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峰会的余热未消,何月山团队继续深入欧洲腹地,进行一场名副其实的“破冰之旅”。接下来的行程安排得更加紧凑,目标也更加明确:德法意瑞等工业强国。
在德国斯图加特,他们拜访了全球顶尖的汽车电子供应商之一。对方的cEo起初对来自中国的技术平台持保留态度,会谈气氛一度有些沉闷。何月山没有急于推销,而是让邓康现场演示了如何利用“星火”架构和“昆仑”平台的模型库,快速优化其某款高端车载控制器的能耗和响应算法。眼见为实的性能提升和数据对比,让德方技术总监瞪大了眼睛,会谈气氛瞬间热烈起来。虽然最终没有当场签约,但对方明确表示将立即组织技术团队进行深度评估,并邀请星火团队下个月再来详细洽谈。
在法国图卢兹,他们参观了空客的某个合作研发中心。航空工业对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达到了极致。何月山重点介绍了“星火”架构在航天级芯片中的应用前景(得益于参与国家航天项目的经验),以及“昆仑”平台在复杂系统仿真和故障预测方面的能力。双方探讨了在航空电子系统仿真测试领域进行联合研发的可能性。这是一个门槛极高的领域,任何一点进展都意味着巨大的突破和信誉积累。
在意大利米兰,他们与一家历史悠久但面临转型压力的高端机床制造商会谈。对方对“昆仑”平台表现出的智能化改造方案极为感兴趣,尤其是预测性维护功能,能极大减少其客户生产线的非计划停机。何月山趁机提出了“共同体”计划下的联合品牌方案:由星火提供技术核心,意方进行集成和行业适配,共同推出智能机床解决方案,共享全球市场。这个提议直击对方开拓新增长点的需求,谈判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瑞士苏黎世,则是与数家世界顶级的金融科技和网络安全公司进行了接触。何月山阐述了“星火”架构在数据加密、安全隔离、高并发处理上的优势,试图开拓金融和网络安全这片新的应用疆域。虽然金融业保守而谨慎,但星火技术展现出的潜力,依然引起了这些公司的浓厚兴趣,为未来的合作埋下了种子。
throughout this trip, 何月山不仅展示技术,更不断输出“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他反复强调,“全球创新共同体”不是星火科技的独角戏,也不是要颠覆谁,而是提供一个更好的技术底座和创新环境,让所有参与者都能受益,共同把蛋糕做大。
唐茹在每一次商务谈判和技术交流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她专业的技术背景、流利的英语法语、以及对细节的把握,往往能化解僵局,推动会谈走向深入。她与何月山默契配合,一个负责战略宏图,一个负责技术落地和关系维护,相得益彰。
徐若薇则坐镇国内,协调资源,应对温斯顿势力在舆论和标准层面的步步紧逼。她指挥团队发布技术白皮书,回应质疑,同时通过各种渠道,收集oIAA联盟和“可信工业联盟”的最新动向,为何月山在欧洲的前线提供情报支持。
这场欧洲破冰之旅,并非一帆风顺。温斯顿的影响力无处不在。偶尔会有原本约定好的会谈临时取消,或者某些场合出现刻意冷落。一些媒体上也会出现唱衰“共同体”计划的声音。但何月山团队顶住了压力,用扎实的技术、真诚的态度和看得见的合作前景,一步步撬开了欧洲市场坚固的大门。
星星之火,开始在欧洲的工业腹地闪烁。虽然距离燎原之势尚远,但冰层已然出现了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