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冬。成都,金鳞府。
略阳被焚、马超中伏大败的详细战报,以及曹操细作精心炮制、已在西凉开始流传的“诸葛亮欲借曹军之手削弱马超”的流言,几乎同时被快马送至诸葛亮与月英的案头。
议事厅内,炭火噼啪,却驱不散众人眉宇间的凝重。
“好一招毒计!”法正将战报重重拍在案上,语气冷峻,“焚粮草以疲其军,设埋伏以挫其锐,散流言以离其心!曹操麾下,确有能人。马孟起经此一败,实力锐减,更兼流言惑众,其与我联盟之心,恐生裂痕。”
徐庶神色严肃地补充道:“更为可虑者,在于战略态势。曹仁在洛阳虚张声势,我军主力被其牵制于汉中、白帝城一线,若此时强行北上支援,恐防线有失。然若坐视不理,曹操下一步,必是集结关中兵力,趁马超新败,人心惶惶之际,猛攻冀城!一旦马超覆灭,我则尽失西北屏障,将来北伐中原,左翼将完全暴露在曹军兵锋之下!届时,曹贼便可专心对付我荆益,局势危矣!”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诸葛亮与月英身上。
诸葛亮羽扇轻摇,目光沉静如水,缓缓开口:“马孟起虽败,然其勇名犹在,于羌胡中威望未失,西凉根基尚未彻底动摇。其性刚烈,受此大辱,心中必怀复仇之焰。此时我若弃之,则正中曹操下怀,不仅失信于天下,更自断臂膀。此联盟,非但不能弃,反而需更加巩固,给予其实实在在、雪中送炭之援手!”
月英微微颔首,接过话头,声音清晰而坚定:“孔明所言,正是关键。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此刻马超最需要什么?一是重燃的信心,二是能助其稳住阵脚的强力支援,三是解除其后顾之忧的战略策应。”
她站起身,走到厅中悬挂的巨幅地图前,条分缕析,下达指令:
“第一,立刻以我与孔明的名义,再修亲笔信与马超。信中,一要严厉驳斥曹操之流言,直言此乃敌人离间惯用伎俩,望其明察;二要重申联盟之谊,表明我荆益绝不会坐视盟友受难,必将鼎力相助,共度时艰;三要……将我们截获的、关于曹操如何策划此次离间行动的部分证据,一并附上,以彻底打消其疑虑!”
“第二,立刻从成都府库与‘金鳞’储备中,紧急调配一批粮草、越冬衣物与大量伤药,火速运往冀城。同时……”月英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众人,说出了石破天惊的决定,“从‘神机营’现役装备中,调拨十门‘震天贰型’火炮,并配属两个基数的弹药,一并送往西凉!”
此言一出,连赵云都面露惊容:“夫人!火炮乃我军立足之根本,国之重器!马超新败,军心不稳,若此物有失,或被曹军所获,后果不堪设想!”
月英看向赵云,解释道:“子龙所虑,我岂能不知?然非常之时,需行非常之法。此十门火炮,并非无条件赠送。其一,我会令公输衡对这批火炮进行特殊处理,关键机括部件采用一次性的脆性金属铸造,并加入自毁机关,一旦试图强行拆解或落入敌手,便会自行损毁关键结构,确保技术不泄。其二,派遣一队最可靠的工匠与教官随行,名义上协助马超军操作、维护火炮,实则掌控火炮的实际使用与最终处置权。待西凉局势稳定,可视情况决定收回或继续由盟友使用。此举,既能极大增强马超守城与野战的底气,助其稳住阵脚,亦是向其展示我方的诚意与绝对的实力优势,使其更加依赖并重视此联盟。”
诸葛亮颔首赞同:“夫人思虑周详,亮亦认为此险值得一冒。火炮之威,可定人心,可慑敌胆。”
“第三,”月英继续部署,“战略策应。命汉中赵云部,加强对长安方向的佯动,多派斥候,广布疑兵,做出我大军即将出褒斜道,兵临关中之势,迫使曹操不敢将徐晃、张合等精锐尽数调往陇西。同时,令魏延加紧训练山地步兵,寻找机会,自汉中西侧出奇兵,袭扰曹军陇山防线,哪怕是小股部队的骚扰,也能有效牵制曹军,为马超分担压力。”
一系列清晰、果断且魄力十足的应对措施,迅速形成决议,并雷厉风行地执行下去。在联盟面临最严峻考验的时刻,荆益势力选择了坚定地站在马超一边,并投入了至关重要的战略资源,展现了其作为主导者的担当与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