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丹桂飘香。
1991年9月18日,一个看似普通的日子,却被赋予了非凡的意义。
这一天,是福娃合作社水产品养殖基地,正式开塘上市的日子。
天还没亮,整个下溪村就已经彻底苏醒。
家家户户的灯火,像是散落在麓山山脉脚下的繁星,将沉睡的村庄点亮。
空气中没有了往日的宁静,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压抑不住的兴奋和嘈杂。
鸡鸣声、狗叫声、人们的说笑声,汇成了一曲热闹的交响乐。
村口那棵百年大槐树下,早已聚集了黑压压的人群。
有本村的村民,有闻讯赶来的邻村百姓,还有十里八乡过来看热闹的闲人。
他们伸长了脖子,目光齐刷刷地望向村西头。
那里灯火通明,人声鼎沸,正是今天的主角——福娃牌水产品养殖基地。
基地入口处,一个用竹子和彩带搭成的巨大拱门巍然耸立。
一条十几米长的红色横幅,在晨风中猎猎作响,上面用斗大的白字写着:“热烈庆祝福娃牌水产养殖基地开塘大吉!”
横幅两边,两串巨大的鞭炮从拱门顶端一直垂到地面,蓄势待发。
基地内部,更是忙得热火朝天。
水产品项目部经理田苗,今天穿了一身干练的蓝色工装,头发高高束起,显得英姿飒爽。
她手里拿着一个大喇叭,正声嘶力竭地指挥着现场。
“一号塘准备!拉网的师傅都到位了没有?”
“增氧车!把增氧车开到塘边待命!确保捞上来的鱼第一时间能吸上氧!”
“分拣区!按大小、品种分开!动作都麻利点!”
六名正式员工,以及几十名临时雇来的帮工,在她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各司其职。
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紧张和期待。
林小燕作为合作社的cEo,则坐镇在临时搭建的指挥部里。
她的办公桌上,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就没停过。
“喂,是云顶大酒店的王经理吗?对对对,我们今天开塘!第一批货下午准时给您送到!”
“胡队长吗?你那边的车队都准备好了吧?好,十辆车!一辆都不能少!”
“舅舅!县里生鲜超市那边怎么样?顾客都通知到了吗?告诉他们,今天下午保证有最新鲜的活鱼活虾!”
她接电话的声音又快又急,但逻辑清晰,条理分明,早已褪去了最初的青涩,尽显女强人风范。
林冒烟,今天则穿着一身喜庆的红色连衣裙,像个小福娃一样在人群中穿梭。
她没有去指挥具体的工作,因为这些早已在之前的规划会上,安排得明明白白。
她更像是一个巡视工地的老板,用她那双黑葡萄般的大眼睛,审视着每一个细节。
她走到塘边,抓起一把饲料闻了闻,满意地点了点头。
又跑到水泵房,看了看水质检测的最新数据,脸上的笑容更深了。
一切,都在她的掌控之中。
上午八点整。
一阵汽车的轰鸣声由远及近。
几辆崭新的白色大客车,缓缓驶入了下溪村。
车身上“麓山县运输公司”的字样,格外醒目。
“快看!学校的老师和同学来了!”人群中有人喊道。
车门打开,红旗镇中心小学的师生们,像潮水般涌了出来。
孩子们第一次见到如此盛大、热闹的场面,一个个都惊呆了。
他们看着巨大的横幅,看着忙碌的人群,看着那一眼望不到边的十六个大池塘,嘴巴张得能塞下一个鸡蛋。
“哇!这里好大啊!”
“这就是冒烟家的养殖场吗?比我们学校的操场还大!”
“你们看那边!好多车!还有穿着一样衣服的工人!”
陈校长和老师们跟在后面,脸上的震撼丝毫不比学生们少。
他们虽然听过福娃合作社的传奇,但百闻不如一见。
眼前这幅现代化、规模化的生产景象,彻底颠覆了他们对“农村”、“农业”的传统认知。
这哪里是乡下,这分明就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工厂!
林冒烟小跑着迎了上去,身后跟着林小燕和田苗。
“校长爷爷!方老师!欢迎你们!”她奶声奶气地喊道。
“冒烟同学!”陈校长激动地握住她的小手,“你可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啊!”
简单的欢迎仪式后,吉时已到。
上午九点零九分。
在林远山老爷子和老支书顾长山的共同主持下,点睛仪式正式开始。
两头披着红绸的醒狮,早已在场地中央等候。
林远山和顾长山,两位在下溪村德高望重的老人,颤颤巍巍地拿起蘸着朱砂的毛笔。
他们郑重地在狮子的眼睛上,各点了一下。
“醒狮点睛,大吉大利!风调雨顺,财源广进!”
随着司仪的一声高喊,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噼里啪啦”的巨响,震耳欲聋,将现场的气氛瞬间推向了最高潮。
硝烟散尽。
林冒烟拿起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号扩音器,用尽全身力气喊道:
“福娃牌水产品养殖基地,现在,正式开塘!”
“一号塘,下网!”
随着她的一声令下,早已在塘边待命的十几名壮汉,齐声呐喊,开始合力拉动一张百米长的巨网。
渔网缓缓收紧,平静的水面开始翻腾。
起初只是小小的水花,渐渐地,整个池塘都像是煮沸了一般。
无数条银白色的鱼儿在网中跳跃、挣扎,激起千层浪花。
阳光下鳞光闪闪,水花四溅,场面蔚为壮观。
“出鱼啦!出鱼啦!”
围观的人群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
学生们更是激动得又蹦又跳,指着水里的鱼大喊大叫。
当巨大的渔网被缓缓拉出水面,那沉甸甸的收获,让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网里,成千上万条肥硕的吉富罗非鱼,活蹦乱跳,挤成一团。
每一条都有一两斤重,个头匀称,背脊宽厚。
“天哪!这得有多少鱼啊!”
“这一网,少说也有几千斤吧!”
“长得真好!看这鱼,多精神!”
赞叹声不绝于耳。
紧接着,二号塘的南美白对虾,三号塘的红旗一号鲤鱼,四号塘的大闸蟹……
一个接一个的池塘,开始展现它们丰硕的成果。
与此同时,基地的另一边,八千只樱桃谷鸭也被赶出了鸭舍。
它们像一片流动的白色云朵,浩浩荡荡地涌向属于自己的池塘。
嘎嘎的叫声,此起彼伏,充满了生命力。
一辆辆贴着福娃牌商标的冷链货车,早已在装货区等候。
工人们将一筐筐鲜活的水产品,过秤,装箱,然后迅速送上货车。
第一辆满载着希望的货车,在众人的瞩目下缓缓驶出基地。
它将奔赴县城,奔赴省城,将下溪村的丰收喜悦,送到千家万户的餐桌上。
看着眼前这幅鱼虾满仓、车水马龙的丰收画卷,林小燕的眼眶湿润了。
她仿佛看到了,一个更加庞大的农业帝,正在冉冉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