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依旧是简单的面食和凉拌野菜。王龙飞囫囵吞下,也顾不上品什么滋味,只觉得胃里有了东西,身上就还能挤出力气。
他挪到那张吱呀作响的旧桌前,打开笔记本电脑。屏幕的裂痕在昏黄的灯光下更显刺眼。插上新办的大流量卡共享热点,网速果然快了不少,虽然偶尔还是会卡顿,但至少不再转圈个没完。
他先点开视频后台。新上传的视频数据依旧惨淡,播放量寥寥,像石子投入深潭,连个像样的水花都没有。他默默关掉数据页面,不再盯着那几个数字自寻烦恼。
接着,他打开剪辑软件,导入今天拍摄的素材:晨曦中沾满露水的河滩野菜特写、自己坐在小板凳上采摘的背影、装满野菜的尼龙袋、营业厅里签协议办卡的场景、以及在河滩地弯腰仔细采收各种野菜种子的片段…
画面依旧抖动,构图谈不上任何技巧,但内容却比前几天丰富了些许。他笨拙地拼接序列,尝试着调整节奏,让过程看起来更连贯。依旧没有配乐,只有原生的环境音。最后,他加上了几行简单的文字说明:“扩大野菜来源”、“为明年播种做准备”、“认识脚下的土地”。
剪辑的过程缓慢而耗时,软件时不时卡顿一下,让他本就疲惫的神经更加紧绷。但他耐着性子,一点点打磨着这段粗糙的记录。
上传视频后,他没有立刻关闭电脑。而是点开浏览器,开始整理白天在河滩边搜索到的那些零碎的野菜信息。
App识别得并不准确,搜索结果也五花八门,真假难辨。他需要交叉比对不同来源的描述,查看图片细节,努力分辨哪些信息可靠,哪些可能是误导。有的野菜明明长得相似,却一个可食一个有毒;有的虽然可食,但性寒脾胃虚的人不宜多吃…
他找来一个破旧的笔记本和那支快没水的油性笔,将确认无误的信息工工整整地抄录下来:名称(学名和当地土名)、形态特征、采收时节、食用方法、注意事项…遇到不确定的,就在旁边画个问号,留待日后验证。
灯光下,他眉头紧锁,眼神专注地在小小的手机屏幕和笔记本之间来回移动,不时因网络卡顿或信息矛盾而停顿下来,揉揉发酸的眼睛。
夜渐深,窗外虫鸣唧唧,屋里只有他写字的沙沙声、鼠标点击声和偶尔因为腰背酸痛而忍不住发出的细微吸气声。
身体累到了极点,但大脑却因为汲取新的知识而保持着一种奇异的清醒。这一刻,他不再是那个只会出卖力气的工地材料员,也不再是那个初回农村手足无措的迷茫青年。他像一个最原始的学生,在这片生养他的土地上,重新开始认识一草一木,试图从中找到安身立命的根本。
当最后一个确认的信息被抄录下来,他合上笔记本,长长吁了口气。关掉电脑,屋里瞬间陷入黑暗。
他摸黑躺到炕上,身体各个关节都在叫嚣着抗议,但心里却有种前所未有的充实。地里的苗还没冒头,但他感觉自己思想的土壤,正在被一点点翻开,播下新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