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达颍川郡治所阳翟城,凌云(凌风)一行人并未选择张扬,而是在城内寻了一处位置相对僻静、但环境整洁清幽的“悦来”客栈落脚。
甫一安顿下来,便察觉到整座城池似乎都笼罩在一种不同寻常的活跃气氛中。无论是街头巷尾高谈阔论的士人,还是市井百姓茶余饭后的闲谈,热议的焦点都集中在一桩即将举行的盛事——由颍川几位德高望重的名士牵头,在城西那闻名遐迩的荀氏家族庄园内举办的“颍川雅集”。
这并非官府组织的正式经筵讲学,而是当地顶尖士族、名流大儒自发举行的清谈交游盛会,旨在切磋学问,交流思想,品评时政与人物,乃是颍川乃至整个豫州文化圈内极具分量的一大盛事。
街道上,比往日更加熙攘。随处可见身着或素雅或华美儒衫、头戴标志性的进贤冠的士子们,或乘坐牛车安车,或三五成群徒步而行,人流皆不约而同地朝着城西方向汇聚。
人人脸上都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与殷切期待,相识者相互揖让问候,高声谈笑,议论着此次可能出席的各位名士大家,猜测着会上可能出现的精彩辩论。
空气里,仿佛都弥漫着一股浓厚的文墨书香气息与一种躁动不安的、对知识与名声的渴望。
“听说了吗?此次雅集,荀氏八龙中的慈明公(荀爽)虽因年事已高未必亲至,但其族中几位声名鹊起的俊彦,如那被誉为‘王佐之才’的荀彧荀文若、其兄荀衍荀休若等,必定会出席!”
“陈氏那位以知人着闻的长文公子(陈群),据说也已从外游学归来,此番定会赴会,一展才学!”
“还有钟氏、韩氏等各家英才……此次雅集,真可谓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乃数年难得一见之盛况啊!”
“正是!若能在此等群英荟萃的盛会上,哪怕只是得到某位名士只言片语的赞许,或是于辩论中展露些许头角,必能声名鹊起,为日后仕途铺平道路!”
听着周围不绝于耳的议论声,凌云心中瞬间了然,眸中精光一闪。
这正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可以近距离接触颍川最顶尖精英、观察那些青史留名之人在未发迹时真实状态的绝佳机会!他立刻做出周密安排:由典韦(恶来)带领二十名亲卫精锐留守客栈,务必寸步不离,严密看守好马车内那些至关重要的财物(主要是剩余的琉璃珍品和此行所需的资金),不得有任何闪失。
而他则亲自带着更为沉稳干练、且因出身缘故略通文墨(至少能听懂士人间的谈论)的李进(李锦),前往那荀氏庄园一探究竟。
轻装简从,赴会荀园
凌云与李进皆换上了较为体面、用料尚可却不显过分招摇的文士常服,凌云依旧使用化名“凌风,字乘风”,李进则扮作随行的书童或仆从,化名“李锦”。
两人未携带任何显眼的兵刃,唯有凌云腰间象征性地佩了一柄装饰意义大于实战价值的青钢长剑,剑鞘古朴,更为他增添了几分儒雅之中暗藏英武的独特气质。
荀氏庄园位于阳翟城西郊,依山傍水,环境极其清幽雅致。尚未走近,便已听到若有若无的丝竹管弦之声随着微风隐隐传来,可见庄园内部活动之盛与规模之大。
此刻,庄园那气派而不失典雅的大门前,已是车水马龙,冠盖云集。各式各样的马车、牛车停满了门前的空地,身着各色华服、头戴高冠的士人络绎不绝。负责迎宾的荀家仆役训练有素,个个彬彬有礼,一面熟练地查验着来客的请柬,一面引导着客人有序入内。
凌云自然没有这雅集的正式请柬。但他并不慌乱,神色从容地走到一名看似是迎宾管事、眼神精明的中年仆役面前。
从容不迫地拱手一揖,朗声道:“在下冀州凌风,字乘风,游学四方,途经宝地。久闻颍川文风鼎盛,冠绝天下,荀氏更是名满海内,道德文章为世所景仰。今日恰逢贵府举办雅集盛会,心向往之,不胜钦慕,特冒昧前来,欲求一见盛会风采,聆听诸位高贤宏论,涤荡心胸,还望阁下通禀一声。”
他气度从容不迫,谈吐清晰文雅,虽自称是“游学士子”,但眉宇间那份隐隐流露的、久居人上的自信与历经世事的沉稳,绝非寻常寒门士子所能拥有。
那管事在荀家见多识广,阅历丰富,见凌云虽无请柬,但气宇轩昂,姿态不凡,身后随从(李进)亦是目光沉静,气度凝练,绝非等闲仆役,当下不敢有丝毫怠慢,客气地请他们稍候片刻,自己则转身快步入内禀报。
不多时,那管事去而复返,脸上带着更为热情的笑意,躬身道:“凌先生,我家主人有请。雅集本为以文会友,广结良朋,先生远来是客,即是缘分。请随我来。”
顺利进入庄园大门,眼前景象豁然开朗。但见园内亭台楼阁错落有致,飞檐斗拱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蜿蜒的曲水流觞穿梭环绕于假山奇石之侧,清澈的流水潺潺作响。
一片极为广阔的庭院草坪上,早已精心布置好了数百张低矮的席案,呈环形分布,井然有序。
中央空出大片场地,此时正有身着彩衣的乐师端坐演奏着清越的古琴与悠扬的箫笛,偶尔也有身姿曼妙的舞姬随着乐声翩翩起舞,为这场文雅之会增添了几分灵动与色彩。
此时已有大半席位坐满了人,皆是宽袍大袖、风度翩翩的士人,他们或三五成群聚在一起低声交谈,或围绕某一议题高声辩论,慷慨激昂;也有人独自抚弄着带来的瑶琴,或是悠然品茗,欣赏着园中美景。整个庭院内,气氛热烈而不失风雅,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
空气中,混合着新磨墨锭的清香、名贵茶叶的醇香、醇厚美酒的芬芳以及园中草木散发出的淡淡自然清香,沁人心脾。丝竹之声悦耳动听,与士人们的谈笑风生、高谈阔论交织在一起,真可谓一时之盛况,极尽风雅!
凌云与李进被引至一处相对靠后、位置不算核心,但视野开阔、不至于被完全忽视的席位坐下。
李进沉默地侍立在他身后一步之遥,如同最忠诚的影子,目光却锐利而快速地扫视着周围的环境与往来人群,不放过任何一丝可能威胁到主公安全的细节。
凌云则泰然自若地跪坐于席上,姿态放松而自然,目光平静如水,缓缓扫过满座的衣冠楚楚,耳中则如同最精密的仪器,捕捉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议论、辩难与吟诵之声,心中暗自思忖、评估。
“荀彧、陈群、钟繇、戏志才……这些在原本历史轨迹中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人物,不知今日,能有幸见到几位?又能否从这思想的交锋与智慧的碰撞中,辨别、觅得真正能理解并助我实现宏图大业的王佐之才?”
潜龙已然收敛了所有爪牙与锋芒,悄然潜入这天下文华鼎盛之核心。
此刻,他不再仅仅是一名能征善战的武将或偏居一隅的边郡守臣,而是化身为一名虚心求学、广交贤良的士子,试图在这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汹涌的思想交锋场与人才博览会中,寻找那能助他撬动整个未来天下格局的关键支点。
这场颍川雅集,对他而言,无异于一场别开生面、至关重要的人才选拔与观察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