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局之战胜利后的第十天,梁山聚义厅前被装点得庄重而肃穆。近百名弟兄和村民代表围坐在数十张长桌旁,桌上的菜肴冒着热气 —— 伙房炖了三个时辰的猪肉泛着油光,红烧鱼的酱汁裹着鲜嫩的鱼肉,村民们送来的杂粮馒头还带着麦香,王大叔熬的草药酒装在粗瓷坛里,酒香混着饭菜香在空气中散开,却没有往日庆祝的喧闹,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肃穆,目光不时望向聚义厅正前方的木台。
木台上,十三只干净的粗瓷碗整齐排列,碗里斟满了琥珀色的草药酒,碗前立着的木牌上,用炭笔工工整整写着十三个名字 —— 那是剿灭方腊时牺牲的梁山弟兄。宋江站在木台旁,穿了件素色短打,手里握着杯酒,目光落在木牌上,久久没有说话。整个聚义厅前鸦雀无声,只有风穿过旗杆的 “呼呼” 声,像在轻轻诉说着什么,缓慢而沉重。
我和 007 站在人群最前列,手里各端着一杯草药酒,指尖传来的凉意顺着掌心蔓延,心里却沉甸甸的。那些名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身影:鹰嘴谷断后时,为了掩护弟兄们撤退,被乱箭射中仍坚持抗敌的赵伯;黑石穴战斗中,为了提醒队友避开陷阱,自己却不慎坠入、重伤不治的小马;螺旋山道突破时,为了打开通路,迎着箭雨冲锋、被射中要害的老陈…… 他们的牺牲,是这场胜利最沉重的注脚,也是最不能被遗忘的代价。
“今天这场庆功宴,庆的是和平,更是为了缅怀牺牲的弟兄们。” 宋江的声音打破了寂静,带着几分沙哑,却格外清晰,在每个人耳边回荡,“没有他们的流血牺牲,就没有咱们今天安稳的日子;没有他们的挺身而出,就没有梁山的和平。这第一杯酒,咱们敬这些英雄弟兄!”
说完,他将杯中的酒缓缓洒在木台前的土地上,酒液渗入泥土,像是在向地下的英灵传递这份迟来的敬意。在场的弟兄和村民们也纷纷举起酒杯,将酒轻轻洒在地上,动作整齐而庄重,没有一丝声响,却比任何欢呼都更有力量,更能触动人心。
“赵伯啊,您还记得不?去年麦收的时候,您帮俺们村修水渠,说等水渠通了,就能多种些麦子,让村里的娃娃们都能顿顿吃饱饭。” 张婆婆的声音带着哽咽,她颤巍巍地端着酒杯,对着木台深深鞠了一躬,“现在水渠快修好了,您却看不到了…… 这杯酒,俺敬您,谢谢您为俺们做的一切。”
李大爷也慢慢走上前,将杯中的酒洒在木台前,声音沉重得像压了块石头:“小马,你才二十出头,本该有很长的日子,却为了保护俺们这些老骨头牺牲了。俺们会记住你,会好好活着,不辜负你的付出,让你用命换来的和平,一直好好的。”
洒完酒,宋江走到木台旁,拿起一只粗瓷碗,用布轻轻擦拭着碗沿,动作轻柔得像在抚摸珍贵的宝物:“这些碗,都是弟兄们生前常用的 —— 赵伯的碗边有个小豁口,是去年帮村民修房时不小心碰的;小马的碗上画着个小竹蜻蜓,是他自己用炭笔画的;老陈的碗比别的都大些,他总说自己饭量大,要多吃点才有力气打仗。现在,它们代表着弟兄们,和咱们一起参加这场庆功宴。以后,这些碗会好好收藏在聚义厅里,让每一个来梁山的人都知道,有一群英雄,为了这里的和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随后,庆功宴正式开始,却没有往日的热闹。弟兄们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吃着饭菜,聊着牺牲弟兄们生前的故事,语气里满是怀念。时迁坐在我旁边,手里攥着个旧竹蜻蜓,竹蜻蜓的翅膀已经有些磨损,那是他和小马一起编的。他低着头,轻声说:“小马最喜欢编竹蜻蜓了,说等胜利了,要编好多好多,送给村里的孩子,让孩子们能看着竹蜻蜓飞,知道现在的日子有多好。现在胜利了,我却再也不能和他一起编了……”
我拍了拍他的肩膀,心里满是难过,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来安慰他。007 从坛子里倒了杯草药酒,递给时迁,轻声说:“他虽然不在了,但他的心愿,咱们可以帮他完成。等开春了,咱们一起编竹蜻蜓,编满一篮子,送给村里的每一个孩子,告诉他们,有一个叫小马的叔叔,为了让他们能安稳地放风筝、编竹蜻蜓,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时迁接过酒杯,用力点了点头,眼里泛起了泪光,却还是挤出了个笑容:“好,俺们一起编,让孩子们都知道小马的故事,让他的心愿能实现。”
林冲端着酒杯,慢慢走到木台旁,目光落在写有老陈名字的木牌上,声音低沉而坚定:“老陈,你跟着俺快十年了,每次打仗都冲在最前面,总说‘俺是老兵,得护着年轻弟兄’。这次你为了掩护队友,被箭射中要害,倒在战场上的时候,还在喊‘快冲,别管俺’。俺们都记在心里,以后近战队会越来越强,会守护好梁山,守护好百姓,不辜负你的期望,也不辜负你流的血。” 说完,他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眼眶却悄悄红了。
武松也走到木台旁,对着十三块木牌深深鞠了一躬,腰弯得很低,很久才直起来:“俺以前总觉得,只要俺够勇敢、够能打,就能保护好所有人,可现在才知道,有些牺牲,是躲不过的。但俺们会记住你们,会带着你们的信念,继续守护梁山,守护百姓,让你们的血不白流,让你们用命换来的和平,永远不会被破坏。”
宴会上,没有歌舞,没有喧闹,只有对牺牲者的缅怀和对和平的珍视。弟兄们不再谈论自己在战斗中的功绩,而是分享着牺牲弟兄们生前的点滴小事:有人说赵伯每次下山,都会帮村民带些紧缺的东西,从不收钱;有人说小马总把自己的干粮分给年轻队员,说自己 “身强力壮,饿几顿没事”;有人说老陈在训练时,会耐心地教新手握枪的姿势,一遍不行就教两遍,从不会不耐烦…… 这些平凡的小事,在此时却格外动人,让每个人都更加明白,胜利的背后,是无数平凡英雄的默默付出。
中途,受伤的小李拄着拐杖,在两个队员的搀扶下,慢慢走到木台旁。他的左臂还绑着厚厚的绷带,吊在胸前,却依旧坚持要敬牺牲的弟兄们一杯。他颤抖着端起酒杯,声音虽然微弱,却格外认真:“赵伯,小马哥,老陈叔…… 谢谢你们,是你们用生命保护了俺们,保护了梁山。俺现在受伤了,但俺会好好养伤,等伤好了,俺会像你们一样,勇敢地守护梁山,守护百姓,不辜负你们的牺牲,也不辜负你们的期望。”
说完,他将杯中的酒缓缓洒在地上,动作虽然缓慢,却每一滴都洒得郑重。在场的人都被他感动,不少人的眼眶都红了,却没有人哭出声,只是默默地举起酒杯,再次向牺牲的弟兄们表达敬意。
傍晚,夕阳渐渐落下,将聚义厅前的木台染成了金红色。庆功宴接近尾声,宋江再次走上木台,手里拿着一份泛黄的纸卷,那是他连夜写的 “英烈名录”,上面详细记录着每一位牺牲弟兄的姓名、籍贯、入伍时间和牺牲事迹:“这份名录,以后会刻在聚义厅前的石碑上,让梁山的每一代人都知道,是谁用生命换来了这里的和平,是谁用鲜血守护了这片土地。以后,每年的今天,咱们都要举办纪念活动,缅怀这些牺牲的弟兄们,传承他们的精神,让他们永远活在梁山人的心里。”
随后,他将名录郑重地递给林冲,双手递过去,眼神里满是嘱托:“这份名录,就交给你保管。以后,由近战队负责每年的纪念活动,要让每一个近战队队员都记住这份名录,记住牺牲的弟兄们,永远不忘记胜利的代价,也永远不忘记咱们守护梁山的责任。”
林冲双手紧紧握住名录,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他郑重地说:“宋大哥放心,俺定不辱使命。会让每一个近战队队员都记住这些名字,记住这些英雄,会把他们的精神传承下去,让梁山永远记得,是谁用生命换来了和平。”
庆功宴结束后,弟兄们和村民们陆续离开,却没有人立刻回到帐子或家里,而是自发地来到木台旁,对着十三块木牌深深鞠躬。有的弟兄还从自己的行李里,拿出牺牲者生前喜欢的东西放在木台旁:给赵伯放了一把他常用的锄头,锄头把上还留着他手掌的温度;给小马放了一个新编的竹蜻蜓,翅膀上还沾着新鲜的竹屑;给老陈放了一把他常用的短刀,刀鞘上还刻着他名字的缩写…… 这些简单的物品,却满是心意,像是在告诉牺牲的弟兄们,他们从未被忘记。
我和 007 站在木台旁,看着这些物品,看着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心里满是感慨。007 掏出 “梁山日志”,借着最后一点天光,在上面写道:“今日庆功宴,无歌舞之欢,唯怀英烈之敬。第一杯酒敬牺牲弟兄,第一份礼献逝去英灵。胜利的喜悦,永远不能掩盖牺牲的沉重;和平的珍贵,永远离不开英雄的付出。梁山人当永远铭记,今日之安稳,皆因昨日之牺牲。”
我接过日志,在旁边补充道:“这场庆功宴,不是为了庆祝胜利的荣耀,而是为了铭记牺牲的代价。那些逝去的弟兄,是梁山最珍贵的财富,是和平最坚实的基石。我们会带着他们的信念,带着他们的期望,继续守护梁山,守护百姓,让他们的牺牲变得更有意义,让他们的名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永远活在梁山的土地上。”
月光升起来时,聚义厅前渐渐安静下来,只有十三只粗瓷碗和十三块木牌,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庄重。我和 007 慢慢走回帐子,路上没有说话,却都在心里默默记住了今天的每一个瞬间 —— 记住那些名字,记住那些故事,记住胜利的代价,更记住这份和平来之不易。
第二天清晨,天刚亮,我就来到了聚义厅前,远远就看到几个年轻的队员正在擦拭木台上的粗瓷碗,动作轻柔,生怕碰坏了;几个村民扛着铁锹和松柏树苗,在木台旁挖坑,准备种下松柏。一个村民看到我,笑着说:“西西姑娘,松柏常青,种在这里,象征着牺牲的弟兄们精神永远不朽,也让他们能一直看着梁山,看着咱们安稳的日子。”
我点点头,心里满是感动。阳光慢慢升起来,洒在木台上,洒在松柏树苗上,洒在即将刻上名录的石碑上,温暖而庄重。
我知道,这场庆功宴,会成为梁山每个人心中最深刻的记忆。它让我们明白,胜利不是终点,而是对牺牲者的承诺;和平不是理所当然,而是需要我们用一生去守护的珍宝。在 “终局之战?胜利代价” 的路上,我们会永远记住那些牺牲的弟兄,带着他们的信念,带着他们的期望,继续前行,让梁山的和平永远延续,让他们的精神永远流传,让他们的名字,永远被铭记。
夕阳西下时,我再次站在聚义厅前,看着木台上的粗瓷碗,看着刚种下的松柏树苗,看着远处忙碌的弟兄和村民们,心里满是坚定。这份对牺牲者的敬意,会成为我们永远的动力,激励着我们守护好梁山,守护好这份来之不易的和平,不辜负每一位英雄的付出,也不辜负每一份沉甸甸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