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香港市场竞争彻底平息,刘氏零售份额稳定在占据全港零售业的55%,稳居行业龙头地位。
刘氏通过优化供应链、提升服务质量,进一步巩固市场优势,客户忠诚度提高。
香港第六家“刘氏大型超市”在尖沙咀开业,凭借黄金地段优势,首日销售额突破300万港币。
刘氏院线凭借优质片源和舒适环境,票房连续三个月蝉联香港院线榜首,市场份额超40%。
周明向刘平寇提交季度总结报告,详细汇报各业务线营收、利润及运营情况。
报告显示集团三季度利润同比增长70%,创历史新高,各板块均实现持续盈利,各个子公司也在逐步扩大。
刘平寇召集核心成员及管理层召开会议,总结上半年成果,部署下半年工作。
会议上围绕“发展内地、巩固香港,拓展海外”展开讨论,明确下一步发展规划。
小五电话参与,他提出“海外扩张第二步”:以英国面包店为支点,开发欧洲零售市场。
小十在英国的“雪十面包店”已开设五家分店,生意红火,积累了本地运营经验。
会议结束没几天,小十从英国发来家书,详细汇报面包店运营情况,询问集团海外扩张计划。
家书还带来喜讯:陈雪已怀孕三个月,刘平寇即将迎来第五个孙辈。
刘平寇得知消息后十分喜悦,当即吩咐小五转告林淼准备婴儿用品和礼物。
林淼挑选婴儿衣物、金银长命锁等礼物,加急寄往英国,还表达她想小十了,想让他回来,家里生意已经很大了,不用他在外面管理。
小十回电安慰林淼,他在那边怎么怎么好之类的话。
9月的四九城秋意渐浓,胡同里的树叶开始泛黄,早晚气温逐渐降低。
四九城各服装店运营正常,秋季新款销量稳定,客流保持在较高水平。
然而王府井、西单等核心门店突然出现客流减少现象,销售额环比下降20%。
小五察觉异常,立即安排佟爱国、郭强民走访市场,调查客流减少原因。
两人调查发现:四九城突然冒出12家“平价服装店”,售卖的服装款式与刘氏高度相似。
这些店主打低价策略,同款服装价格仅为刘氏的三分之一,吸引大量普通顾客。
对比发现,这些服装不仅款式抄袭刘氏新品,商标也模仿得极为相似,涉嫌侵权。
仿冒服装面料粗糙、做工简陋,线头外露、版型走样,但因价格低廉仍有市场。
仿冒店分流大量中低端顾客,导致刘氏门店客流量和销售额明显下滑。
佟爱国将调查结果汇报给小五,小五当即驱车前往四合院向刘平寇紧急汇报。
刘平寇看着仿冒样品,冷笑一声“刚解决香港的麻烦,内地就有人不长眼。”
当即吩咐黑狗“立即南下广州、东莞,顺着进货渠道追查仿冒服装的生产源头。”
要求黑狗务必查明仿冒服装的生产地、生产商及资金背景。
命令佟东整顿各门店:加强导购培训,强调面料和做工差异,引导顾客理性消费。
推出“老顾客回馈”活动:凭以往购物凭证可享7折优惠,吸引回头客。
设计师团队接到紧急任务,加班加点设计秋季新款服装,一周内必须上架。
小九得知情况后,主动提出利用自己的设计,协助团队设计新款女装。
小九结合时尚趋势和市场需求,设计出10款新颖女装,丰富新品矩阵。
赵磊全力支持妻子,帮着整理设计稿,也想加快新品推出速度。
家族成员团结一致应对危机:黑狗联系面料供应商和纺织厂加急生产。
深圳的阿强接到指令后,立即排查深圳发往四九城的物流记录,寻找线索。
阿强发现一批标注“服装辅料”的可疑货物,频繁从东莞发往四九城。
顺着物流线索追查,最终锁定仿冒服装来自东莞的三家小型服装作坊。
黑狗深入调查后证实:这些作坊受“恒通贸易公司”资助,背后有港丰残余势力的外资支持。
港丰在香港失利后,转而在内地暗中布局,试图通过仿冒服装打击刘氏根基。
刘平寇制定应对策略:一方面起诉侵权作坊,另一方面推出子品牌应对低价竞争。
调整价格体系,主品牌保持中高端定位,推出子品牌“惠民服饰”主打中低端市场。
组织导购在门店详细讲解面料、做工差异,现场对比刘氏与仿冒服装的质量。
还推出会员制度:会员可享积分兑换、新品优先购等权益,提升客户粘性。
通过“新品上市+促销活动”双管齐下,吸引顾客回流,稳定销售额。
香港市场刚稳定,内地又出现新的竞争对手,刘氏面临新的挑战。
内地仿冒问题刚暴露,港丰残余势力又试图在深圳干扰工业园正常运营。
面对双重压力,刘平寇镇定自若,凭借丰富的应对经验制定解决方案。
他强调“经历过香港的博弈,这次我们更有经验,一定能化解危机”。
家人和手下全员行动:小五统筹整体应对,佟东负责门店运营,黑狗追查源头。
小六还主动表示“若需要资金,我随时可以抽调资金支持。”
佟东加强门店的店员培训,要求导购耐心向顾客讲解产品优势,不与仿冒店打价格战。
黑狗在深圳找到陈阿明,让陈阿明出面配合工商部门查处3家侵权作坊,查封大量仿冒服装和生产设备。
黑狗带着小弟国庆,先优化物流流程,对发往四九城的服装严格查验,防止仿冒服装混入,之前就有装着人员和社会上招的司机把假货混入里面。
还好到了门店,店长都很细心,把假货都挑了出来。
刘平寇心想假货只会越来越多,防伪商标都没用,只能等以后统一门店,这样才会把假货排除在外。
深圳工业园调整生产计划已经完成,腾出两条生产线专门生产“惠民服饰”,保障各个供应。
陈阿明亲自监督工厂,严控成本和质量,确保“惠民服饰”的性价比优势。
设计师团队加班加点,一周内推出20款秋季新品,同步在主品牌和子品牌上架。
新品上市后,市场反响良好,各门店客流逐渐回流,销售额有所提升。
香港这边还没稳定,内地的服装又出现竞争对手——这场商业博弈,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