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晏舟并非迟钝之人。苏晚那些看似不经意、实则处处用心的安排,他早已了然于心。从口味改变的汤羹,到取代咖啡的养生茶饮,再到餐桌上那些明显经过精心搭配、利于脾胃的菜肴,每一处细节都指向同一个答案——她在用她自己的方式,悄悄调理他那不堪重负的胃。
他没有去问林姨,也没有直接向苏晚求证。有些事,一旦说破,反而失了那份微妙的心意与默契。
他只是选择了接受,并且用一种更隐晦的方式,回应着她的这份关怀。
这天早上,顾晏舟下楼时,苏晚已经坐在餐桌旁。她面前放着一小碗晶莹的燕窝,而他的位置上,则是一碗热气腾腾的、熬得米粒几乎化开的南瓜小米粥,旁边配着几样清淡的小菜。
林姨笑着端上一笼小巧玲珑的、表皮透出粉嫩馅料的虾饺,解释道:“先生,太太说小米粥最是养胃,南瓜也温补,早上吃这个最舒服。这虾饺用的鲜虾,也好消化。”
顾晏舟在苏晚对面坐下,目光掠过那碗金黄软糯的粥,又看向正低头小口吃着燕窝的苏晚。她似乎有些紧张,拿着勺子的指尖微微用力,没有与他对视。
他什么也没说,拿起勺子,舀了一勺小米粥送入口中。粥熬得火候极好,米香混合着南瓜的清甜,温暖妥帖地滑入胃中,带来一种难以言喻的舒适感。
“味道很好。”他放下勺子,语气平常地评价了一句,像是随口一说。
苏晚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亮光,随即唇角微微弯起,像是松了一口气,又像是藏着一丝小小的得意。她轻轻“嗯”了一声,重新低下头,继续吃自己的燕窝,但那微微泛红的耳尖,却泄露了她并不平静的心情。
顾晏舟将她的反应尽收眼底,不动声色地继续用餐,将那一碗小米粥喝得干干净净。
晚餐时,餐桌中央照例放着一盅汤。今天是黄芪枸杞炖乳鸽,汤色清亮,散发着淡淡的药材香气和肉类的醇香。
苏晚拿起小碗,主动为他盛了一碗,放在他面前,动作自然,仿佛这只是妻子再寻常不过的举动。
顾晏舟看着碗里汤料十足的乳鸽汤,又抬眸看了她一眼。她正垂着眼睫,专注地为自己也盛了一碗,侧脸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柔和。
他拿起汤匙,慢条斯理地喝了起来。黄芪补气,枸杞明目,乳鸽温补,都是适合他目前身体状况的食材。她显然是花了心思去研究和搭配的。
他没有像往常一样,在用餐时偶尔谈论几句工作或者时事,只是安静地、一口一口地,将她盛的那碗汤全部喝完。
苏晚虽然低着头,但眼角的余光一直注意着他的动作。看到他碗底朝天,她握着筷子的手悄悄松了松,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填满了,暖洋洋的。
最有趣的莫过于在书房。
顾晏舟习惯在晚上处理一些邮件或阅读文件时,手边放一杯饮品。以前是浓茶或咖啡,现在则固定成了苏晚准备的养胃茶。
有时是麦芽陈皮茶,有时是丁香砂仁茶,味道各异,但都带着药材特有的清香。她会提前用保温杯泡好,在他进入书房后,悄无声息地放在他手边惯常的位置。
顾晏舟第一次看到那个陌生的保温杯时,只是顿了顿,便极其自然地拧开,倒了一杯。温热适口的茶汤,带着麦香和一丝甜意,确实比苦涩的浓茶更让人放松。
后来,这几乎成了他们之间一个固定的仪式。他进入书房,总能看到那个熟悉的保温杯已经等在那里。而他,也会在她偶尔进来给他送水果或者取东西时,当着她的面,喝上几口杯子里的茶。
有一次,苏晚进来放下一份需要他签字的、无关紧要的请柬,目光状似无意地扫过他手边的保温杯,发现里面的茶水已经少了一大半。
顾晏舟正低头看文件,感受到她的视线,头也没抬,只是极其自然地伸手拿起杯子,又喝了一口。
苏晚的嘴角忍不住向上翘了翘,很快又忍住,安静地退了出去。
门关上的瞬间,顾晏舟从文件中抬起头,看向那扇合拢的门,深邃的眼眸中掠过一丝极淡的、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笑意。
他当然知道她是故意的。那份请柬根本不需要急着签字。
但他配合了。
这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像一场无声的双人舞。她小心翼翼地迈出舞步,而他,则默契地跟上,无需言语,彼此都明白对方的心意。
他不点破她的“小动作”,她也不言明自己的关怀。一个默默付出,一个全盘接受。
这份默契,建立在日益深厚的信任与情感之上,比任何直白的关怀或感谢,都更显得珍贵和动人。它让那些带着药香的汤水茶饮,不再仅仅是调理身体的药膳,更成了连接两人心灵的、温暖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