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帝心独断,力挺格物
晨钟破晓,紫禁城笼罩在初冬的薄雾中。金水河结了一层薄冰,映着灰白的天光。乾清宫东暖阁内,鎏金炭盆烧得正旺,却化不开君臣眉宇间的凝重。
陛下,这是今日送达的第十七封弹劾奏本。
首辅徐光启将一叠文书轻轻放在御案上,声音沙哑。这位年过花甲的老臣眼窝深陷,显然又是一夜未眠。
崇祯朱由检没有去翻那些奏章,目光扫过阁内众人——徐光启、李邦华、孙元化、李若琏,还有特意被召见的格物院副院长宋应星。每个人脸上都写着疲惫与担忧。
不过是一次硫化实验失败,炸毁三间工坊,值得这般大动干戈?年轻的皇帝轻笑一声,指尖敲打着温体仁等人联名上奏的《请罢格物院疏》,说什么靡费国帑、妖言惑众,真是好大的罪名。
孙元化上前一步:陛下,炸毁的工坊已按最新防火标准重建,伤亡的工匠也都抚恤妥当。只是...朝中非议之声日盛,恐怕...
恐怕什么?崇祯站起身,走到窗前。透过琉璃窗,能看到格物院方向新竖起的烟囱正在冒烟,他们是不是说,朕宠信佞臣,不务正道?说格物院是第二个钦天监,专搞些奇技淫巧?
暖阁内一片寂静,只听得炭火噼啪作响。
宋应星突然跪倒在地:臣等确有失职,请陛下治罪!那硫化实验本是臣一意孤行,与徐阁老无关...
起来。崇祯转身,语气不容置疑,朕问你,那次爆炸前,你们是不是已经发现橡胶硫化后的特性?
宋应星一怔,随即眼中放光:是!虽然炸了工坊,但我们确实验证了硫化的橡胶不再黏软,遇热不熔,遇冷不硬,这正是陛下说的弹性体!若是能做鞋底、车轮...
值不值得三间工坊?崇祯追问。
值得!太值得了!宋应星激动得忘记礼仪,这要是成了,军中靴鞋、马车轮毂、甚至火炮防震都能...
崇祯抬手止住他的话,看向众人:听见了吗?三间工坊换一个可能改变千万人生活的发明,你们觉得值不值?
李邦华苦笑:陛下,道理臣等都明白。只是如今朝廷刚有盈余,温阁老他们盯着每笔开支,这次爆炸确是个把柄。
把柄?崇祯突然提高声音,他们怎么不看看格物院带来的收益?水泥路修通后,漕运成本降了三成;新式纺车让江南布匹产量翻倍;焦炭炼铁法省下的银子够建多少个工坊?
他走到御案前,一把推开那堆弹劾奏章:眼睛只盯着一次失败,对成果视而不见。这就是我大明的栋梁之臣?
徐光启缓缓跪倒:老臣恳请陛下暂缓格物院部分项目,以平息物议。来日方长...
没有来日了!崇祯猛地一拍桌子,震得茶盏作响,你们真以为朕不知道吗?辽东皇太极正在联络蒙古各部,西北旱情又起,东南荷兰人蠢蠢欲动。没有格物院的新火器,拿什么守疆土?没有新农具良种,拿什么活百姓?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沉下来:今日早朝,朕要你们看看,什么叫做帝心独断
辰时三刻,皇极殿内钟鼓齐鸣。
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温体仁站在文官队列前端,气定神闲。当崇祯出现在御座上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年轻皇帝身上。
有本启奏,无本退朝——司礼太监的声音在大殿回荡。
话音未落,御史杨维垣立即出列:臣有本!臣弹劾格物院浪费国帑、妖言惑众!去岁至今,格物院耗银八十七万两,仅火药一项就...
杨御史好算计。崇祯淡淡打断,那你可算过,新式火药让宁远之战省下多少军费?可算过,颗粒火药让火铳射速快了多少?可算过,少死一个将士,能省多少抚恤?
杨维垣一时语塞。温体仁轻咳一声,出列道:陛下明鉴,格物之学固然有益,然则当此百废待兴之际,是否应当量力而行?且格物院多次事故,恐非吉兆...
温阁老说的是。崇祯居然点头,确实该量力而行。李尚书,你来说说,去年至今,格物院相关产业增收多少?
李邦华早有准备,朗声道:回陛下,仅水泥一项,官卖收入已达四十二万两;新式纺机专利费收十五万两;玻璃制品海外获利约三十万两...扣除格物院支出,净收益逾百万两。
殿内响起一阵吸气声。温体仁脸色微变:陛下,纵然有利可图,然则格物院炸毁工坊、死伤工匠总是事实。且近日有童谣传唱:地动山摇,格物院炸;天子重术,圣人不悦...恐非吉兆啊!
这话极其阴毒,直接将天象异变与皇帝政策挂钩。几个言官立即附和:臣等夜观天象,见荧惑守心...近日地震频发,恐是上天警示...
崇祯突然笑了:好,好一个上天警示。李若琏,你来说说,这童谣从何而起?
锦衣卫指挥使出列,声音冷峻:经查,所谓童谣最初是从城西一处茶馆传出,茶馆老板是温阁老管家妻弟。已抓捕散谣者十七人,皆供认受温府指使。
大殿顿时鸦雀无声。温体仁扑通跪地:陛下明鉴!老臣绝不知情!
崇祯慢慢走下御阶,靴声在寂静的大殿中格外清晰:温阁老,你今年六十有三了吧?还记得万历三十八年你中进士时的策论题目吗?
温体仁愕然抬头:臣...臣记得,是问天象与人事
好记性。崇祯停在他面前,那你应该记得自己写的: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怎么如今反倒信起童谣谶语来了?
不等温体仁回答,皇帝已转身走向御座,声音陡然凌厉:朕今天就把话说明白:格物院不仅要办,还要扩大!明年拨款翻倍!徐光启听旨!
老臣急忙出列:臣在!
着你兼任格物院总督办,秩升一品。增设化工、机械、农学三馆,招募天下巧匠贤士。凡有发明创造,一经验证,赏银千两,授官身!
孙元化听旨!着兵部与格物院合建军器研究院,专攻火器革新。三年内,朕要看到全军换装新式火铳!
李若琏听旨!锦衣卫增设技术保护司,凡有窃取格物院机密、散播谣言阻挠新政者,以叛国罪论处!
一连串旨意如惊雷炸响,震得百官目瞪口呆。崇祯最后看向温体仁:温阁老年事已高,即日起入阁协理朝政,不必再管具体部务了。
这明升暗降的处置让温体仁面色惨白,却只能叩首:老臣...领旨谢恩。
崇祯扫视群臣,目光如炬:还有谁要劝朕撤销格物院?
大殿落针可闻。
退朝后,崇祯特意叫上徐光启和宋应星,微服出宫直奔格物院。
马车驶过新铺的水泥路,平稳无声。宋应星看着窗外飞速后退的街景,忍不住道:陛下刚才在朝上...是不是太过强硬了?温阁老门生故旧遍布朝野...
强龙要压地头蛇,不用重锤怎么行?崇祯轻笑,你们记住,改革从来不是请客吃饭。今日退一尺,明日他们就敢进一丈。
徐光启忧心忡忡:只是经此一事,朝中清流恐怕要与格物院划清界限了。
清流?崇祯冷笑,眼看清流,实为浊流。终日空谈道德文章,可曾治得好黄河水患?可曾造得出退敌火器?可曾让百姓多吃一口饭?
他指着窗外一个挑担卖薯的老农:你看那老丈,他可不在乎什么天象吉兆。他在乎的是番薯能不能多收几担,是路好不好走,是儿子当兵能不能活着回来。这些,才是格物院该做的事。
马车在格物院新立的大门前停下。门匾上是皇帝亲题的格物致知四个鎏金大字,在冬日阳光下熠熠生辉。
院内与前几日已大不相同。爆炸痕迹被清理干净,新建的工坊更加宽敞坚固。随处可见写着小心火烛严守规程的警示牌。工匠们见到皇帝亲临,纷纷跪地行礼,眼中满是激动。
都起来,该干什么干什么。崇祯摆手,宋卿,带朕去看看橡胶进展。
在新辟的化工坊内,几个工匠正在试验新的硫化装置。见皇帝到来,负责的老工匠激动地展示已经硫化的橡胶块:陛下您摸,真的不黏了!还有弹性!
崇祯接过那块深褐色的橡胶,用力捏了捏,露出满意的笑容:好!这才是干事的样子!爆炸不可怕,可怕的是炸怕了,不敢干了!
他转向众人:朕今天在这里立个规矩:以后格物院实验,允许失败!只要不是故意浪费、玩忽职守,所有实验开支,朕来承担!成功有重赏,失败不问罪!
工匠们激动得满脸通红,不知是谁带头喊了一句:陛下万岁!顿时响成一片。
徐光启悄悄擦去眼角的泪水。多少年了,他梦想着能有这么一天,实学不再被轻视,工匠不再被轻贱。
崇祯走到一个年轻工匠面前,看他正在绘制新的硫化装置图:你叫什么名字?哪里人?
年轻人慌忙跪倒:小人李二狗,河间府人...
起来回话。崇祯和颜悦色,这图纸画得不错,有什么想法?
李二狗紧张得结结巴巴:回、回陛下...小人想,上次爆炸是因为密封不好,硫磺气体泄漏。要是能做、做个带安全阀的容器...
好主意!崇祯眼睛一亮,朕再给你提示一下——压力容器。你去找宋院长领十两银子,专门研究这个!需要什么材料,直接打报告!
年轻人呆在原地,直到旁边人推他才反应过来,扑通又跪下磕头。
离开化工坊时,崇祯对徐光启低声道:看见了吗?智慧在民间,就缺一个机会。格物院要成为天下巧匠的登云梯!
冬日阳光透过琉璃窗,照在皇帝年轻的侧脸上。徐光启忽然觉得,这个曾经被质疑过于年轻的皇帝,此刻的身影无比高大。
回到宫中已是傍晚。崇祯特意留徐光启和宋应星用了晚膳,又详细讨论了格物院明年规划。
送走二人后,王承恩捧着茶盏悄声道:皇爷,李指挥使在外候了一个时辰了。
崇祯揉揉眉心:让他进来。
李若琏快步走近,带来一身寒气:陛下,辽东急报。
三日前,皇太极与蒙古十六部会盟于科尔沁,号称十万铁骑。探子回报,蒙古各部得建虏重金许诺,开春很可能南下。
崇祯眉头紧锁:果然来了...孙元化知道了吗?
已抄送兵部。孙部长说新式火炮正好一试锋芒。李若琏顿了顿,还有一事...温府今晚车马不断,温体仁召见了七位御史、五位给事中。
崇祯冷笑:看来温阁老是不见棺材不掉泪啊。
要不要臣...李若琏做了个手势。
不必。崇祯摇头,让他们跳。朕倒要看看,有多少人跟着凑热闹。你现在的重心在辽东,给朕盯着皇太极的一举一动!
臣明白。李若琏迟疑片刻,陛下今日在朝堂上...是否太过冒险?
崇祯走到殿外,望着渐暗的天空:若琏,你可知朕最怕什么?
臣不知。
朕最怕的不是建虏铁骑,不是朝堂争斗,甚至不是天灾人祸。皇帝的声音在暮色中格外清晰,朕最怕的是愚昧!是固步自封!是抱着祖宗成法不肯睁眼看世界!
他转身,眼中似有火焰燃烧:今日朕若退让一步,格物院就完了。格物院完了,大明的未来就完了。这个险,朕必须冒!
李若琏深深一躬:臣...明白了。
夜幕完全降临,紫禁城中灯火次第亮起。崇祯独自站在乾清宫前,仰望星空。
他知道,今天的决定只是一个开始。前方的路还很长,很艰难。
但当他想起格物院里那些激动的面孔,想起橡胶硫化成功时工匠眼中的光彩,想起徐光启偷偷拭泪的瞬间...
年轻的皇帝握紧拳头,嘴角泛起一丝坚定的微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星光落在他身上,仿佛为这位物理皇帝加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