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杰,那你能不能预测一下,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事情。”
周镇南的话一出口,一桌子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俞子杰的脸上。虽然刚才俞正山说过去几年中的几件大事俞子杰都预测准了,但在场的众人中间,只有张先生和娄振华等少数几个人知道那都是真的,其他人还是半信半疑地想要亲自验证一下他的神仙手段。
“现在很多人的思维都乱了,什么人才够得上y派的资格,根本就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我听说,甚至还出现了拉人头凑数的事情。”
俞子杰的话刚说了一半儿,王悦就出言打断道:
“就是,就是,我们系那个团支部书记,平常就一心想挣表现,系上的人数凑不够,他就主动报名了,真不知道他是咋想的。”
俞子杰呵呵一笑,“呵呵,这种政治投机分子,永远都不会有好下场。你就等着看吧,今后有的是苦果子给他吃。”
“但国家的发展需要稳定的环境,所以这种情况也不会持续太久,大概到明年年中就该告一段落了”
张先生立刻就叫了一声好,“太好了,这种有话不敢说的日子,简直都要把人憋疯了。”
俞子杰立马给他泼了一瓢冷水,“嘿嘿,老师,你可别高兴得太早了。虽然是告一段落了,你们这些戴帽子的人,今后也不一定会好过啊。”
周镇南的老婆有点儿不敢相信,“真会有那么严重吗?”
“小姨,反正这都是我预测到的,具体准不准,大家就等着看吧。”
“那你再说说,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事儿?”,周镇南又接着催问道。
“接下来啊。。。,接下来的事情估计你们打死都想不到,哈哈哈。。。”
俞子杰没有回答周镇南的问题,而是自顾自的大笑起来。
周镇南都被他给笑懵了,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我这问题有什么好笑的吗?你这个臭小子,不准磨叽,赶紧说!”
“行,那我就先问娄伯伯一个问题吧。”
“您可以说是我们国内冶金行业的专家了,您认为我们国家的钢铁产量能在3年之内超过英国,5年之内赶上美国吗?”
娄振华瞪大了眼睛,“这不是异想天开吗!我当初投资兴建娄氏轧钢厂,初衷也是想振兴我们国家的冶金行业。”
“但炼钢这个事情里面的学问太多了,设备、技术、钢材配方。。。,这诸多的因素都是制约产量提升的拦路虎。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说吧,要想炼出一炉合格的钢来,所需要的时间基本上是恒定的,时间少了温度就达不到,炼出来的钢材就不会合格。”
“而且每一座炼钢炉的容积也是有限的,哪怕工人们再拼命,加班加点地干,每天也就只能出那么多的产量,这不是靠喊口号可以解决的问题。”
“我也希望我们国家的钢产量能走到世界的前列,但如果没有大规模的基础设备投入和冶炼技术方面的提升,光靠人力是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这个目标的。”
“老娄说的有道理,那钢铁是说炼就能炼出来的吗!这可不是信口开河的事情!”,张师长也在一边连连点头。
“嘿嘿,这你就觉得是信口开河啦?那我就再问大家一个问题,在座的有谁种过地,知不知道一亩地的水稻能产多少斤?”
婶子于芳立刻开口回答道:
“我知道,虽然我读中学的时候就进城了,但小时候也是下过田的。遇到大旱年间就不用说了,正常的年景,如果精耕细作的话,一亩地也就出个400来斤稻谷吧。”
“但现在有了化肥,应该会增长一些,最多也就能多出个一两百斤吧。”
“行,那我再问婶子一个问题,如果有人说一亩地能产出3000斤,5000斤,一万斤,甚至是10万斤稻谷,您是信还是不信呢?”
“啊?!我的个神呐!”,听着俞子杰报出来的一个个数字,一桌子的人全都瞪大了眼睛,呆若木鸡。
张先生的嘴唇都哆嗦了,“子杰,这种不靠谱的话可不能乱说啊!粮食一旦出了问题,那可是要闹大乱子的。”
“想当初,大明崇祯朝的陕甘巡抚,隐瞒灾情不报,欺上压下,弄得饿殍遍野,饥民易子而食,最后引发了陕甘饥民大暴动,天下大乱,动摇了大明朝的统治根基。这才有了后来的满清入关,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啊!”
张先生稳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继续说道:
“不管做任何的事情,都必须实事求是,千万不能浮夸。农民的确是可以通过兴建水利,改善土壤结构,改良种子等各种手段,提高粮食的产量。但这是一个相当缓慢的过程,需要很多年甚至是几代人的积累,绝不是可以凭着想象就能一蹴而就的。”
“而且,一亩地它就只有666个平方,容量是有上限的,永远都不可能产出10亩地的粮食来!”
“子杰,你刚才说的那些数字,就算我从来没下田种过地,但想都想得到,实在是太过于匪夷所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