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命全形论
所谓宝命全形,顾名思义,就是要珍视生命、保护身体的完整性。在这一篇章的开头,作者就明确地指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天地之间,万物都已经齐备,但没有什么比人更为珍贵的了。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宝命全形呢?书中给出了答案:“法天则地,随应而动。”也就是说,我们应当效法天地自然的规律,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而相应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内外环境的统一,顺应天地阴阳之气的运行,坚守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这是作为一名医生必须要掌握的基本原则。
接着,书中还提出了针刺的五种方法。这些方法都是基于对人体生理和病理的深刻理解而总结出来的,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疾病。
黄帝对这个问题也非常关注,他问道:“天地之间,万物俱备,没有什么东西比人更珍贵了。人依靠天地之气而生存,并随着四时的变化规律而生活着。上至君主,下至平民,都愿意保全形体的健康。然而,常常是身体已经有了病,却不能够察觉,以至于病邪潜伏并逐渐发展,甚至深入骨髓,难以去除。我对此深感忧虑,想要用针刺来治疗他们的疾病,应该怎么做呢?”
岐伯回答说:“盐的味道是咸的,这是我们都知道的常识。然而,盐气却具有一种特殊的性质,它能够使贮藏的器具渗出水来。这就好比盐的咸味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会渗透到周围的环境中。同样地,当琴弦将断的时候,它发出的声音会变得嘶哑,不再像正常情况下那样清脆悦耳。这是因为琴弦内部的结构已经受损,导致声音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再来看树木,当它的内部已经腐坏时,其枝叶可能看起来依然繁茂。这就像一个人表面上看起来健康,但实际上内脏已经出现了问题。病重的人也是如此,他们的声音往往会变得深沉喑哑,这是因为身体内部的器官功能受到了严重影响。
当一个人出现这三种病象时,意味着他的内脏已经损坏,就如同所说的‘坏腑’一样。在这种情况下,药物治疗可能已经无法起到作用,针灸也会失去效果。因为这些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身体的表面症状,而对于已经损坏的内脏来说,它们已经无法触及到问题的根源。
此外,由于皮肤肌肉都受到了伤害和败坏,血气也不再相互统属,身体的各个部分之间失去了正常的联系和协调。这样一来,要想挽回病情就变得非常困难了。”
黄帝听后,心情沉重地说道:“我一直惦念着这些患者的痛苦,因此心里慌乱困惑。我担心如果治疗不当,反而会加重他们的病情,甚至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所以,我不敢轻易下手看病,生怕给他们带来更多的伤害。可是,如果百姓们知道我因为害怕而不敢治疗,他们会认为我是一个残忍的坏人,这可如何是好呢?”
岐伯安慰道:“您不必过于忧虑。一个人生活在广袤无垠的大地上,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他的命运似乎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但实际上,天地之气对人的影响是极其深远且不可忽视的。天地之气相互交融、和谐共生,才孕育出了人类。这也就意味着人的生命与天地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绝不能仅仅从个体的角度去片面地看待疾病和治疗。”
人之所以能够适应四季的更迭变迁,正是因为天地就如同他们的父母一般,给予了他们生命和生存的环境。而那个能够洞悉天地万物奥秘的人,便被尊称为天子。天有阴阳两种截然不同的变化,而人则有十二经脉在体内循环运行;天有寒来暑往的交替,人则有虚实盛衰的变化。只有那些能够顺应天地阴阳变化的人,才能够不违背四季更替的自然规律;而那些真正了解十二经脉运行规律的人,他们的智慧必定能够洞察世事、明达事理,自然也就不会被他人轻易地糊弄和欺蒙了。如果一个人能够洞悉八风的演变、五行的更迭,并且通晓虚实变化的规律,那么他必定能够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果断勇敢地采取行动。即使是极其细微的呼吸变化,他也能够洞察得一清二楚,任何隐瞒都无法逃过他的法眼。
黄帝感慨地说道:“人自出生之时便具有了形体,而这形体的存在离不开阴阳的相互作用和变化。天地之气相互交融,从地理的角度来看,可以划分为九个区域;从气候的角度来讲,则可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月份有大小之分,昼夜有长短之别,天地间的万物一同生长、涌现于世间,其数量之多,难以计数。面对如此众多的患者,我要如何根据他们的细微变化来准确分辨出各种症状呢?”
岐伯回答道:“就如同五行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一样,木遇到金,就会被砍伐;火受到水的冲击,就会被熄灭;土得到木的开垦,就会变得疏松;金遇到火的熔炼,就会被熔化;水遇到土的阻挡,就会被遏止。”这种克制变化,无论是对于人还是对于世间万物来说都是一样的,实在是数不胜数。因此,用针刺来治疗疾病,并能够将其方法公之于众,造福天下百姓的,一共有五种,但可惜的是,人们往往只知道填饱肚子,却没有人真正懂得这些道理。
首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思想,让精神保持专注。只有当我们的内心平静如水,没有杂念干扰时,才能更好地运用针刺之法。
其次,要了解养生之道。这包括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充足的休息等方面。只有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才能更好地接受针刺治疗。
第三,要深入了解药物的真正性能。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功效和作用,只有准确掌握这些知识,才能在治疗中正确地使用药物,发挥其最大的疗效。
第四,要掌握制作砭石的大小。砭石的大小和形状对于针刺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砭石。
最后,要明白脏腑血气的诊断方法。只有通过准确的诊断,才能找到疾病的根源,从而制定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这五种方法虽然都存在于世间,但在实际运用中,它们之间有着缓急先后的区别。现在运用针刺的方法治病时,通常是对于虚证采用补法,对于实证采用泻法,这是医师们普遍知晓的原则。然而,如果能够遵循天地阴阳的变化规律,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变,就如同回声响应声音、影子跟随形体一样自然,那么治疗的效果将会更加显着。
医学的道理其实并没有什么神秘之处,只要我们能够理解并掌握这些基本的原则和方法,就能够在实践中运用自如,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黄帝说道:“我非常愿意聆听你讲述这个道理。”
岐伯回应道:“一般来说,针刺的关键在于首先要集中精神和注意力。只有当我们对五脏的虚实状况有了清晰的了解,并且三部九候的脉象也都被准确地探查清楚之后,才能够下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将周围的一切都视为不存在,即使有人在旁边喧闹,也应该当作完全没有听到一样。
同时,我们还要有效地结合对外在表象的观察和对内脏听诊的结果,来判断内外的症状是否一致。不能仅仅依据外在的表象就轻易下结论,而应该将经脉血气往来的情况进行反复斟酌,这样才可以对病人施针。
病人的体质有虚实之分,当我们见到五虚的症状时,不可以草率地施以补针;同样,当见到五实的症状时,也不能轻易放弃补针的治疗方法。关键在于要准确地把握好针刺的时机,这个时机往往就在瞬间,一旦错过就难以挽回。
在针刺的时候,手的动作必须要专一协调,针具要保持洁净、明亮且均匀。此外,我们还需要平心静气,使自己的思想高度集中,这样才能确保针刺的效果和安全性。”请注意仔细观察病人的各种变化,这种被称为无形无象的状态,没有人能够确切地描述它的具体模样。当人们见到它时,就如同鸟儿聚集在一起向前涌动,又仿佛稷谷一样繁茂昌盛。气的往来运行,就像鸟儿在空中飞翔一样,只能看到一群群鸟儿在飞翔,却无法分辨出哪一只鸟是哪一只,难以追踪它们的具体踪迹。
因此,在运用针刺之法时,当气还没有到来的时候,就应该将针留置在穴位中等待气的到来,就像拉开弓弩等待发射一样。一旦感觉到气已经应和,就应该像扣动扳机一样迅速地起针。
黄帝问道:“那么,应该如何治疗虚症呢?又该如何治疗实症呢?”
岐伯回答说:“针刺虚症时,必须使用补法;而针刺实症时,则必须使用泻法。当针下感觉到经气已经到来时,就需要谨慎地把握时机,千万不能错过这个关键的时刻。无论针刺的深浅程度如何,都完全取决于医者的心意和灵活掌握,而取穴的远近其实道理都是相同的。”千万一定要集中精神,心无旁骛,就像站在深渊边缘一样,稍有不慎就会坠入万丈深渊,所以必须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同时,还要像手中紧握着一只凶猛的老虎一样,不仅要有坚定的力量,更要全神贯注,不敢有丝毫分心,因为一旦分心,这只猛虎就可能挣脱束缚,给你带来巨大的危险。
好了,亲爱的伙伴们,今天关于这个话题的讲解就到这里啦!希望大家都能有所收获哦!明天同一时间,我们不见不散,继续一起探索更多有趣的知识和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