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将一罐蜈蚣分食殆尽,均是心满意足。洪七公拍了拍肚皮,打了个响亮的饱嗝,对杨过道:“小子,美味享用完了,老叫花吃饱喝足,可得好好睡上一觉。你自便吧。” 说罢,也不等杨过回应,便寻了处平坦背风的岩石,四仰八叉地躺下,不过片刻,竟已是鼾声如雷,沉沉睡去。
杨过只道他寻常午睡,便在附近盘膝调息,修炼内功。岂料,这一睡,便是整整一天一夜未见苏醒。杨过起初不以为意,但到了第二日、第三日,洪七公依旧气息悠长,酣睡不醒,仿佛陷入了龟息状态,身体也逐渐冰凉下去。杨过心中渐生不安,试探其鼻息脉搏,竟微弱到几乎难以察觉,与死人无异!
“莫非……洪老前辈他……” 一个不祥的念头涌上杨过心头,他想起江湖传闻有些高人寿元将尽时,便会如此无疾而终。想到这位豪迈风趣的前辈方才还与自己谈笑风生,共享美味,转眼间可能就已撒手人寰,杨过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悲凉与酸楚。
他正自伤感,忽听得山下传来嘈杂之声与污言秽语。不多时,五个身形魁梧、相貌丑陋、身着藏边服饰的凶徒爬上了山巅,正是作恶多端的“藏边五丑”。他们显然是为寻仇或别有目的而来。
五丑见洪七公僵卧在地,气息全无,又见杨过守在旁边,只道洪七公已死,而这少年是其后辈门人,便欲上前毁坏“尸身”以泄愤,或是搜刮其随身之物。
杨过见状,勃然大怒!他虽与洪七公相识不过半日,却承其款待,感其豪情,岂容这些宵小之辈亵渎前辈遗体?他当即拔出长剑,护在洪七公“尸身”之前,厉声道:“无耻之徒,休得惊扰前辈安眠!”
藏边五丑欺他年轻,一拥而上。杨过奋起神威,将古墓派武功与这些时日江湖历练所得尽数施展,剑光霍霍,掌风凌厉,竟以一敌五,死死守住洪七公身前三尺之地,不让五丑越雷池半步。他身上添了几道伤口,却兀自死战不退,眼神决绝。
五丑久攻不下,焦躁起来,攻势更猛。杨过心知久守必失,一咬牙,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猛地抱起洪七公冰冷僵硬的“尸身”,悲声道:“洪老前辈,晚辈无能,不能护您周全,决不能让您遗体受辱!” 说罢,竟纵身一跃,抱着洪七公跳下了万丈悬崖!
这一下变故陡生,藏边五丑也惊呆了。然而,就在杨过抱着洪七公下坠不过数丈之时,他怀中那具“尸体”猛地一震,发出一阵震耳欲聋的大笑:“哈哈哈!好小子!心地纯良,义气深重!老叫花果然没看错人!”
原来洪七公此举,正是为了试探杨过的人品,假装熟睡(龟息)七日,看他如何应对。见杨过不仅守护其“尸”,更不惜抱着他跳崖也不让其受辱,心中大为赞赏。
洪七公内力何等深厚,虽在下跌之势,却凌空提气,反手抓住杨过,双脚在陡峭的崖壁上连点数下,如同大鸟般重新掠上了山顶!那藏边五丑见洪七公“死而复生”,吓得魂飞魄散,转身欲逃。
洪七公冷哼一声:“几个跳梁小丑,也敢来华山撒野!” 身形如鬼魅般闪动,只听“噗噗”数声轻响,他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打狗棒法中的精妙招式,废去了五丑的丹田气海,令其武功尽失,成了废人。五丑面如死灰,连滚带爬地逃下山去。
就在此时,又是一道癫狂的身影呼啸而至,正是循着打斗声而来的欧阳锋!他见到洪七公,虽神智不清,却认得这是生平大敌,顿时战意高昂,怪叫着扑了上来。
“老毒物!来得正好!”洪七公也是见猎心喜,他沉睡七日,精力充沛,当即挥动打狗棒迎上。
北丐西毒,这两位斗了半辈子的绝顶高手,便在华山之巅再启战端!棒影如山,掌风如涛,两人从日出斗到日落,内力催发到极致,直打得风云变色。
如此激斗三天三夜,两人终于内力耗尽,气喘吁吁地坐倒,相隔数丈,犹自不服。
洪七公喘着气道:“老毒物……你的蛤蟆功……刚猛有余……灵动不足!”
欧阳锋嘶哑反驳:“老叫花……你的打狗棒……花巧太多……不堪一击!”
两人争执不下,同时将目光投向一旁的杨过。洪七公叫道:“傻小子,你过来!老叫花口述招式,你比划给那老毒物看,让他心服口服!”
欧阳锋也低吼道:“孩儿!听义父的!我传你蛤蟆功精要,你演练出来,叫老叫花见识见识!”
杨过夹在中间,哭笑不得,却也不敢违逆这两位当世宗师。于是,华山绝顶出现了奇异的一幕——洪七公与欧阳锋各自盘坐一方,通过杨过这个“活桥梁”,口述、比划、争论着各自的绝世武学。
洪七公道:“这招‘恶狗拦路’,需棒头微颤,封死中宫,劲力含而不发!” 杨过依言持树枝比划。
欧阳锋立刻叫道:“破绽在左肋!看我‘蟾蜍扑影’,身随掌走,避实击虚!” 他一边说,一边扭曲身体,演示着诡异身法。
洪七公又道:“变招‘棒打双犬’,连环击出,叫他避无可避!”
欧阳锋反驳:“以‘逆转经脉’之法,硬受一击,反震其臂!”
两人越说越快,招式越来越精妙。杨过天资聪颖,悟性极高,在这两大宗师的“夹缝”中,被迫同时理解、记忆、演练着天下至刚的“蛤蟆功”与至巧的“打狗棒法”。他如同海绵般疯狂吸收着武学精义,脑海中两种截然不同的武学理念不断碰撞、融合。许多以往练功时遇到的滞涩之处,竟在两位宗师的指点与争论中豁然开朗!他身形时而出掌如蛤蟆鼓荡,时而挥棒如灵蛇出洞,虽内力火候远不及二人,但招式之精妙,已然得了其中三昧。
洪七公与欧阳锋见杨过一点即透,举一反三,也是暗自心惊,更起了好胜之心,将压箱底的绝技也通过他演练出来,非要争个高下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