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
这个音节像一个拥有实体和重量的咒语,狠狠砸进了梁耀的心里。它不是一个名字,不是一个代号,而是一个代表着至高无上、无法揣度、无法抗衡的绝对存在的指代。
那名“清道夫”队长临死前的眼神,那种混杂着怜悯与嘲讽的眼神,像一根淬毒的芒刺深深扎进了梁耀的记忆深处。那不是一个失败者对胜利者的诅咒,而更象是一个早已知晓结局的先知对一个即将走上毁灭之路的可怜虫的悲悯。
梁耀的脸色瞬间变得无比难看。他意识到“清道夫”这个组织很可能只是一个“工具”,一把“刀”。而在他们背后还存在着一个更加庞大、更加恐怖、甚至可能不在同一个维度上的幕后黑手。
他将这次袭击的所有细节,包括那句诡异的遗言,毫无保留地全部同步给了远在江海市的唐悠悠。他希望她那颗堪比超级计算机的大脑能从这些破碎而诡异的信息中找到一丝关于“它”的线索。
唐悠悠的工作室里气氛凝重到了极点。
她将三名“清道夫”死士身上所有搜集到的电子设备——微型通讯器、数据破解终端、战术目镜——全部接入她的分析平台。
然而她很快就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麻烦。
这些设备里都采用了一种她从未见过的诡异的“自毁式”信息加密技术。
任何试图从外部强行破解的指令都会被设备判定为“入侵”。而一旦判定入侵,设备内部的一种特殊固态芯片就会在不到一皮秒(万亿分之一秒)的时间内发生物理层面的不可逆“相变”,将所有存储的数据瞬间化为毫无意义的乱码。
这就像一本写满了惊天秘密的书,但你只要翻开它,这本书就会瞬间自燃成灰。
唐悠悠尝试了她所知的所有破解手段,从量子纠缠攻击到逻辑炸弹欺骗,但每一次换来的都是一个又一个设备的永久性报废。
她面前的桌子上已经摆了一排被宣告“脑死亡”的昂贵电子垃圾。
“该死!”她烦躁地抓了抓头发,一拳轻轻砸在桌子上。
她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明明知道宝藏就在眼前却怎么也打不开锁的笨拙盗贼。
她靠在椅子上闭上眼睛,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脑海中开始飞速回放过去几年她处理过的所有棘手数据。
突然,她的脑中闪过一道微弱的灵光。
她想起了很久以前梁耀从那个神秘的“未来垃圾场”里带回来的那个记录了未来世界片段的“黑匣子”。
当初为了破解那个“黑匣子”,她几乎耗尽心力,并在这个过程中接触到了一种来自未来的拥有自我意识雏形的超级人工智能的底层算法。那个AI的名字叫做——“盖亚”。
虽然她当时也只是窥探到了“盖亚”算法的冰山一角。但那种迥异于当今所有计算机科学的、充满了“生命感”和“哲学思辨”的底层逻辑给她留下了极其深刻的、甚至是颠覆性的印象。
一个大胆的近乎疯狂的念头在唐悠悠的脑海中萌生了。
有没有可能“清道夫”的这种“自毁式”加密技术和“盖亚”的算法存在着某种同源或者相互对抗的关系?
这是一种毫无根据的纯粹直觉。
但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直觉往往是唯一的出路。
她深吸一口气重新坐直身体。她的手指在键盘上化作一片幻影。
这一次她没有再去尝试“破解”。
而是调出了当初她备份下来的那段残缺的“盖亚”底层逻辑代码。
她开始用“盖亚”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她不再把“清道夫”的加密系统当成一个“锁”,而是把它当成一个“活物”,一个拥有应激反应的“单细胞生物”。
她开始用“盖亚”的算法去模拟、去构建一个虚拟的“环境”,一个让这个“单细胞生物”感到绝对“安全”的“信息培养皿”。
她没有去“攻击”它,而是“喂养”它、“欺骗”它。
这是一个极度耗费心神的过程。她的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脸色也变得越来越苍白。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就在她将最后一个“清道夫”的通讯器接入分析平台并启动模拟环境的瞬间。
奇迹发生了!
那个一直处于“休眠”和“警戒”状态的加密系统在“盖亚”算法构建的虚拟环境中竟然被“诱骗”成功!它“误以为”自己已经回到了“母体”的怀抱。
在它即将启动例行的数据自检和销毁程序前的那不到0.001秒的短暂间隙里。
唐悠悠像一个在光速飞行的列车上精准地用绣花针穿过一个针眼的绝世高手。
她成功截获了一段残缺的储存在最底层缓存里的介绍性文本。
这段文本很可能用于“清道夫”组织内部新人培训的基础资料。
然而当唐悠悠看清那段文本的内容时,她浑身的血液仿佛在瞬间被冻结了。
文本里描述了“清道夫”组织的几个核心行动协议。
其中一个协议的名字让她感到一阵彻骨的寒意。
——“观察者协议”。
文本中对这个协议的描述是:“‘观察者’是‘它’安插在各个被选中的‘时空变量’身边,用于长期监控和收集关键信息的‘眼睛’和‘传感器’……”
“时空变量”……
这个词让唐悠悠瞬间想到了梁耀那个能连接未来的“后门”。
而“观察者”……
这个词更像一把烧红的烙铁狠狠烙在了她的心上!
她想到了公司里那个一直沉默寡言却总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与职位不符的野心与怨毒的年轻人。
想到了他那个无人知晓其来源却拥有极高内网监控权限的神秘账户。
那个账户的名字就叫做——
“观察者”。
林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