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军区指挥所内张百川放下手中的总部战情通报,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老罗,老萧,你们都看看。”他将电文推给桌对面的罗政委和一旁的萧参谋长:“总部汇总的百团大战第一阶段战果出来了,我军共进行大小战斗一千八百二十四次,攻克日伪据点两千九百余个,毙伤俘日伪军四万六千余人,破坏铁路、公路无数,战果辉煌啊。”
罗政委接过电文,仔细看着:“战果确实不小,但各部队损耗也不轻,尤其是129师刘师长那边,他们在正太路沿线打得很苦,部队急需休整补充。”
萧参谋长指着地图上标注的敌我态势,“筱冢义男这次吃了大亏,从华北各地调集的五个师团,因独立混成第3旅团被我们全歼,第41和第36师团遭重创,现已龟缩回太原、阳泉等大城市。短期内,鬼子恐怕无力再组织大规模进攻。”
张百川站起身,走到墙上的大幅晋中地图前,目光扫过那些熟悉的山川河流:“这正是我们难得的喘息之机,总部命令全军转入休整,我们晋中军区必须抓住这个空档,把拳头收回来,好好磨一磨。”
他转过身,看着两位搭档:“我考虑,这次休整不能只是简单的歇息,我们要利用这段相对和平的时期,完成三件事:第一,彻底整训部队,提升战斗力;第二,巩固根据地建设,深挖潜力;第三,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阶段作战做准备。”
罗政委点头表示赞同:“司令员考虑得很周全,我们刚刚完成了大规模扩编,部队新兵比例高,各级指挥员缺乏大兵团作战经验。不经过系统整训,很难应对未来更残酷的战斗。”
“政委说得对。”萧参谋长接口道:“我建议立即制定详细的整训计划,从单兵技战术到旅团级协同作战,都要系统训练,特别是步炮协同,我们现在的炮兵力量今非昔比,但步兵和炮兵的配合还不够默契。”
张百川回到座位,拿起笔在纸上快速写着要点:“就这么定,老萧,你负责制定整训方案,要具体到每个旅、每个团。老罗,你主抓政治工作和根据地建设,特别是地方政权巩固和群众动员。”
他停顿了一下,抬头看向二人:“关于整训,我有个想法:每个团都要开设学习班和教导队,学习班针对排以上干部,重点学习战术指挥和参谋业务;教导队针对班长和战斗骨干,强化单兵和小分队战术。”
“好主意,”罗政委眼睛一亮:“干部是部队的筋骨,骨干是部队的血肉。把这两头抓好了,部队的整体素质就能上一个台阶。”
整训命令迅速下达至晋中军区各旅。
在358旅驻地,旅长老徐召集全旅排以上干部开会。几百名干部整齐坐在小马扎上,神情专注。
“同志们,”老徐声音洪亮:“军区命令,全军进行大整训,这次整训不同以往,军区首长要求我们,不仅要练好枪法、投弹、刺杀三大技术,还要学习步炮协同、多兵种配合作战。”
他指着身旁几位刚从军区教导队回来的参谋:“从明天开始,全旅按计划展开训练。各团要开设干部学习班,每天半天训练,半天学习。军区张司令员特别交代,不懂就要学,不会就要练,绝不能糊弄,”
715团团长王大山站起身:“旅长,我们团刚补充了八百新兵,枪都没摸熟,三个月能练出来吗?”
老徐瞪了他一眼:“王大山,你当年不也是从新兵过来的?三个月练不出来就练四个月,五个月,但必须练出个样子来,告诉你,军区要从各旅抽调考核组,交叉检查训练成果。哪个团不合格,团长直接去教导队回炉,”会场顿时肃静。
类似的场景在晋中军区各旅同时上演。359旅陈旅长在动员会上说得更直接:“小鬼子这次吃了亏,下次再来肯定更凶狠。我们现在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谁要在训练上打折扣,别怪我陈某人翻脸不认人,”
军区司令部,张百川与罗政委、萧参谋长正在听取各部门关于根据地建设情况的汇报。
地方工作部部长汇报:“经过前段时间的努力,我们在晋中地区已建立县级政权二十三个,区级政权七十三个,村级政权覆盖率达到百分之六十。减租减息政策得到广大农民拥护,群众参军热情高涨。”
“春耕准备怎么样了?”罗政委关切地问。
“种子、农具都已到位,我们组织了互助组,确保不荒一亩地。同时按照军区指示,在根据地边缘地区建立了隐蔽的粮食储备点,以防鬼子扫荡。”
军工部部长接着汇报:“兵工厂已能月产手榴弹五万枚,复装子弹三十万发。最近我们通过敌工部搞到了一批无缝钢管,正在试制迫击炮。如果成功,咱们就能自己生产火炮了,”
张百川眼睛一亮:“这是个好消息,但要特别注意保密和防空,兵工厂是鬼子的眼中钉,绝不能暴露。”
“司令员放心,我们已将主要车间转入山洞,外围布置了三道警戒线。”
萧参谋长询问了部队被装情况:“眼看就要开春了,夏装准备得如何?”
后勤部长翻开账本:“已筹集土布十万匹,可制作夏装八万套,还差两万多套。我们正在通过商人从敌占区采购,下月底前应该能解决。”
“不能只靠采购。”罗政委插话:“要发动根据地妇女组织缝纫队,自力更生。咱们八路军就是靠自力更生起家的,这个传统不能丢。”
“是,政委,我们已经在组织。”
会议持续到深夜,各部门汇报完毕离开后,指挥部里只剩下张百川、罗政委和萧参谋长三人。
张百川为他们倒上热水,神色凝重:“根据地建设初见成效,但筱冢义男不会给我们太多时间。”
萧参谋长点头同意:“据敌工部情报,筱冢义男回太原后,连续召开军事会议,同时大量征用民夫,在根据地周围修建碉堡和封锁沟。他推行的‘囚笼政策’正在加速实施。”
“这就是我担心的。”张百川走到地图前,指着那些新标注的敌据点:“鬼子改变策略了,不再一味追求大规模扫荡,而是通过建立据点、修路挖沟,慢慢蚕食和分割我们的根据地。等我们被分割成小块,再集中兵力各个击破。”
罗政委走到他身边,细细观察地图:“百川,你有什么想法?”
张百川沉默片刻:“不能坐以待毙。我考虑,在整训期间,以小部队和武工队形式,主动出击,破袭鬼子的交通线和据点,延缓其‘囚笼政策’的推进。同时主力部队集中整训,准备应对更大规模的反扫荡作战。”
“我同意。”萧参谋长道:“以攻为守,不能让他们安安稳稳地修碉堡。”
罗政委思考着说:“但要把握好度,不能影响主力整训。小部队出击也能锻炼干部,检验训练成果。”
三人又讨论了具体细节,直到东方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