的葬礼物现在就开始,下去通知送葬队伍,可以出发了。”
“是!”得到命令,埃尔德斯不敢有丝毫怠慢,小跑着就出去传令了。
克里斯托夫的葬礼空前盛大,其规格甚至可以赶得上3年前斐迪南三世去世时的葬礼。
奥地利上下,几乎所有有名有姓的地方贵族都收到了邀请,要求他们前来维也纳参加克里斯托夫的葬礼。
对于中央的这个要求,各地贵族自然是欣然赴约,他们中的很多人常年待在地方,早就想要来闻名于整个欧洲的维也纳来看看了。
其中许多贵族还抱着巴结中央大贵族的想法,希望借助这次机会,为自己的家族赚取一次一飞冲天的机会。
…………………………
相较于扎根中央的大贵族来说,地方贵族的一大特点就是个体的规模与势力较小,但互相之间联系密切,且数量庞多,是奥地利国内维持地方稳定的基石。
虽然对于单个地方贵族,中央是很好拿捏的,但对于一个要在全国推行的政策来说,中央面对地就是全体地方的势力,这时,政府就必须要去尊重地方的意愿了。
而这,也是卡尔以国葬待遇举办克里斯托夫葬礼的原因所在,他需要一个机会,一个场合来跟尽可能多的地方贵族进行谈判,从而争取地方的支持,彻底完成他经济改革计划迟迟没有完成的一步,同样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废除贵族免税特权。
而为了凑齐足够的筹码来应对此次谈判,卡尔准备了整整一年半的时间。
…………………………
随着埃尔德斯带着卡尔的命令通传下去,瑞士宫外响起短暂的嘈杂声,随后,便是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向着霍夫堡皇宫外行进,他们此次送葬的目的地与当初特劳特曼斯道夫的相同,正是克洛斯特新堡修道院。
刚穿好厚厚的外衣,准备去跟着为克里斯托夫送葬的利奥波德看到卡尔还呆坐在办公桌前,便好奇的开口询问道:“卡尔,你不去吗?”
听后,卡尔强咧出一个勉强的微笑回答道:“陛下,您先去,我再坐会。”
利奥波德望着卡尔那带着苦涩笑容的脸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嗯。”
……………………
咔嗒一声门响,利奥波德便在侍者的陪同下离开了皇帝办公室,房间中只剩卡尔一人。
长呼一口气,卡尔又一次端起桌面上的讲话稿,翻看起来,可他的心却不在这张纸上。
两个月前,克里斯托夫以79岁高龄去世,成功超越文策尔76岁的记录,成为哈布斯堡家族近两百年来最长寿的人。
对于克里斯托夫,卡尔其实始终不知道该怀着怎样的心情去面对他,他是跟文策尔一代的人,按辈分卡尔应该叫克里斯托夫族叔,可卡尔个人却更愿意将其看作自己的一个朋友。
对于自己这位朋友的离世,卡尔早就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当这种心中的预期变为现实,卡尔才发现,有些事情只有真实的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才能对其有着确切的感受。
…………………………
安东·克里斯托夫·冯·哈布斯堡,据传,为马克西米利安二世皇帝私生子,早年活跃在南德意志与勃艮第地区,直到马克西米利安皇帝去世前,才在其父的强烈要求下,重返家族,后进入维也纳中央任职,因其性格跳脱,多生是非,十数年间难得升迁。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其四十八岁,因其在白山战役中作出突出贡献,并在此后数年间屡立战功。斐迪南三世上任以来,得到重用,战争后期,已升至枢密院中进行工作。
曾参加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并在战后维持了奥地利国内的稳定,为此后卡尔布莱的经济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前提保证。
…………………………
“克里斯托夫,后会无期。”
…………………………
本章,完。
(1—1 今天是夏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