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的特旨和全权委托,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
萧辰这个新鲜出炉的“军工坊筹建特使”,持着御赐金牌,第一站便来到了工部衙门。
工部,掌管天下百工营造、器械制作,向来是技术官僚的大本营,也充斥着各种盘根错节的势力和固有的傲慢。
萧辰这个以文采扬名的状元郎,突然空降来“协理”军工事务,在许多人看来,无异于外行指导内行,简直是胡闹。
工部尚书倒是老成持重,表面客气,亲自接待,但几句寒暄后,便以“部务繁忙”为由,将萧辰推给了分管军器制作的右侍郎以及将作大匠等人。
右侍郎姓周,是个面容古板、眼神里带着审视的中年人。
而将作大匠鲁衡,更是工部有名的技术权威,头发花白,脾气火爆,一辈子跟铁锤、图纸打交道,最看不惯的就是夸夸其谈的文人。
“萧特使,久仰大名。”
周侍郎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不知特使对军工制作,有何高见?需要下官如何配合?”
言语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敷衍。
鲁衡更是直接,哼了一声,瓮声瓮气道:“状元公的文章,老夫是佩服的。
但这军器制作,讲究的是实打实的手艺和经验,可不是纸上谈兵就能成的。”
萧辰仿佛没听出他们话里的钉子,笑容和煦:“周侍郎,鲁大匠,萧某年轻,于实务确是生疏,今日前来,主要是观摩学习,了解现行军器制作的流程与规制。”
他态度谦和,倒让周侍郎不好再明着刁难,便引着他前往工部下属的将作间观摩。
将作间内,热火朝天。
工匠们赤着上身,汗流浃背,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不绝于耳。
空气中弥漫着煤炭、金属和汗水混合的气味。
工匠们正在制作制式弩机,从锻造弩臂、打磨齿轮、到组装调试,各有分工,但看起来效率并不高,且成品规格似乎有些微差异。
萧辰看得很仔细,不时询问一些细节,比如铁料来源、淬火工艺、零件互换性等等。
他的问题往往切中要害,让陪同的鲁衡都有些诧异,这状元郎似乎并非对工匠之事一窍不通。
然而,当萧辰看完整个流程,提出要推行“规制化制作”和“分工序协作”的新章程时,矛盾终于爆发了。
“规制化?分工序?”
鲁衡眉头拧成了疙瘩,声音陡然提高,“祖祖辈辈都是这么做的!每个老师傅带着徒弟,从头做到尾,才能保证弩机的灵性!
你这什么规制化,岂不是要把活生生的手艺,变成死板的木头疙瘩?”
周侍郎也皱眉道:“萧特使,军器制作,关乎将士性命,历来谨慎。
贸然更改祖制,若出了岔子,谁也担待不起啊。”
他身后几个工部官员也纷纷附和,言语间多是质疑和反对。
更有一名姓王的员外郎,阴阳怪气道:“萧特使才华横溢,殿试文章惊动陛下。
但这工匠贱业,实不必劳烦特使亲自插手,免得……沾了烟火气,有损清贵。”
这话就带着明显的挑衅和贬低了。场面一时有些僵持。
不少工匠也停下手中的活计,偷偷望过来,眼神里带着好奇与不信任。
萧辰知道,光靠嘴皮子是不可能说服这些老油条的。他需要展示实实在在的东西。
他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鲁衡身上,忽然问道:“鲁大匠,依您看,眼下制作的这弩机,可能保证每一把的力道、射程、精准度都完全一致?”
鲁衡一愣,梗着脖子道:“大同小异!老师傅手下出来的,差不到哪里去!”
“大同小异?”
萧辰微微一笑,走到旁边一个成品区,随手拿起两把刚刚制作完成、看起来几乎一模一样的制式弩机。
“那请鲁大匠看看,这两把弩,有何不同?”
鲁衡和周侍郎等人凑上前,仔细看了半天,也没看出什么明显区别。
萧辰却不看弩机,反而走到材料堆放处,拿起一块准备用于制作弩臂的铁料,指尖在其表面轻轻划过,帝经的微观感知早已将细微差别洞察分明。
他转身,指着那两把弩机,朗声道:“左边这把,弩臂内侧第三道锻打纹路有细微裂痕,受力不均,连续击发三十次后,此处必生隐患。
右边这把,核心齿轮的啮合度比标准差了半分,会导致上弦力道增加,且影响射击精度,超过五十步,偏差将超过一掌!”
他每说一句,鲁衡的脸色就变一分!
这些都是极其细微、若非极其了解构造和长期测试难以发现的隐患!
这状元郎,只是随手拿起看了看,怎么可能知道得如此清楚精准?
萧辰不给众人反应的时间,直接走到绘制图纸的案桌前,铺开一张大纸,拿起炭笔(此时已有类似铅笔的绘图工具),运笔如飞!
他画出的并非传统整体图,而是将弩机彻底分解成了十几个核心零件,每个零件都标注了精确的尺寸、公差范围、以及详细的加工要点!
同时,旁边还画出了一条清晰的流水作业示意图,哪个工匠负责锻造哪个零件,哪个工匠负责初磨,哪个负责精加工,哪个负责组装调试,一目了然!
“诸位请看!”
萧辰掷下炭笔,声音清越,“按此‘零件规制图’与‘工序分解图’执行,所有零件严格按标准制作,可互换使用!
届时,无需老师傅全程把控,熟练工匠只需精通其中一两道工序,便能高效产出!
成品不仅质量统一稳定,效率更能提升数倍!即便战时急需,也能迅速扩产!”
他环视目瞪口呆的众人,最后目光落在面红耳赤的鲁衡身上:“鲁大匠,您说的手艺灵性,萧某敬佩。
但国之利器,首要在于稳定、可靠、可大规模复制!
这才是真正的‘军工’之道!而非依赖于某个老师傅的心血来潮或状态好坏!”
事实胜于雄辩,图纸胜于空谈!
萧辰指出的隐患,精准得让人心惊!
他提出的方法,逻辑清晰,可行性极高!
那超越时代的“标准化”、“流水线”理念,虽然简单,却蕴含着巨大的力量!
鲁衡看着那详尽无比的图纸,嘴唇哆嗦着,想要反驳,却发现自己那些基于“经验”和“感觉”的理由,在如此清晰的数据和流程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他一生钻研此道,何曾见过将一件复杂军器剖析得如此透彻明白的方案?
周侍郎和其他官员也沉默了。
他们或许不懂具体技术,但能看懂这方法背后代表的效率与质量提升!
这已不是单纯的“奇技淫巧”,而是可能改变整个军工生产模式的革新!
那名王员外郎还想说什么,被周侍郎一个眼神瞪了回去。
良久,鲁衡长长吐出一口浊气,仿佛瞬间苍老了几分,但眼神却变得异常明亮。
他对着萧辰,郑重地拱了拱手:“萧特使……老夫……受教了!此法,或可一试!”
连最顽固的技术权威都松了口,其他人自然再无话可说。
萧辰心中一定,知道这最难的第一关,算是闯过去了。
他望向将作间外广阔的天地,知道这仅仅是个开始。
军工坊的筹建,必将触动更多利益,面临更多挑战。
但有了工部的初步认可,有了女帝的全力支持,他的脚下,已然铺就了一条通往权力与变革核心的坚实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