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者之盾” 的求救信号,如同一声来自深渊边缘的呐喊,回荡在 “方舟一号” 死寂的指挥中心内,更重重碾轧在每一个知情者的心头。那枚暗金色逻辑符文悬浮在能量容器中,微弱却执拗地闪烁,一遍遍重复着跨越不知多少光年的绝望信息。
一边,是昏迷不醒、透支生命本源的凌薇,她腹中代表 “起源” 与希望的孩子光芒黯淡;是仅存不足三成、伤痕累累、能源几近枯竭的舰队残部;是刚经历惨烈牺牲、身心俱疲的幸存者们。
另一边,是从未谋面、却显然同属秩序阵营、正孤军奋战、濒临陷落的陌生 “摇篮” 及其守护文明。
救,还是不救?
理智冰冷地嘶吼着现状:他们自身难保,任何远征都无异于自杀,是对身后最后火种的极端不负责任。那未知的 “守护者之盾” 或许在抵达前就已陷落,此行毫无意义。
情感与责任却在炽热地炙烤:若对同道求救置若罔闻,他们与冷漠的 “归零机制”、“外域” 爪牙又有何异?今日的退缩,或许就是明日自身孤立无援的预演。更何况,“摇篮” 本身,就是对抗终极黑暗的关键节点。
所有人的目光再度聚焦顾廷铮。他站在医疗舱与指挥中心的连接处,一边是生命体征微弱、需绝对静养的妻儿,一边是全舰幸存者期盼又茫然的眼神,肩上还压着符文传来的、沉甸甸的求救信号。
顾廷铮缓缓走回医疗舱,在凌薇床前单膝跪下,轻轻握住她冰凉的手,贴在自己扎着胡茬、浸着疲惫的脸颊上。他闭上眼,仿佛能触到她意识深处微弱却顽强的波动,能感知黯淡光茧中,小生命对世界的懵懂感知。
“薇,” 他低声呢喃,声音沙哑,“你说过,‘起源’代表生命与希望,是连接与守护的力量。若此刻我们转身封闭内心,那守护的,不过是具等待消亡的躯壳罢了。”
他抬头望向凌薇苍白却宁静的睡颜,眼中凝着一丝决绝的温柔:“我信,清醒的你,也会选同样的路。我们不能让这微光,只照亮自己。”
他起身替凌薇掖好被角,深深看了眼那团微弱光茧,毅然转身大步走向指挥中心。昏暗光线下,他的背影挺得异常挺拔,也异常孤独。
“王副主任,技术组长,到我这里来。” 他的声音恢复往日沉稳,却多了份不容置疑的重量。
一个命名为 “残翼” 的极端冒险计划,在极度压缩的时间里敲定。
“方舟一号” 及绝大部分幸存者,将留守这片相对隐蔽的 “归墟之海” 区域,榨取 Ax-11 哨站残骸中回收的少量能量与材料,以及 “墟海” 环境中稀薄却可采集的特殊辐射,进行最低限度的修复与隐蔽。首要任务是守护凌薇、等她苏醒,并尝试破解逻辑符文中可能藏有的 “巡天者” 阵列、“外域” 关键信息。
而顾廷铮,将亲自率领一支由 “星槎” 号同级、状态最好的 “逐风” 号突击舰,及另外两艘紧急抢修后勉强具备远程航行能力的护卫舰,组成微型远征舰队,前往信号源坐标,对 “守护者之盾” 进行侦查与…… 可能的支援。
这支 “残翼” 舰队,携着 “方舟一号” 刮搜出的最后百分之四十能源储备,及几乎所有尚能运转的武器、探测设备。人员更是优中选优,全是自愿报名的、最富经验也最敢死的战士与技术人员。他们清楚,这大概率是条有去无回的路。
“我们的任务,不是打赢战争,” 顾廷铮出发前的简短动员中,目光扫过每张坚毅却视死如归的脸,“是确认情况、传递信息,若有可能…… 带回哪怕一丝希望火种,或至少让那里的同胞知道,他们不是孤军。”
没有盛大送行,只有无声凝望与沉重敬礼。“逐风” 号与两艘护卫舰,像三只断翼却硬要搏击风暴的孤鸟,缓缓驶离 “方舟一号” 庞大残破的母体,再度义无反顾扎入流光溢彩却杀机四伏的 “归墟之海”,沿求救信号指引的坐标,开启前途未卜的远征。
顾廷铮站在 “逐风” 号舰桥,最后看了眼后方逐渐缩小、承载所有牵挂的 “方舟一号”,强迫自己将心神全投入航行与指挥。
与此同时,“方舟一号” 医疗舱内,技术组按凌薇昏迷前的部分指引,及顾廷铮的最终命令,开始尝试极其大胆的操作 —— 他们战战兢兢地将蕴含 “守护者之盾” 求救信号的暗金色逻辑符文,接入凌薇病床旁的能量稳定场,摸索着用极其微弱、非侵入性的能量引导,让符文与凌薇腹中 “起源” 光茧、她体内沉寂的 “织构者” 力量,产生最基础的共鸣。
理论依据是凌薇曾提过的 “起源之力是连接与沟通的钥匙”。他们希望这连接能稳住凌薇的状态,甚至…… 让她在深度昏迷中被动接收、处理远方 “摇篮” 的信息流,或许能找到加速恢复或理解局势的契机。
这无疑是场赌博。任何能量波动都可能对脆弱的凌薇与胎儿造成不可预知的影响。
远征开始后的数日,在枯燥紧张的航行中度过。“残翼” 舰队小心规避 “墟海” 中明显不稳定的能量乱流与未知空间褶皱,朝目标坚定前行。
而 “方舟一号” 这边,凌薇的监测数据显示,她的生命体征依旧虚弱,却未因符文接入而恶化。相反,些微微妙的变化正在发生。
负责监测的医疗官发现,当符文闪烁传递求救信号时,凌薇腹部的 “起源” 光茧,会泛起极其细微的同步亮纹,仿佛在无声回应。而她的脑波活动,虽仍处深度抑制状态,却在某些特定频段浮起前所未有的、极规律的、仿佛在处理底层数据的微弱波动。
更令人惊讶的是,技术组分析逻辑符文时,发现其中一段原本标记 “损坏”、关于 “守护者之盾”“摇篮” 具体空间坐标与内部结构图的加密数据包,愣是在接触 “起源” 光茧波动后,开始缓慢的…… 自我修复与解密!
就好像…… 沉睡的 “起源” 意识,在无意识间充当着修复、解读这古老信息的 “催化剂”!
这发现让留守的王副主任与技术组长又惊又喜。这意味着,或许能在凌薇苏醒前,就获取目标 “摇篮” 的更多关键情报,为顾廷铮的远征提供至关重要的信息支持。
然而,就在他们全力解密时,监控 “墟海” 大环境背景辐射波动的传感器,突然捞到一次极其短暂、却强度极高的异常空间震荡!震荡来源并非 “残翼” 舰队前往的坐标,而是…… 此前与 “猎犬” 投影遭遇的 Ax-11 哨站废墟区域!
那震荡的波形特征,与 “猎犬” 利爪撕裂空间降临时的前兆,惊人相似!
一次或许是偶然,可这第二次……
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念头浮现在王副主任心头:那只 “猎犬”,或是它的同类,是否并未完全离开?它们是否…… 正以那片废墟为据点,或借某种无法理解的方式,持续窥探、甚至…… 追踪他们?
“方舟一号” 的隐蔽,真的安全吗?已远行的 “残翼” 舰队,行踪是否早已暴露?
一股冰冷的寒意,悄无声息地在这片希望避难所中渗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