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营整顿的风波和王府遇刺的阴影逐渐散去,北京城似乎恢复了往日的秩序。但在平静的表面下,由王小伟和沈玉茹主导的新政,正如润物的春雨般,悄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着这个古老帝国的肌理。
沈玉茹在稳定了朝局和自身情绪后,将更多的精力投向了民生与经济领域。她深知,夫君的理想,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胜利和政治上的革新,更是要建立一个让百姓能安居乐业、富足强盛的新国家。而这一切,离不开实实在在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这一日,她在军国咨政处召见了格物院驻京的几位大匠,以及北疆商行的大掌柜。如今格物院在王小伟的大力支持和投入下,早已不再是当初那个局限于军工研发的小作坊,而是成为了一个涵盖机械、化工、矿冶、农学、天文地理等多个学科的综合性研究机构,聚集了大量来自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能工巧匠和奇人异士。
“诸位,王爷常言,‘格物致知,实业兴邦’。如今前方战事虽紧,然后方建设亦不可偏废。”沈玉茹端坐上位,语气温和却带着鼓励,“今日请诸位来,是想听听,近来格物院可有什么于国计民生有益的新巧之物?北疆商行在推广这些新物事方面,又有何进展?”
一位负责机械领域的大匠首先出列,恭敬地呈上几份图纸和一个小模型:“启禀王妃,我院根据王爷早年留下的些许思路,经多年试验,近日在‘水力驱动’方面略有小成。此乃新式水轮机的图纸,效率远超旧式水排、水磨,若能推广于江南水网密布之地,可用于驱动大型纺纱机、织布机,或用于碾米、榨油,必能极大提升工坊效率,节省人力。”
沈玉茹拿起那个精巧的水轮机模型,仔细观看,眼中露出感兴趣的神色。她出身江南,深知纺织业乃江南命脉,若能提升效率,意义重大。“此物造价几何?可曾试制?”
“回王妃,已试制小型样机,效果颇佳。造价虽比旧式器具稍高,但长远来看,因其效率高,反而更省。北疆商行已在苏州设立工坊,准备小规模试用。”
北疆商行大掌柜连忙接口道:“王妃,不仅是这水轮机。格物院农学科培育的‘兴统一号’稻种,在直隶几个官庄试种,亩产比本地稻种高出近两成!且抗倒伏能力更强。若能推广,于缓解粮荒大有裨益。只是……百姓多守旧,对新稻种心存疑虑,推广不易。”
另一位大匠补充道:“还有我院根据古法,结合西洋传来的‘蒸馏’之术,改良的‘新式酿酒法’,出酒更烈,耗粮更少。所得高度酒,不仅可饮用,军中亦可作为消毒之物(王爷称之为‘酒精’)。废料酒糟,还是上好的饲料。”
接着,又有大匠介绍了改良的纺车、新式的农具、尝试烧制的“水泥”(虽然质量还不稳定)、以及对于预防天花“人痘接种法”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等等。
沈玉茹认真地听着,不时发问,显得极有耐心和见地。她敏锐地意识到,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奇技淫巧”,背后蕴藏着巨大的生产力,是真正能够富国利民的宝贝。
“好!诸位大匠辛苦了!”沈玉茹脸上露出赞许的笑容,“格物院诸位,乃国之瑰宝!你们的研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她转向北疆商行大掌柜:“商行要全力配合格物院,将这些利国利民的新物事推广开来。新稻种,可以先在官庄和与商行合作的佃户中推广,提供优惠,让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新式织机、水轮机,可以先在商行自家的工坊使用,做出榜样。高度酒和酒精,要优先保障军需。”
她沉吟片刻,又道:“对于勇于采用新稻种、新农具的农户,或使用新式机械的工坊,可由地方官府或商行给予一定的补贴或税收减免,以示鼓励。我们要让百姓知道,跟随新政,采用新技术,是有利可图的!”
她的思路清晰,决策果断,既肯定了格物院的价值,又为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指明了切实可行的路径。
在沈玉茹的关注和推动下,一系列新政措施开始显现效果:
北疆商行利用其庞大的网络和资本,将改良的农具、高产作物种子(如番薯、玉米在北方,新稻种在南方)以赊销、补贴等方式推向市场。
格物院研发的新式纺织机械开始在苏州、松江等地的官督商办工坊中投入使用,虽然引发了部分传统手工业者的不满,但其高效率带来的低成本优势,逐渐在市场竞争中显现。
由官方主导的“人痘接种”开始在京城及周边地区推广,虽然仍有阻力,但确实有效地降低了几次小型天花疫情的危害。
直隶、山东等地的水利设施得到修缮,荒地被开垦,流民被有序安置,社会秩序和生产能力都在缓慢恢复。
这些变化,并非轰轰烈烈,而是悄无声息地发生在田间地头、工坊商铺之中。但对于普通百姓而言,粮缸里多了一捧米,身上多了一件衣,生病多了一分活下去的希望,这就是最实在的恩惠。
沈玉茹时常会微服出宫,在徐锐安排的严密护卫下,到京郊的农田、新建的工坊、甚至是接种人痘的痘局外去看一看。当她看到农民因为使用了新农具而省力不少时露出的笑容,看到工坊里织机飞转、女工们忙碌而充实的场景,看到父母抱着接种后无恙的孩子千恩万谢时,她感到一种由衷的满足和欣慰。
这,就是她和夫君为之奋斗的意义所在。
她抚摸着越来越大的肚子,感受着里面新生命的活力,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她要和夫君一起,亲手为这个孩子,也为千千万万的孩子,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新政的种子,已然播下,并在细雨的滋润下,悄然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