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最后一艘美军的救援艇拖曳着残破的“企业号”,在几艘伤痕累累的驱逐舰护卫下,消失在朝向地球的深邃黑暗中时,持续了十多个小时的月球轨道空前激战,终于画上了休止符。震耳欲聋的爆炸、交织的能量光束、战机的呼啸,所有这一切都消失了。广袤的宇宙空间,以其近乎绝对的真空和永恒的寒冷,重新接管了这片刚刚经历过铁与火洗礼的空域。
一、战场的残骸
战场并未立刻“清洁”。它像一座刚刚经历浩劫的、无声的墓地,记录着之前的惨烈:
“复仇者号”的坟场: 巨舰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广阔而稀疏的金属尘埃云和大小不一的碎片带,在遥远恒星的照耀下,偶尔反射出冰冷的光。它们是这艘曾经骄傲的巨舰唯一的墓碑。
“赤龙号”的沉默: 这艘为胜利承担了最沉重一击的功勋母舰,在拖船的固定下,静静地悬浮着。舰体上那个巨大的撕裂伤口触目惊心,仿佛一个巨人的胸膛被剖开,无声地诉说着牺牲的壮烈。只有偶尔闪烁的应急灯和周围忙碌的工程船,表明它内部仍有生命在顽强地坚持。
散落的伤痕: 双方中小型舰艇的残骸、解体的战机碎片、未爆的弹药、乃至个人物品,如同被随意抛洒的积木,在轨道上静静漂浮,遵循着无情的引力法则缓慢移动。一些碎片开始坠入月球稀薄的大气层或受其引力影响,拖出短暂而凄美的光痕。
生命的信号: 在这片死亡的寂静中,还散布着无数微弱的求救信号——是双方飞行员的逃生舱和舰员的救生艇,如同黑暗海洋中的萤火,等待着救援。
二、胜利者的疲惫
中国舰队的所有舰船,都带着累累伤痕。“玄鸟号”的舰桥上,官兵们依旧在岗位上忙碌,但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生理和心理的双重疲惫。激烈的战斗、高度的紧张、战友的伤亡,耗尽了他们的精力。胜利的喜悦早已被沉重的损失和劫后余生的虚脱感所冲淡。通讯频道里,指令简洁、低沉,没有了战时的急促。
高云舰长下达的命令,也转向了战后模式:
全力搜救: 派出所有可用的救援艇和搜救无人机,不分敌我,全力搜寻并救助逃生舱中的幸存者。这是人道主义,也是对生命的尊重。
战场清理: 工程舰船开始作业,标记并清理大型危险残骸,特别是可能威胁到月球基地和未来航道的碎片。
医疗救护: 将重伤员通过高速运输舰,紧急后送至月球“广寒宫”基地或地球的医院。舰队自身的医疗舱已人满为患。
紧急维修: 对“玄鸟号”等尚有战斗力的舰艇进行最低限度的应急维修,恢复基本的机动和防御能力,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三、悲伤的弥漫
悲伤,如同无形的粒子,弥漫在每一艘中国战舰的内部。
阵亡官兵的床位被整理出来,个人物品被封存,等待着送回他们的亲人手中。熟悉的战位上,再也看不到那些鲜活的面孔。
各舰举行了简短的默哀仪式。没有哭声,只有无声的泪水、紧握的拳头和更坚定的眼神。他们用沉默告别战友,也将悲痛转化为继续前行的力量。
“赤龙号”的伤亡最为惨重,幸存者们聚集在相对完好的区域,相互支撑,等待着转移的命令。他们失去了战舰,也失去了许多朝夕相处的兄弟。
四、寂静下的暗流
这片寂静是暂时的,也是脆弱的。
战略评估: 地球和月球的指挥中心正在紧急评估战果和损失,调整全球战略部署。这场胜利的影响正在发酵。
外交博弈: 国际社会被这场大战的结果震惊,外交渠道暗流汹涌,抗议、谴责、试探、斡旋即将开始。
敌人舔伤: 美军正在撤退途中,他们也在舔舐伤口,总结教训。失败会带来愤怒,也可能催生更危险的反扑。
未知的威胁: 更深层的宇宙中,那些曾被探测到的异常信号和引力涟漪,并未因人类的内部厮杀而消失,它们依然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五、黎星的凝视
巨大的地球悬浮在远方,蔚蓝而宁静,对这片轨道上发生的惨剧似乎一无所知。月球静静地悬挂在另一侧,其表面的“广寒宫”基地亮着灯光,如同黑暗中的灯塔。
“玄鸟号”调整了姿态,静静地守护在“赤龙号”和救援现场旁边。舰体上的伤痕在星光下清晰可见,但它依然屹立。
这片星空暂时恢复了寂静,但空气中弥漫的硝烟味和悲伤,却久久无法散去。胜利,为中国人赢得了月球轨道的主导权和宝贵的喘息之机,但也留下了需要长时间才能愈合的创伤。前方的路,依然布满荆棘。这寂静,是哀悼,是休整,更是下一次风暴来临前的短暂间歇。