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风带着最后一缕花香钻进悦容坊时,苏月正伏在案上,对着一张素笺写写画画。笺纸顶端写着“太后寿辰脂膏”几个字,下方列着七八种材料——珍珠粉、人参汁、茯苓粉,每一样都标注着“需上等”,是她从赏花宴回来后,熬夜琢磨出的配方。
“姑娘,这人参汁怕是不好找。”阿春端着刚泡好的蜂蜜水进来,见素笺上的“人参汁”三个字被圈了红圈,忍不住皱眉,“京中药铺的人参都是寻常货色,若是用普通的人参汁,怕是配不上太后的身份。”
苏月接过蜂蜜水,指尖在“人参汁”上轻轻点了点:“沈夫人说太后常年操劳,皮肤偏干,还容易乏,这人参汁能补气养肤,必须用最好的。我记得张公子上次说过,他家库房里有长白山的野山参,或许能向他借些。”
话音刚落,外间便传来阿福的通报:“姑娘,张公子来了!”
张砚之走进来的时候,手里提着个红木匣子,见苏月案上的配方,便笑着将匣子递过去:“我猜你要做太后的寿膏,定需要好材料,特意让人从库房里取了些野山参和东珠粉来。”
匣子打开的瞬间,淡淡的参香扑面而来,里面躺着两支粗壮的野山参,旁边的小瓷瓶里装着莹白的东珠粉。苏月拿起一支野山参,指尖触到参须上的细绒,惊喜道:“这可是上等的野山参!有了它,寿膏的效果定能更好。张公子,这次真是多谢你了。”
“能帮上你就好。”张砚之看着素笺上的配方,“太后寿辰的脂膏,不仅要好用,名字也得雅致些。你之前的‘花露膏’‘玫瑰凝露’都好听,这次不如叫‘万寿凝脂膏’?既贴合寿辰,又显珍贵。”
苏月眼睛一亮:“这名字好!既雅致又吉祥,太后定喜欢。”她刚要继续说,忽然想起一事,“对了,寿膏的盒子也得讲究些。王绣娘做的镶银边云锦盒虽精致,可太后寿辰,得用更喜庆的样式,或许可以在盒盖上绣些万寿纹。”
张砚之点点头:“城西的锦绣庄有最好的金线,你可以让王绣娘用金线绣万寿纹,再镶上红宝石,定能显出华贵来。”
正说着,外间忽然传来一阵环佩声,阿春快步跑进来:“姑娘,沈夫人来了!还带了宫里的嬷嬷,说要看看寿膏的进展。”
苏月连忙整理好配方,跟着张砚之迎出去。只见沈夫人身边站着位穿着青色宫装的嬷嬷,正是上次来过的李嬷嬷。沈夫人笑着道:“苏姑娘,李嬷嬷是奉了太后的命来的,想看看寿膏的材料和配方,若是有需要,宫里也能帮忙寻些珍材。”
李嬷嬷走上前,接过苏月递来的配方,仔细看了一遍:“‘万寿凝脂膏’?这名字倒吉祥。野山参和东珠粉都是好东西,太后若是用着舒服,定会重赏你。”她顿了顿,又道,“太后喜欢檀香的味道,你若是在寿膏里加些上好的檀香粉,定能讨太后欢心。”
苏月心中一喜:“多谢嬷嬷提醒!我这就让人去寻上好的檀香粉。”
送走沈夫人和李嬷嬷后,苏月便让阿福去锦绣庄买金线和红宝石,又让阿春去请王绣娘来,商量盒子的样式。张砚之看着她忙碌的身影,笑着道:“你也别太急,寿膏还有十日才要,慢慢来,别累着自己。”
苏月点点头,却还是加快了脚步——太后的寿膏马虎不得,每一步都要仔细。她走进制膏房,将野山参洗净,切成薄片,放进银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慢慢熬煮。参香混着淡淡的药香,在制膏房里弥漫开来,阿春凑过来闻了闻:“姑娘,这参香真浓,闻着就觉得舒服。”
苏月笑着道:“等熬出人参汁,再加入东珠粉和檀香粉,寿膏的香味定会更雅致。对了,你去库房把之前剩下的蜂蜜取些来,寿膏里加些蜂蜜,能让皮肤更滋润。”
阿春刚应下,王绣娘便来了。苏月将金线和红宝石递给她,仔细说了自己的想法:“绣娘,盒盖上用金线绣万寿纹,四周镶上红宝石,中间贴一小块云锦,再刻上‘万寿凝脂膏’五个字,定能显出华贵来。”
王绣娘接过材料,赞叹道:“姑娘真是有想法!这金线和红宝石都是上等货色,绣出来的盒子定能让太后满意。您放心,五日内我定能做好。”
送走王绣娘,苏月看着银锅中慢慢熬煮的人参汁,心里满是期待。张砚之走到她身边,轻声道:“明日我要去城外的农庄,那里有最好的茯苓,我帮你带些回来,加在寿膏里,能让皮肤更细腻。”
苏月感激地看着张砚之:“每次都要麻烦你,真是过意不去。”
“咱们是朋友,说这些就见外了。”张砚之笑着道,“等寿膏做好了,太后赏了你,你可得请我喝杯茶。”
苏月点点头,嘴角忍不住上扬。窗外的夕阳慢慢落下,将制膏房染成了暖金色。她看着银锅中的人参汁,忽然觉得,悦容坊能有今日的成就,不仅靠自己的努力,更靠身边人的帮助。从最初的小铺面,到如今能为太后做寿膏,每一步都充满了惊喜与感动。她知道,“万寿凝脂膏”会是悦容坊新的里程碑,而往后的悦容坊,定会像这寿膏一样,越来越珍贵,越来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