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秋凉刚扫过县城中街的槐树叶,就把杂货铺门口的热闹劲儿吹得更足了。沈浩坐在柜台后的竹凳上,手里攥着颗没拆糖纸的水果糖 —— 是昨天父亲从供销社买的,他盯着玻璃柜里新到的电子表,小耳朵却竖得笔直,早听见胡同口传来的敲锣声。
“来了来了!街道办的人来了!” 张婶的声音先飘进来,她攥着菜篮子挤到门口,后面跟着七八个邻居,都伸长脖子往胡同口望。李秀莲刚把最后一块肥皂摆好,手忙脚乱地擦了擦围裙:“建国,快把门口的空箱子挪开,别挡着路!”
沈建国刚应了声,就见三个穿蓝布中山装的人走过来,前面两人敲着铜锣,中间一人捧着块红绸裹着的牌匾,锣声 “哐哐” 响,引得路过的人都围过来。“沈建国同志在吗?” 捧牌匾的人笑着问,声音洪亮,“我们是街道办的,来给咱中街第一个‘万元户’送牌匾!”
这话一出口,周围瞬间炸开了锅。邻居李大爷凑过来,指着沈建国的鼻子笑:“好你个建国!藏得够深啊!都成万元户了,还跟咱说‘就赚点小钱’!” 旁边卖菜的王婶也拍着李秀莲的手:“秀莲啊,你可真有福气,这日子过的,比供销社主任还滋润!”
沈建国挠着头笑,手却不自觉地把沈浩往身边拉了拉 —— 他想让儿子也沾沾这份光。李秀莲红着眼眶,连忙端出刚泡好的茶水:“快进屋坐,快进屋坐,这太突然了,我们都没准备。”
“不用忙,先揭牌!” 街道办的人说着,揭开红绸,露出块红底黄字的牌匾,“勤劳致富” 四个大字用金粉描过,在阳光下亮得晃眼。两个师傅立刻敲起锣,周围的人都鼓起掌,还有人喊着 “沈家厉害”“沾沾喜气”。
沈浩踮着脚,看着那块牌匾,突然伸手去够,嘴里喊着 “挂、挂起来”。沈建国笑着把他抱起来,让他扶着牌匾一角,跟街道办的人一起把牌匾挂在铺子正中央的木梁上 —— 牌匾不轻,沈浩用小手攥着边缘,小脸憋得通红,却不肯撒手。
“这孩子真机灵!” 街道办的人看着沈浩,笑着对沈建国说,“听说你们家能成万元户,多亏这孩子提醒囤粮?真是个小财神爷!”
这话让周围的邻居更热闹了。张婶拉着李秀莲,小声问:“秀莲,之前小浩闹着要囤粮,我还劝你别冒险,现在看来,还是孩子有眼光!你跟咱说说,当时咋就敢把五千块都投进去?”
李秀莲叹了口气,目光落在沈浩身上:“哪是我敢啊,都是小浩闹的。之前我也怕,怕赔了家底,可小浩天天哭,指着粮店不走,我才咬着牙赌一把。现在想想,要不是这孩子,咱哪能有今天?”
旁边的林母也笑着说:“可不是嘛,上次我来买肥皂,小浩还指着粮袋跟我说‘涨、赚’,当时我还没当回事,现在才知道,这孩子是真有灵性!” 林晓雅站在母亲身边,手里攥着个布偶,悄悄把布偶塞到沈浩手里,小声说:“小浩,你真厉害。”
沈浩接过布偶,从口袋里掏出那颗水果糖,剥了糖纸塞进林晓雅嘴里 —— 糖是橘子味的,林晓雅含着,笑得眼睛都眯成了缝。
街道办的人坐了会儿,又说了些鼓励的话,才带着敲锣的师傅离开。他们一走,铺子里更挤了,邻居们围着牌匾看,七嘴八舌地问囤粮的事。李大爷摸着牌匾,感慨地说:“想当年,我在工厂上班,一个月才三十七块钱,这辈子都没想过能有一万块!建国,你可得教教咱,以后有啥赚钱的路子,带着街坊一起赚!”
“就是就是!” 卖豆腐的刘叔也附和,“以后你家进啥货,跟咱说一声,咱也跟着买点,沾沾你的福气。”
沈建国笑着应下:“都是街坊邻居,有好路子肯定忘不了大家。不过咱也是赶上好政策了,要是没价格双轨制,咱也赚不到这钱。” 他说着,又把沈浩抱起来,“以后啊,家里的‘军师’就是小浩,有他在,咱不怕没路子。”
沈浩搂着沈建国的脖子,小脸上满是得意,还对着周围的邻居笑 —— 他知道,现在家里成了 “万元户”,不仅日子过好了,在街坊里也有了分量,以后父母再也不用因为没钱而发愁,林晓雅和苏晴也能过得好一点。
傍晚收摊时,牌匾还挂在铺子中央,路过的人都要停下来看两眼,有的还特意走进来买东西,说 “沾沾万元户的喜气”。沈建国算了算,今天比往常多卖了五十多块钱,心里格外开心。
回家的路上,沈浩坐在自行车前梁上,手里抓着林晓雅送的布偶,突然指着天上的星星,嘴里喊着 “亮、赚钱”。沈建国笑着说:“对,以后咱家的日子,就像星星一样亮!”
李秀莲跟在旁边,手里提着袋洗衣粉 —— 白天张婶帮着招呼顾客忙前忙后,这袋洗衣粉是特意准备的谢礼,街坊间互相帮衬,才显得真诚。“等过阵子,咱把隔壁的摊位盘下来,再进点新货,争取明年再赚一万块!” 李秀莲的声音里满是期待,脚步也比往常轻快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