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结束后,真正的种植大战拉开了序幕。各村合作社统一组织劳力,按照培训的技术标准,开始大规模栽种。
那几天,河谷镇广袤的土地上,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农机轰鸣着进行最后的土地细平,村民们三五成群,划线、挖坑、施肥、栽苗、覆土、浇水……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姜南星和她的团队以及科技局,农业局的同事们,如同上了发条,分片包干,在各个种植片区来回巡查,现场解决各种突发问题。
“姜课长!你快来看看,这片地土块有点大,压不实啊!”一个村干部急匆匆地跑来。
姜南星立刻赶过去,蹲下用手捏了捏土壤,又看了看刚种下的苗:“确实不行,根系接触不到土壤,影响成活。让大家先用锄头把大土块敲碎,栽的时候一定要边填土边轻轻提苗,让土和根充分接触,最后再踩实。”
“好,好,我马上让他们改!”
另一边,徐子航和曾欢也在处理一个难题。
“子航哥,欢欢姐,这水渠的水到不了我们这边高地啊!”几个年轻村民指着一片相对较高的地块发愁。
徐子航看了看地形,快速在心算着:“临时水泵不够用了。曾欢,你赶紧联系镇里,再调两台小型抽水机过来!这边先组织人力用桶挑水,确保刚种下的苗必须浇透定根水!”
“我这就去打电话!”王勇立刻跑到一边联系。
科技局的刘刚则带着人检测土壤墒情,指导具体的浇水频率和水量。文
徐进也没闲着,他拿着相机,记录着这热火朝天的种植场景,也留意着观赏牡丹的种植点位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景观效果。
几天下来,所有人都晒黑了一圈,嗓子沙哑,鞋子上沾满了泥泞,但每个人的眼神都异常明亮。看着一株株嫩绿的牡丹苗被小心翼翼地植入大地,整齐地排列在田间,仿佛看到了一片绿色的希望正在沃土中扎根。
当最后一片规划区的牡丹苗全部栽种完毕,姜南星站在田埂上,望着眼前这片焕然新生的土地,深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吐出。秋日的夕阳给她周身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光,她一直紧绷的神经终于可以稍稍放松。尽管后续的养护管理依旧任重道远,但这最关键的第一步,总算是稳稳地迈出去了。
“总算……种下去了。”曾欢走到她身边,声音里带着疲惫,更多的是喜悦。
“是啊,种下去了。”姜南星重复着,嘴角扬起一个欣慰的弧度。参与现场的每个人终于松了口气。
距离周惟清回来还有五天。这个周末,姜南星难得没有安排工作,紧绷的神经彻底放松下来。她看着宿舍里虽然添置了些东西,但整体仍显“半成品”的状态,一个念头冒了出来——在他回来之前,把这里彻底变成一个温暖的家。
她一个人力量有限,于是果断搬来了“救兵”——她的闺蜜,精明干练的律师林知意。
“林大律师,周末有空吗?救急救命!”姜南星在电话里半是撒娇半是恳求。
“怎么了我的姜课长?项目出问题了?”林知意那边传来翻动文件的声音。
“不是公事,是私事,大事!”姜南星语气郑重,“惟清还有五天就回来了,我想趁这个周末,把宿舍好好布置一下,给他个惊喜。我一个人搞不定,需要你的审美和力气!”
林知意在那头笑了:“哟,这是要筑爱巢了呀?行,为了我闺蜜的幸福,本律师今天给你当免费劳力和审美顾问!地址发我,一小时后到!”
一小时后,林知意开着她的爱车准时出现在楼下,看着姜南星列出的长长采购清单,挑眉:“嚯,你这是要搬空半个家居城啊?”
“快快快,时间紧任务重!”姜南星拉着她就走。
第一站,大型家居卖场。姜南星目标明确,直接奔向窗帘区。
“你看这个米杏色怎么样?还是这个浅灰色更搭家里的墙壁?”姜南星拿着布样比划,征求林知意的意见。
林知意专业地摸了摸布料厚度,又看了看遮光效果:“米杏色吧,更温暖,和你想要的整体氛围搭。浅灰色偏冷了点。选这款厚绒的,垂感好,遮光性也强,保证你家周县长能睡个安稳觉。”
“好,听你的!”姜南星果断下单,量了尺寸,定了米杏色的厚绒窗帘,每个窗户都不落下。
接着是地毯区。姜南星想象着周惟清冬天光脚踩在地上的样子,特意选了一张长绒的浅灰色大地毯,手感柔软得让人想立刻躺上去。
“嗯,这块不错,质感好,颜色也百搭。”林知意用脚踩了踩,“你家周惟清那种老干部作风,估计一开始会嫌难打扫,但肯定架不住舒服。”
姜南星偷笑:“到时候我负责打扫。”
然后是重头戏——书架。她们选了一个原木色的落地大书架,沉稳又不失温馨。又挑了一张同系列的书桌和一把符合人体工学的舒适躺椅,准备放在书房。
“这里,放书架。那边墙角,正好放这把躺椅,旁边再配个落地灯。”姜南星在脑海里规划着,“他晚上看书累了,可以窝在那里休息一下。”
林知意看着她认真的样子,打趣道:“考虑得真周到,真是个贤内助。”
床上用品区,姜南星挑了一套高品质的纯棉磨毛四件套,是温暖柔和的燕麦色,触手柔软亲肤。林知意在一旁帮忙参考,又顺手给她推荐了两个柔软的羽绒枕:“改善睡眠,从枕头开始。”
“对了,阳台!”姜南星想起什么,又拉着林知意去挑选了一套小巧的藤编桌椅和几盆好养活的绿植——绿萝、龟背竹、虎皮兰。“天气好的时候,可以坐在那里喝喝茶,看看风景。”
最后,她们甚至还找到了一套小巧别致的根雕茶盘和几个小蒲团,准备放在客厅阳光最好的那个角落。
一趟采购下来,林知意的SUV后备箱和后座被塞得满满当当。
“我的天,姜南星,你这是要开杂货铺吗?”林知意看着战利品,哭笑不得。
“辛苦啦辛苦啦,晚上请你吃大餐!”姜南星双手合十,讨好地笑。
回到宿舍,两个女人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改造工程”。
拆旧窗帘,挂新窗帘。踩着梯子,互相配合,当米杏色的厚绒窗帘挂起来,阳光被过滤成柔和的光线洒满客厅时,整个空间的氛围瞬间变得不一样了。
“哇!效果立竿见影!”林知意赞叹。
铺地毯,挪家具,组装书架和书桌……这些体力活和技术活,幸好有林知意这个逻辑清晰、动手能力也不弱的律师帮忙,虽然过程有些手忙脚乱,但总算顺利完成了。
姜南星负责将书籍分类上架。她把周惟清那些厚重的政治、经济、历史类书籍,和自己带来的农业科技、文学小说、散文随笔穿插着摆放,看着不同领域的知识在同一个空间里和谐共处,心里有种奇妙的满足感。
“这摆法,很像你们俩。”林知意点评道,“一个理性严谨,一个感性务实,放在一起,却意外地和谐。”
姜南星抿嘴一笑,深以为然。
布置书房时,她们把舒适的躺椅放在书架旁,配上了落地灯。姜南星想象着周惟清坐在这里看书的样子,心里甜甜的。
阳台上的小桌椅和绿植也摆放到位,瞬间增添了几分生机与闲趣。
客厅那个阳光角落,摆上小茶盘和蒲团,立刻成了一个可以品茗闲聊的惬意空间。
最后,换上崭新的燕麦色床品,铺好柔软的羽绒枕,卧室立刻充满了温馨静谧的睡眠氛围。
一直忙到华灯初上,整个“改造工程”才宣告结束。
两人累得瘫倒在柔软的新地毯上,环顾四周。
原本冷清、空荡、缺乏人气的宿舍,已然脱胎换骨。温暖的色调,柔软的触感,满架的书籍,生机勃勃的绿植,精心布置的各个功能角落……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女主人的用心与爱意。这里不再只是一个栖身的住所,而是一个充满了烟火气、书卷气和温暖情意的真正的“家”。
“太棒了,南星!”林知意由衷地说,“这简直就是杂志上的样板间,不,比样板间更有温度!周县长回来,肯定要惊呆了!”
姜南星看着眼前的一切,眼眶有些湿润,是成就感,更是对即将归来的那个人的深深思念和期待。她拉住林知意的手:“知意,今天真的太谢谢你了!没有你,我一个人肯定搞不定。”
“客气什么,见证我闺蜜的幸福,与有荣焉。”林知意拍拍她的手,“走吧,累了一天,你答应我的大餐,可不能赖账!”
晚上,送走林知意,姜南星躺在焕然一新的床上,身下是柔软的新床品,鼻尖仿佛能闻到阳光和干净棉布的味道。她迫不及待地给周惟清发去了视频邀请。
视频接通,周惟清似乎还在书桌前,背后是党校宿舍简洁的墙壁。
“忙完了?”他看着她,眼神温柔。
“嗯!”姜南星用力点头,脸上是藏不住的兴奋和一点点小得意,“惟清,我给你看个东西!”
她切换成后置摄像头,慢慢地、依次扫过客厅、书房、阳台、卧室……
“你看,新窗帘,米杏色的,是不是很温暖?”
“地毯铺好了,光脚踩上去超级软!”
“书架装好了,我们的书都放在一起了……”
“书房给你加了躺椅和落地灯……”
“阳台可以喝茶了……”
“卧室换了新的床品,很舒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