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燕臣的办公桌上摊开着几份待批的文件,最上面一份正是关于与锐进科技合作引进智能科研数据管理平台的试点协议草案。
科研处负责人张明恭敬地站在桌前,他年近五十,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戴着金丝边眼镜,看起来严谨而可靠。
他是周维民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在科研处经营多年,深谙院内各种流程和规则。
“孟院,”张明将一份补充协议轻轻推到孟燕臣面前,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笑意,“和锐进科技的平台引进协议基本条款都敲定了,这是最终版,请您过目签字。徐总那边很配合,价格也在我们的预算范围内。”
孟燕臣拿起协议,目光快速而精准地扫过关键条款,采购内容、金额、交付时间、验收标准。
表面上看,这份协议确实如张明多次汇报的那样,合规合理。他签上自己的名字。
“对了,张处长,”孟燕臣抬起头,看向张明,“我们之前讨论的那个星源计划,首批选拔出的五个苗子,去梅奥和约翰·霍普金斯短期研修的意向都反馈不错,但配套的差旅和短期安置经费,院里今年预算卡得紧,还有一部分缺口没有落实。这件事要抓紧跟进,人才投资是长远之计,不能耽误。”
他语气平稳,但眉宇间透露出一丝对项目推进受阻的关切。
然而,站在一旁的张明眼底却几不可察地闪过一丝异样,他立刻接话,仿佛只是随口一提:“是的孟院,经费确实是个问题。前两天和锐进的徐总沟通平台技术细节时,我顺带提了提咱们医院重视人才培养的理念,尤其是您大力推动的星源计划。没想到徐总听了非常感兴趣!”
孟燕臣的目光投向张明,带着询问。
张明脸上堆起赞叹的表情,继续说道:“徐总当即就表示,锐进作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非常愿意支持这样的青年人才培养项目。他主动提出,愿意以支持学术发展的名义,向我们星源计划首批学员,定向捐赠一笔经费,专门用于覆盖国际差旅和短期培训的费用!而且徐总特别强调,这是纯粹的学术赞助,绝不附加任何产品推广或商业条件。您看,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孟燕臣闻言,确实感到一丝意外之喜。
这笔及时雨般的赞助,若能落实,无疑能解星源的燃眉之急。
他放下笔,身体微微后靠,神色严肃地看着张明:“企业有赞助学术的意愿是好事。但是,张处长,这笔捐赠必须严格按照医院接受社会捐赠的管理办法来操作。”
接下来,他语速不快,字字清晰,下达明确的指令,要求张明落实书面捐赠意向函、起草捐赠协议,明确资金使用方法等。
孟燕臣的指示严谨、清晰、滴水不漏,完全符合他一贯重视规则和流程的行事风格。
张明立刻点头,表情无比认真:“孟院您放心!程序合规是底线,我明白!我一定严格按照您的指示和医院规定来办理,所有流程都会走扎实,确保这笔捐赠干干净净,完全用于支持青年人才!”
几天后,张明来到孟燕臣办公室进行口头汇报:沟通意向函发了,协议也拟好了……
重点突出孟燕臣关心的用途和性质,但巧妙回避了资金监管细节可能存在的模糊地带。
孟燕臣公务繁忙,对于已经明确指示过原则、且由分管部门负责人经办落实的事情,他基于工作惯性和对下属专业性的基本信任,通常会抓大放小。
笔尖落下,名字签就。
一份看似双赢的协议,医院获得了急需的人才培养资金,企业展现了社会责任感。
张明完美地扮演了忠实执行者的角色,而徐翔的社会责任感和周维民的牵线搭桥,也在这份签署的协议背后,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
……
七月的沪市,暑气蒸腾。
F大与仁济医院合作的城市更新与社区健康韧性课题,进入关键数据采集阶段。
孟燕臣在看到一封邮件时,落实星源计划资金来源的好心情瞬间荡然无存。
那是小河关于下周赴邻市某城乡结合部项目基地进行现场调研和数据采集的行程确认。
他走到正在客厅沙发上,靠着乳胶枕、用平板看文献的小河面前,声音尽量平静,却难掩忧虑:“小河,这个现场调研,非去不可?地点偏远,条件简陋,现在又是酷暑,天气预报显示连续一周35度以上高温。你快七个月了,身体负担很重。”
孟燕臣的反对几乎写在了脸上,“让佳妮带队不行吗?”
小河从平板屏幕上抬起头,语气却异常平静温和:“燕臣,这个数据节点很关键,是模型验证的核心。基地现场的情况,不去亲眼看看、亲手测一测,光靠图纸和远程沟通不行。我必须亲眼去看,去感受,数据才能准。佳妮她们经验还浅,有些细节把握不住。你放心,我会注意的,戴帽子,多喝水,累了就休息,保证不逞强。”
她带着点孩子气的认真。
孟燕臣看着她圆润脸庞上不容置疑的神色,深知她的不逞强标准和自己相差甚远。
他张了张嘴,想用更强硬的手段阻止,但看到她眼底对工作的热忱和那份熟悉的、属于王小河的执着,话又咽了回去。
他了解她,就像了解自己的手术刀。
强行阻止,只会让她心里憋着气,反而更不好。
“好吧,”他最终妥协,声音低沉,“但我要跟你们项目组一起去,不干涉你们工作,就在外围待命,以防万一。王教授,行吗?”
小河知道这是他最大的让步,笑着点头:“好,听孟院的安排。”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
就在小河出发去项目基地的前一天,孟燕臣接到一个紧急电话:一位从外地慕名而来、情况复杂危重的妇科肿瘤患者,手术时间无法更改,正好安排在小河去基地的那两天。
虽然不是他主刀,但作为手术方案制定者,他必须在场,责无旁贷。
他不能让苦苦等待的患者失望。
挂掉电话,孟燕臣站在窗边,看着外面灼热的阳光,心头像压了块巨石。
他烦躁地扯了扯领带,第一次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强烈的无力感。
医者仁心,他不能走开。
可另一边,是他怀着身孕、即将奔赴艰苦环境的妻子。
他走到小河身边,语气充满了愧疚和难以掩饰的焦灼:“小河,我……”
小河正在整理调研装备,闻言抬头,看到他紧锁的眉头和眼中的挣扎,瞬间明白了。
她放下手中的东西,走到他面前,伸手抚平他眉间的褶皱,语气轻松:“没事的,燕臣。病人更需要你。安排得已经很周全了,我会照顾好自己,放心吧!”
甚至还调皮地眨了眨眼。
她的懂事和体谅,像一根针,更精准地扎在孟燕臣的心上。
他只能用力抱了抱她,一遍遍在她耳边叮嘱注意事项,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担忧和关切都塞进她脑子里。
远郊的调研现场,比预想中更加艰苦。
尘土飞扬的土路,临时搭建的简易工棚,烈日毫无遮挡地炙烤着大地。
虽然有空调车往返和孟燕臣安排的后勤保障,但实地测量、数据采集的工作量巨大,很多地方需要步行勘察。
小河挺着肚子,戴着宽檐帽,穿着宽松透气的孕妇装,汗水依旧浸湿了她的后背和前襟,隆起的腹部在宽大的t恤下显得格外沉重。
她拒绝了同事让她在阴凉处休息的好意,坚持亲自核对关键点位的数据,拿着仪器的手很稳,记录本上的字迹依旧清晰工整。
徐峰在一旁拿着仪器测量,眼神却不时瞟向小河,他意识到小河对数据细节的苛刻要求,说明这些一手资料价值极高。
王小河常常不自觉地频繁用手托住沉重的腰腹,眉头偶尔因腰背的酸痛和腹部的下坠感而微蹙。
她并没有刻意逞强,只是在她王小河的认知里,怀孕是自然状态,工作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不会因为怀孕就理所当然地要求特殊照顾或降低标准。
只是这份如常的坚持,在酷暑和孕晚期的双重压力下,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消耗。
两天后,小河带着一身疲惫和晒得微红的脸颊回到家。
孟燕臣也是掐着点赶回来了。
看到妻子进门时脚步的沉重和眉眼间掩饰不住的倦色,他心疼得心脏都缩紧了。
“累坏了吧?”他赶紧上前扶住她,接过她手里的背包,触手一片滚烫,是阳光炙烤后的温度。
“快坐下歇歇,喝点温水。”
小河确实累极了,不仅仅是身体的疲惫,更有精神的高度集中后的松懈。
她几乎没力气说话,只是摇了摇头,声音有些沙哑:“还好,就是热。感觉肚子好重。”
她勉强对他笑了笑,那笑容都显得虚弱。
孟燕臣看着她连澡都懒得洗,只草草擦了把脸,就换上睡衣,几乎是沾着枕头就沉沉睡去的模样,心头的担忧像藤蔓一样疯狂滋长。
低声问她要不要吃点东西,她都只是无意识地摇了摇头。
他坐在床边,借着昏暗的夜灯,凝视着她沉睡中依旧带着倦意的脸庞,手轻轻覆在她隆起的腹部,感受着里面小家伙似乎也有些疲惫、动静比平时小了些的胎动,眉头紧锁。
深夜,万籁俱寂。
王小河是在一阵紧过一阵的下腹坠痛中惊醒的。
那感觉像有一只无形的手在用力攥紧她的子宫,伴随着明显的紧绷和收缩感。
“啊……” 她痛哼出声,冷汗瞬间浸湿了鬓角。
几乎在她醒来的同一时间,旁边浅眠的孟燕臣也瞬间睁开了眼睛。
“小河?” 他声音带着睡意,但立刻清醒,迅速打开床头灯。
灯光下,小河眉头紧锁,手紧紧按着高耸的肚子,呼吸急促:“有点疼……还有点发紧……”
孟燕臣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他立刻坐起身,动作却异常沉稳。
温热干燥的手掌迅速覆盖上小河的腹壁,感受着那阵的宫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