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分一秒的度过,张百川等人在指挥部焦急的等待着,突然,电话响起,萧参谋长抓起话筒,只听了片刻,他捂住话筒,鬼子第九旅团指挥部被端,旅团长渡边龟一那老鬼子的将官刀和军旗都缴获了,正在清剿残敌,”
指挥部里静了一瞬,随即,几个参谋忍不住低低欢呼了一声,关政委长长舒了口气,张百川没说话,抓起桌上的水壶咕咚咕咚灌了几大口。
“告诉王大山、贺东生、彭辉,抓紧时间打扫战场,重点是武器弹药、药品、电台,鬼子尸体迅速处理,防止疫病,”张百川抹了把嘴:“统计伤亡,尤其是干部伤亡,立刻报上来,”
命令下达,指挥部里再次陷入忙碌,但气氛已然不同,关政委脸上有了点笑意:“这一仗打得太险了,不过总算把这颗硬核桃砸开了。”
“险是险,值,”萧参谋长接过话头,指着刚汇总上来的初步战果:“光是完好的山炮就缴获了十八门,九二式重机枪二十多挺,步枪弹药无数,咱们炮兵团这下真成‘地主’了,”
张百川走到地图前:“吃掉一个旅团,是块肥肉,但也彻底把冈村宁次打疼了。接下来鬼子的报复,我们该做好准备。”
他转向萧参谋长:“参谋长,伤亡数字出来没有?”
萧参谋长拿起一份刚送来的统计表,脸上的喜色淡了下去:“各部队报上来的初步统计,伤亡接近三千,主要损失在教一旅诱敌阶段和教二旅最后压缩鬼子的白刃战里,团长一级,钟伟负轻伤,王猛胳膊挨了一枪,问题不大,但营连排干部,损失不小。”
听到这个数字,张百川沉默了片刻才缓缓开口:“都是好样的。抚恤工作,政委,你亲自抓,一定要落实好。”
“放心。”关政委重重点头。
“鬼子不会给我们太多时间修整。”张百川敲了敲地图:“命令部队,战场打扫完毕后,主力立即撤离,退回根据地核心区休整,派小股部队和民兵,在撤离路线上广布地雷、设置疑兵,延缓鬼子侦察和报复部队的速度。”
“缴获的物资和装备呢?”萧参谋长问。
“能带走的全部带走,带不走的就地隐蔽或破坏,一颗子弹也不能留给鬼子,”张百川乐呵道:“特别是那几门山炮,让老周想办法,就是人拉肩扛,也得给我弄回去,”
就在这时,电报员一脸严肃地快步走进来,将一份电报直接递给张百川:“司令员,总部急电,同时转来北平内线绝密消息。”
张百川接过电报,快速浏览,眉头渐渐锁紧。关政委和萧参谋长对视一眼,心又提了起来。
“怎么说?”关政委问。
张百川把电报递给两人,声音低沉:“冈村宁次果然暴跳如雷。他把山西第一军司令官香月清司狠狠训斥了一番,责令其不惜一切代价挽回颜面。更重要的是,内线消息证实,冈村宁次已紧急从山东和河南方向,抽调第110师团主力和一个独立混成旅团,火速驰援山西。同时,驻蒙军一部也可能南下配合。”
萧参谋长倒吸一口凉气:“第110师团?这可是鬼子的甲种师团,装备精良,兵力两万五千人以上,加上山西鬼子原有的兵力,这次敌人动员的总兵力,可能超过五万,”
“来者不善啊。”关政委神色凝重:“看样子,冈村宁次是铁了心,要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一举荡平我们晋西北根据地。”
指挥部里刚刚轻松起来的气氛荡然无存。刚刚经历一场恶战,部队伤亡不小,急需休整补充,而敌人更疯狂的进攻已迫在眉睫。
张百川走到窗边:“五万鬼子想吃掉我们,就怕他没那么好的牙口,”他走回地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晋西北根据地的核心区域,“他想决战,咱们就陪他决战,但战场,得由我们来选,”
“司令员,你有想法了?”关政委问。
“硬碰硬肯定不行。”张百川目光锐利:“咱们得把拳头收回来,让他打空,然后,照着他的软肋,狠狠捅一刀,”
他手指在地图上划出一个大圈:“我的初步想法是,暂时放弃外围所有县城和据点,甚至包括我们刚巩固的一些区域,把主力进一步收缩至兴县、岚县这一带山高林密的腹心地区,”
“全部放弃?”萧参谋长有些吃惊:“那群众……”
“不是放弃群众,是战略收缩,”张百川解释道:“把拳头收回来,不是为了挨打,是为了更好地打出去,鬼子兵力占优,装备占优,我们跟他们拼消耗,拼阵地战,是死路一条,必须把他们引进山里来,利用我们熟悉的地形,拖垮他,消耗他,寻找战机,”
他继续部署:“命令各部队,利用敌人主力调动、尚未完全合围的这段时间,加紧休整,补充兵员,消化缴获,地方党政机关,立即组织群众坚壁清野,民兵全部动员,配合主力作战,开展游击战、地雷战、破袭战,我们要把这方圆几百里的山区,变成鬼子的坟场,”
关政委思索着,缓缓点头:“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这就是延安伟人说的‘诱敌深入’,‘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现在鬼子气势正盛,我们避其锋芒,把他引进来,磨掉他的锐气,再找机会吃掉他一路,”
“对,”张百川肯定道:“同时,我们不能光挨打。参谋长,命令教二旅彭辉部,以营连为单位跳到外线去,到鬼子的后方去,炸铁路,打据点,断补给,让他前线吃紧,后方起火,首尾不能相顾,”
“还有,”他看向关政委:“政治工作要跟上,告诉根据地的乡亲们,我们暂时的后退,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坚定大家的信心,”
战略方针在讨论中逐渐清晰,面对即将到来的空前严峻的考验,晋西北军区的核心领导,再次展现了他们的冷静、果断和默契。
命令一道道发出,刚刚取得大胜的部队来不及庆祝,又投入了紧张的战备和转移中,根据地的群众在地方干部的组织下,有条不紊地掩藏粮食、转移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